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作者

吾麦尔·阿卜力米提

岳普湖县岳普湖乡中心小学 844400

一、引言

小学科学作为一门启蒙性学科,肩负着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重要使命。在当今知识快速更新、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具备自主探究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更是他们未来适应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素养。然而,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仍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机会和能力。因此,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意义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环节,不仅能够掌握科学知识,还能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态度,从而全面提升科学素养 [1]。

学生需要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对他们的思维能力是一种全方位的锻炼。在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方案、解释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等环节,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都能得到有效发展 [2]。

培养自主探究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当学生具备自主探究能力后,他们能够在面对新的知识和问题时,主动寻求解决方法,不断探索和学习。这种能力使学生在离开学校后,依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持续更新知识和技能,实现个人的不断成长和进步 [3]。

三、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现状

部分小学科学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认为学生只要记住科学概念和原理就能取得好成绩,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 “满堂灌” 的教学方式,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和记录,缺乏自主思考和实践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无法真正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 [4]。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主要以讲解和演示实验为主,学生很少有机会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和操作。即使开展实验教学,也多是按照教师预设的步骤进行,学生只需机械地重复操作,缺乏自主探究的空间。这种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5]。

目前,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方式仍以考试成绩为主,过于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而忽视了对学生探究过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评价。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水平,也不能有效引导教师关注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6]。

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

兴趣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动力源泉。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如在学习 “声音的产生”时,播放鸟鸣声、流水声、乐器演奏声等神秘声音,提问 “这些美妙的声音从哪里来?如何产生?”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探究声音奥秘的兴趣,使其主动投入学习和探究。 [7]。

教师应优化实验教学,给予学生更多自主设计和操作实验的机会。实验前,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提出假设,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确定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现象,如实记录数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8]。

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宽思维视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探究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相互交流想法,分享经验和发现,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主探究能力,还能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9]。

每次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思考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如完成 “植物的向光性” 实验后,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变量控制是否严格、结果是否准确可靠、实验可如何改进等。通过自主反思,学生不断优化探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提高自主探究能力。[10]。

五、小学科学教学中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评价

为全面、准确评价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评价内容应涵盖多方面。除考查科学知识掌握情况外,还需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解决问题、团队合作以及创新思维等能力,同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科学精神。[11]。

除传统考试评价外,还可运用课堂表现评价、实验操作评价、项目作业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等方式。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课堂发言、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进行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合作能力进行实验操作评价;让学生完成科学探究项目作业,根据作业质量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促进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 [12]。

六、结论​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意义重大,有助于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促进思维发展、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尽管当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优化实验教学、鼓励合作学习、引导自主反思等策略,以及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内容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小学科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其重要性,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的科学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宋晓青。小学科学如何有效开展实验探究教学 [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23,(11):62-64.

[2] 王兵。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科学课教学 [J]. 湖北教育 ( 科学课 ),2023,(03):4-6.

[3] 朱继红。探索“实验”教学策略 培养“科学”核心素养 [J].湖北教育 ( 科学课 ),2023,(03):10-11.

[4] 林伟贞。科学教育加法 加出 “小小科学家”[N]. 广州日报,2023-02-24 (006).

[5] 周琪明。科学教育 校长谈 [J]. 广州日报,2023-02-24 (006).

[6] 朱继红。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J]. 湖南教育 (B版 ),2023,(06):60-61.

[7] 小 学 实 施 探 究 教 学 的 意 义? [J]. 中 国 校 外 教 育,2023,(09):188.

[8] 李慧。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研究 [J]. 启迪与智慧 ( 中 ),2024,(04):80.

[9] 林文杰。广州市海珠区逸景第一小学:科学教育注重实践与探究相结合 [J]. 南方都市报,2024-06-12 (007).

[10] 襄阳市教科院主办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教学研讨会 [J]. 湖北教育 ( 科学课 ),2023,(03):12-13.

[11] 林文杰。广州智慧阳光评价・科学素养测评 [J]. 南方都市报,2024-06-12 (007).

[12] 陈慧。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 [J]. 家长,2023,(14):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