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大事记编纂的“三重作用”
栾旭彬 孔德凯
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 712099
1.大事记的定义
1.1 定义
大事记是一种以时间为线索的兼具纪实性与概括性的纪实性文本,负责系统记载特定主体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具有重要意义、深远影响的标志性事件,如重大决策、科研突破、体制改革等。
与流水式记录不同,大事记在记载重大事件时,强调事件的筛选、梳理、提炼以及排序。所以,大事记所呈现的能够反映主体发展脉络、体现关键转折、承载核心价值的事件具有鲜明的条理性。
1.2 特点
第一,因在编纂大事记时以优先选择与主体的性质、功能及发展目标紧密关联的,且通过梳理后可清晰呈现主体成长轨迹、发展规律与历史逻辑的事件为主,所以,从内容上来看,大事记所记录的内容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第二,大事记的记录范围包括全局性事件、标志性成果和负面事件。第三,大事记可按体例或对象分类,如编年体、记事本末体、国家大事记等[1]。
2.大事记的三重作用
2.1“存史”
大事记具有“存史”作用,即它通过规范化的记录方式,记录和留存重要事件的细节、零散资料以及关乎主体发展方向、影响深远的关键节点。
在科研院所中,大事记的“存史” 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精准记录重大科研项目从立项论证到成果转化的全流程,包括关键实验数据的突破、团队协作的重要节点、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历程等。对于科研院所而言,这些内容是其证明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原创性的直接佐证,同时还是其后续追溯研究脉络、解决技术传承断层问题的重要依据。
(2)记录特定时期内院所发生的历史性事件,如体制改革、人才梯队建设、重大设施建设等。院所依托大事记的系统梳理,可构建完整的 “发展基因图谱”,为后人了解机构的发展史提供重要素材。
2.2“资政”
“资政” 的核心是从历史事件中提炼规律、总结得失,让决策建立在对过往实践的深刻认知之上。而大事记记录着特定主体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具有重要意义、影响深远或标志性事件。所以说,在实践应用中,大事记具有“资政”作用,即它可以为主体决策提供基于历史经验的理性参考。比如,科研院所在进行管理决策时,可结合大事记中记录的关于不同时期科研资源分配、项目管理模式、人才激励机制等经验教训,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如结合“因跨学科协作不足导致项目进展缓慢”这一教训,科学调整组织结构设计;结合特殊时期以优化的绩效考核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这一经验,推进当前制度改革等。
2.3“育人”
大事记的作用还体现在“育人”上,即它可以依托记录的真实故事,引领思想,滋养精神。
科研院所大事记记载着一辈又一辈科研工作者在艰苦条件下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记载着团队在重大科研任务中协同作战、攻克难关的经历;记载着院所面对挫折不气馁、持续探索最终实现突破的过程。这些内容可以传递 “团结协作、勇攀高峰” 的团队文化、“严谨求实、潜心钻研、甘于奉献” 的科研精神以及 “百折不挠、追求卓越” 的奋斗意志,是培养新老科研人员的重要素材,既可以让新入职的科研人员快速理解院所的精神传统,增强对组织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又能够激励他们以先辈为榜样,传承科研人员的优良作风,勇担时代使命。所以说,大事记具有“育人”作用。
3.新形势下做好大事记编纂的必要性
3.1 必要性
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做好大事记编纂,是科研院所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方式。科研院所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载体,其在量子通信、深海探测、人工智能等方面取得重大科研突破,可促进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而大事记所记录的“卡脖子”技术攻关历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等事件,可为国家论证自身实力、制定创新政策、回应“科技剽窃论”提供强有力的实证依据。
从科技管理层面来看,做好大事记编纂,是科研院所不断沉淀创新经验、凝聚智慧与共识的有效手段。通过编纂大事记,科研院所可系统梳理重要科研项目的立项背景、失败教训等,并从中获得规范科研风险的方法和依据,以及优化后续管理的真实、可靠的历史参照。这对于减少相似或同类型失误以及低水平重复研究、提高科研效率、强化科研管理具有促进作用。
从文化传承层面来看,做好大事记编纂,是科研院所传承科学家精神与优质学术基因的具体表现。大事记记载的老一辈科学家事迹、重大荣誉获得等,是各传承的文化符号,是科研人员思想教育的重要素材。通过系统总结这些事件案例,可显著提升科研人员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3.2 做法
正因如此,在科技强国背景下,科研院所需创新大事记编纂思路,探索大事记创新路径,以便于更好地发挥其 “存史、资政、育人” 的三重作用。
一是延伸内容深度与广度。新形势下,科研院所的大事记既要记录科研项目的关键节点,又要补充项目背后的战略考量、团队协作模式、技术攻关难点等 “隐性信息”,还要纳入跨领域协同实践、科研成果转化的市场反馈、科研人员在国际舞台的发声等,同时,还需记录院所在科研诚信建设、成果惠民应用等方面的实践,以便于更加直观地展现科研院所与国家战略、产业发展的联动关系,以及多元化的科研价值。
二是打造数字生态。在数字化浪潮下,科研院所要想延续大事记的生命力,还需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着力构建“线上+线下”的大事记编撰与传播混合体系。为此,科研院所需构建具有时间轴交互、标签检索、数字化呈现等多项功能的数字化大事记平台,以满足用户快速检索、查阅、分析历史事件的需求。同时还需开发移动端轻量化产品,用于满足用户随时随地查阅大事记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提升大事记的传播力。另外,以提升大事记的时效性与可信度为目标,完善长效的大事记数字档案动态更新与安防机制[2]。
三是构建多部门协同、全员深度参与的大事记编撰体系。在新形势下,大事记编撰不仅仅是档案部门的“个人责任”,科研管理部门、一线科研人员代表等主体也应参与其中。为此,科研院所需成立由科研管理部门、档案部门、一线科研人员代表组成的编纂委员会,明确各部门职责,以便于充分发挥各参与主体在大事件筛选、事件细节补偿、规范化整理与数字化加工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需建立健全大事件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以确保现行标准可精准反映科研前沿动态。此外,为确保大事记可满足科研实践需求,科研院所还需完善大事记应用反馈调研机制,安排人员定期收集科研人员、科研管理人员等主体对大事记的应用意见,并以此为据,持续优化编纂工作,以有效提升大事记的适应性。
总结:大事记具有“存史”“资政”“育人”三重作用,是国家创新政策制定的重要佐证、科研管理创新优化的重要依据、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所以,新形势下的科研院所需做好大事记编纂,以持续发挥其三重作用,推动科研事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连海霞,李培龙,李称赞,等. 企(事)业单位大事记编研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 [J]. 航天工业管理,2024, (01): 62-66.
[2]王莉芳,白锐. 从“三问”入手做好企事业单位大事记 [J]. 秘书之友, 2023, (07): 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