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匮乏困境及培育计划
杜俊杰
天津市宝坻区王卜庄镇人民政府,301805
摘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以乡镇农技人才队伍建设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当前乡镇农技推广人才匮乏的现状表现,剖析了人才老龄化、专业素质不高、人员流失严重等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创新人才引进、完善人才培养、健全人才使用评价、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加强乡镇农技推广人才培育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育
引言: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人才。农业技术推广作为连接农业科技创新与生产应用的桥梁纽带,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广大乡镇普遍存在农技推广人才匮乏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基层农技推广事业发展的“瓶颈”。加强乡镇农技推广人才培育,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现代农技推广队伍,既是新形势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也是破解制约农业高质量发展因素、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为此,文章拟对乡镇农技推广人才困境及培育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一、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匮乏的现状
(一)乡镇农技推广人员老龄化严重
当前很多乡镇的农技推广队伍呈现出老龄化的趋势。大量的农技推广人员已接近退休年龄,精力和体力难以满足农业生产一线工作的需要。老龄化使得农技推广队伍的创新活力不足,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和运用能力下降,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这导致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供给与农民需求之间产生了明显的错位,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增收[1]。
(二)专业素质不高,知识技能老化
基层农技人员知识结构趋于老化,专业素质亟待提升。很多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体系仍然停留在过去的老框架内,对现代农业生产中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了解不多,掌握不深。他们缺乏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知识储备,综合运用能力不强。这使得他们在指导农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时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推广服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制约了当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人员流失严重,后继乏人
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后继乏人,人才断档问题突出。农技推广岗位的经济待遇和发展空间有限,很多优秀农学专业毕业生宁愿去企业或城市工作,不愿意来基层从事农技推广。现有农技人员也存在较严重的岗位流失,特别是那些有能力、有潜力的年轻人,很容易被其他部门或单位“挖走”。人员“招不来、留不住”现象十分普遍,导致许多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后继无人,人才梯队建设难以为继,直接影响了农技推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乡镇农技推广人才培育的对策措施
(一)创新乡镇农技推广人才引进机制
乡镇农技推广部门要主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创新人才引进理念和方式。乡镇农技推广部门可以面向高等院校农业相关专业开展定向招聘,积极与农业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优秀毕业生提供有吸引力的就业岗位和发展空间,吸引他们来基层投身农业事业。同时,乡镇农技推广部门还要建立特殊人才引进通道,对那些有丰富实践经验、专业能力强的农业专家型人才开辟“绿色通道”,在职称评定、项目支持、待遇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此外,乡镇农技推广部门还可探索柔性引才机制,以项目合作、技术咨询、挂职锻炼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充分利用企业、科研院所的高层次人才资源,借智借力补充自身力量的不足。在人才引进的全过程中,乡镇农技推广部门要把人岗相适作为基本原则,根据岗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专业特长,提高人力资本使用效率。
(二)完善乡镇农技推广人才培养体系
构建一支高素质的乡镇农技推广队伍,需要形成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鼓励农业院校学生到乡镇开展专业实习实践,增强学生投身“三农”工作的意愿。定期选送优秀农技人员到高校进修深造,学习更新专业知识。同时加强农技人员的在职培训,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制定差异化的培养计划[2]。培训内容要贴近基层、贴近需求,重点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现代农业项目策划管理能力等开展。要创新培训形式,用好“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提高培训的覆盖面和有效性。
(三)健全乡镇农技推广人才使用和评价机制
乡镇要建立健全农技人才使用和评价机制,调动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要突出实绩和能力导向,根据农技人员服务农业生产、为农民增收致富作出的实际贡献,评判他们的工作成效。在使用上要坚持人尽其才,根据每个人的专业特长合理分工,把他们放到最需要、最能施展才华的岗位。同时要拓宽农技人员的职称评定渠道,将论文、专利等学术成果与服务基层、推广应用并重,多角度、全方位评价农技人员的工作实绩。要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在收入分配、职务晋升等方面向基层农技骨干倾斜,增强他们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内生动力。
(四)优化乡镇农技推广人才成长环境
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是吸引各类优秀人才投身乡镇农技推广事业的重要保障。乡镇党委政府要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在编制、经费等方面给予农技推广部门更多支持,改善工作条件和业务装备。要创新体制机制,赋予农技推广部门更多自主权,在人员聘用、项目开发、经费使用等方面“松绑”,焕发组织活力。同时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弘扬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使农技人员感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要完善人才配套服务,特别是解决好农技人员子女入学、家属就业、住房保障等“后顾之忧”,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农技推广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乡镇农技推广人才培育,需要政府、高校、科研院所、涉农企业等多方协同发力,为农技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提供制度性保障,不断优化农技人才发展环境,最大限度调动农技人员投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井文.农村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农业工程技术,2022,42(24):98-99.
[2]周忠丽,曹曦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困境及建议[J].中国农民合作社,2023,(03):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