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文旅中少数民族开源族群地域规划研究
王超
哈尔滨工业大学 社科部艺术中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1
前言
黑龙江省拥有众多少数民族地区,为了能够使这些地区发展起来,需要将这些地区规划成少数民族开源族群地域,实现各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所以强化黑龙江文旅中少数民族开源族群地域规划对促进该地区文旅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几次规划后,优点与问题突出,优点是将濒临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抢救式挖掘与存档,少数民族村落的民房等进行了翻新,建起了博物馆等。问题是少数民族村落村民,迅速分散,文化传承性村民老龄化严重,空心村问题极其严重。
一、黑龙江文旅中少数民族开源族群地域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传承体系脆弱
黑龙江境内的少数民族比较多,有满、蒙古、朝鲜等 12 个民族,分布在黑龙江的不同地区。在历史上,少数民族有着较高的地位,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还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少数民族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文化传承体系也比较脆弱。很多年轻人对这些少数民族文化参与度低,传承性低。
(二)空间发展失衡
在黑龙江少数民族开源族群的地域规划中,存在着空间发展失衡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好地域优势。旅游资源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但是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在发展旅游资源时,仅仅只是依靠政府的投资,没有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创新,导致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都存在着严重的空间发展失衡问题,例如黑龙江省有很多少数民族分布在不同的地区,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却没有将这些少数民族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没有对其进行统一的规划。因为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够全面利用好不同地区的优势,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导致旅游业发展水平较低。再加上目前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都采取了“一刀切”的方式,导致不同地区之间存在严重的竞争关系。十分不利于黑龙江文旅中少数民族开源族群地域规划,不利于黑龙江少数民族旅游事业的发展。
(三)产业融合深度不足
从目前来看,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开源族群地域规划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产业融合深度不足,表现在:第一,由于少数民族开源族群地域规划是一项新兴的旅游开发项目,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只是对本民族文化进行简单的模仿,并没有进行深度的开发和利用;第二,由于受到旅游形式的影响,很多工作人员只将注意力集中在景区的建设上,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并不重视;第三,由于受到资金方面的限制,相关不买呢缺乏创新能力和业务能力,更多的时候只是进行简单地复制和模仿。从这一系列情况来看,黑龙江文旅在少数民族开源族群地域规划过程中缺乏系统完善的开发模式和规划设计方案,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也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强化黑龙江文旅中少数民族开源族群地域规划对策
(一)加大产业创新路径,强化" 非遗 +" 模式创新
黑龙江是我国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同时也是少数民族文化最为丰富的省份,所以在黑龙江文旅中,要想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开源族群地域规划的作用,首先要重视产业创新路径。通过产业创新路径,让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还要强化 " 非遗 +" 模式的创新,在实现产业创新路径的基础上,强化 " 非遗 +" 模式的创新,要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让少数民族开源族群地域规划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少数民族开源族群地域规划价值。
(二)加大空间重构,实现三级保护圈层网络融合
首先,应该对黑龙江省的少数民族开源族群进行分类保护,根据不同的民族类型,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根据黑龙江少数民族开源族群的文化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四个大类,分别是民俗类、宗教类、族群类以及文学艺术类。其次,要对黑龙江省的少数民族开源族群进行空间重构。可以将黑龙江省的少数民族开源族群文化圈划分为三个圈层,分别是核心文化圈、民族文化圈以及边缘文化圈。首先,要对核心文化圈进行保护,少数民族的开源族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独特性,因此在核心文化圈中应该突出少数民族的特色。其次,要将民族文化圈进行保护。在民族文化圈中应该突出少数民族开源族群的特色,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最后,要将边缘文化圈进行保护,因为边缘文化圈受到的威胁更大,也是最容易被遗忘和被破坏的。在此基础上还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促进少数民族开源族群在保护过程中进行融合发展。
(三)加大产业融合,强化制度保障
黑龙江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协调好不同产业之间的关系,促进产业之间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旅游产业链。例如餐饮业与文旅业的融合、公交业与文旅业进行融合等。此外,还要加强制度保障,首先要完善旅游景区建设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制度;其次要健全旅游市场监管制度,对旅游市场进行规范;最后要完善旅游安全管理制度。通过以上几点措施可以促进黑龙江文旅中少数民族开源族群地域规划水平的提升,同时也能推动整个旅游行业的发展。
三、黑龙江少数民族村落“开源性”族群的规划重点。
黑龙江少数民族族群,在建设中空巢化、空心化的主要问题在于:1、规划中少数民族传承村民,对本地资源的占有是否丰富。2、对于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是否到位,在考察中以“金秀瑶族村镇部落群”为例,医院24 小时有专业经验医师驻守,辐射附近村落,使村民没有后顾之忧.3、与城市临近的近郊民族村落是否能利用交通便利,完成自身发展,且抗住城市虹吸效应。4、与城市较远的村落是否能运用其自身的的地理位置、地理与资源优势、如新鲜空气水源、古老建筑、新鲜美食、疗养民俗等方面。
结束语
黑龙江省的少数民族较多,具有独特的文化特点,发展民族开源族群地域规划能够提高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水平,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但是在规划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完善,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做好民族开源族群地域规划。只有这样才能使黑龙江的旅游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推动黑龙江省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瑞华 , 蒋雨萱 , 史佳宝 , 宋紫薇 .“互联网 +”背景下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旅游文创商品开发研究 [J]. 旅游纵览(下半月),2020(05):151-152.
[2] 隋依诺 . 少数民族地区文旅产业数字化发展研究——以云南地区为例 [J]. 互联网周刊 ,2022(11):33-35.
[3] 胡优玄 . 基于数字技术赋能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J]. 商业经济研究,2022(05):182-184.
作者简介: 王超(1986-),男(汉族),哈尔滨,硕士, ,讲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文化。
基金号:黑龙江省艺术规划课题,项目名称 : 建立在本省文旅中具有“开源性”的少数民族风俗及艺术文化产业的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