缩略图

内蒙乌海地区设施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作者

孙晶洁 杨春霞 赵传呈

1. 乌海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内蒙古乌海市 0160002. 乌海市农业发展中心 内蒙古乌海市 016000 3. 乌海市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内蒙古乌海市 016000

1 背景及意义

羊肚菌(学名:Morchella spp.)是一种珍贵的食、药两用真菌,含丰富的蛋白质,多糖肽、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 20 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

近 10 年来,我国羊肚菌出口量占国际市场份额较少。据统计,2023 年我国羊肚菌栽培面积 12 万余亩(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但鲜菇产量不足 3 万吨,而全球目前年需求量超 15 万吨(包括野生羊肚菌的产量)。这样的产量与年产超 2000 万吨的栽培食用菌品种相比不到千分之二,与年产超 50 万吨的野生食用菌相比也只有百分之六。温室栽培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市场竞争力。稳定供应高质量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准备

2.1 选址与土壤准备

在种植前需要提前高温杀菌,在夏季大棚内可以达到 80 高温,需要关闭所有风口、门进行闷棚[1] 。

① 在种植前 1 个月 , 按照 5kg/Ω 亩洒 20% 含量固体辛硫磷杀虫菌,种植前一周 , 按照 150kg/Ω 亩洒石灰(粉末状)用来杀菌和调节土壤酸碱度,羊肚菌喜微酸性土壤。

② 种植前投放净土灵进行闷棚熏蒸, 对大棚全方位无死角的杀菌。

③ 确保种植羊肚菌的土壤地势平坦、疏松,排水良好,加入一些腐熟的有机肥料确保有机质丰富。

2.2 作业路与起垄

① 东西方向留有 6 条 25cm 宽、 20cm 深的通道作为作业路,高于作业路每一行宽 5m 、以大棚长度为种植范围,达到地势较高、排水较好的效果。

② 东西方向起垄 20cm 高,地势平坦 6 条以大棚延长为长、2m宽种植菌种,一共起6 条20cm 宽梯形状物作业路,起到挡风保湿作用。

2.3 栽培方式

采用温室大棚或简易拱棚设施栽培。采用温室大棚栽培,在温室大棚上用遮光率 95% 的遮阳网覆盖;采用简易拱棚栽培,在简易拱棚内畦面上搭建宽约 2m ,高约 50cm 的小拱棚,并在简易拱棚上用遮光率 95% 的遮阳网覆盖。

2.2 菌种选择

选择优质栽培菌种,覆土接种效果最佳,提高出菇率。

2.3 培养基配制与装袋

培养基的配制需营养丰富,混合农作物秸秆粉、麸皮和小麦等原料时,要按比例配置。将装填好的塑料袋放入高压锅中灭菌,这样可以有效杀死杂菌。营养基质配方 : 麦粒 60% 、玉米芯 40% 或麦粒 50% 、阔叶木屑 50%[2]

营养袋制作 : 麦粒浸泡 20h-24h 无硬芯后 , 与含水量 62% —65% 的玉米芯或阔叶木屑混拌均匀后装入 12cm×24cm 的栽培袋 ,121C -122 ℃ (0.11 MPa-0.12 MPa) 灭菌 h-2.5h 或 100‰ 灭菌 7h-8h

3 方法

1 整地

将杂草杂物清理干净, 每 667m 撒施 50kg-75kg 白灰翻耕于土壤中, 进行土壤消毒和调节pH 值至7-7.5。精细整地达到土壤疏松平整。

2 播种

播种前将土面浇湿 , 待水渗入土壤不粘手和工具时进行条播或散播。条播时顺着畦面开 3cm—5cm,深度的播种沟 , 将栽培种揉碎成颗粒状 , 均匀撒在开好的小沟内并覆土 ; 散播选用专用播种机播种 667m2 ,用种量为 500kg-600kg. , 播深 3cm-5cm。

3 搭建小拱棚

待外源营养袋摆放完毕,选择长度 2.4m 的竹片或粗铁丝、 2.4m 宽,在畦上搭建 0.4m 高的小拱棚,竹片或粗铁丝间距 2m ,纵向绑上 2-3道细铁丝加以固定。覆膜完成后,畦面两端用土将薄膜绷紧,其它地方不用土压实。

4 温度与湿度控制

在菌丝生长阶段保持 15—25℃的温度,当进入子实体形成期时,调低到 10-18C ,这样才能促进更好的发育。

在菌丝生长阶段需要保持 80%-90% 的高湿度,在子实体形成期,把湿度调到 70%-80% ,这样既能保证水分,又能防止病虫害 [3] 。

5 光照管理

在羊肚菌的菌丝生长阶段,需要在弱光下生长。

当羊肚菌进入子实体形成期时,需要适当增加光照。

6 搭建遮阳设施

羊肚菌生长期需要搭建遮阳棚,采用玻璃纤维弹力杆,确保结构稳固。在菌丝生长阶段,保持弱光环境,在子实体形成期,再适当增加光照,提升羊肚菌的品质和颜色。

4 子实体生长阶段管理

催菇后 7d~10d ,畦面出现约 0.5mm~1mm 大小不等的球状原基。原基形成后继续保持畦面湿润,适宜土壤含水量为 25%~30% ,喷水宜少而勤;保持空气相对湿度 85%~90% ,采收前 2~3 d 空气相对湿度降至 70%~ 85% ;适宜气温 16 ,地温 12‰ C , 注意不得低于 6% 、 不得高于 25°C ;通风保持棚内空气新鲜,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 0.25% ,通风时注意避免寒风或干热风直吹子实体[5] 。

5 采收与后处理

待羊肚菌子实体长至 12-15cm , 菌盖直径 2cm 以上、 颜色由深灰色变成浅灰色或褐黄色、脊与凹坑轮廓分明时及时采收。采摘时一手执刀,一手戴手套轻轻捏住菌盖,用刀在菌柄与地表交界处切下子实体,避免菌柄携带泥土。采收时应采大留小,避免伤害周围的幼小子实体[4] 。

在采收后,清理泥土及时销售、晒干或烘干。 需要对羊肚菌进行分级包装,用透气性好的包装袋可以有效防止霉变,这样不仅能保持其新鲜度,还能提升市场价值。

6 结论

在乌海地区通过模拟自然生境实现了野生羊肚菌种的温室栽培。采用“外源营养袋”技术,添加麸皮、玉米芯等辅助营养,显著提高子实体产量。

基质配方筛选出以麸皮、玉米芯、腐殖土为主的混合基质,并添加石膏调节碳氮比( C/N≈25:1 )。环境调控、采用了“两段式”温湿度管理策略,菌丝生长期高湿恒温,出菇期低温变温,白天升温,夜间降温,不断的温差刺激,驯化炼苗。覆土材料(如泥炭土)的理化性质(pH 6.5-7.5、透气性)对子实体形成具有关键作用。亩产鲜菌达到800kg, 利润率突破了 60% 。春节期间礼盒包装出售, 亩均产值8-10 万元,经济效益可观。

参考文献:

[1] 何俊; 李树红; 杨凤丽; 魏治镭; 魏秀娟; 苏锡钧; 苏鸿雁. 外源营养及添加方式对羊肚菌栽培的影响[J]. 大理大学学报,2020(12)

[2]  罗祥英 ; 李文芝 ; 李健 ; 曹瑶 ; 杨林雷 ; 沈真辉 ; 陆青青 ;李荣春 . 羊肚菌人工栽培过程中外援氮素营养的运输机制 [J]. 食用菌学报 ,2022(03)

[3]  刘伟 ; 何培新 ; 时晓菲 ; 许雯珺 ; 张亚 ; 于富强 . 我国羊肚菌栽培历程及相关基础研究进展[J]. 食药用菌,2022(04)

[4]  魏珊 ; 徐明 ; 杨球普 ; 张健 . 六妹羊肚菌栽培外源营养袋代谢物变化特征 [J]. 食用菌学报 ,2023(05)

[5]  曹君 ; 陈忠有 ; 赵玉梅 ; 翟学良 ; 刘俊杰 . 外源营养配方及应用量对于羊肚菌产量的影响[J]. 园艺与种苗,2022(06)

[6] 鲍兴禄 .  羊肚菌大棚高产栽培技术 [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06)

作者简介:孙晶洁(1978--),女,满族,农学硕士学位。现就职于。主要从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新技术应用研究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