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汉语国际推广视域下国际商务专业数字化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

李莉莉

吉林大学文学院 吉林长春 130015

一、引言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汉语国际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与此同时,数字化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国际商务专业作为培养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的重要领域,在汉语国际推广视域下,如何实现数字化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汉语国际推广视域下国际商务专业数字化发展的现状

2.1 课程体系数字化建设初见成效

在汉语国际推广与数字化浪潮的双重推动下,部分高校敏锐捕捉到国际商务专业发展的新趋势,积极在课程体系中融入数字化相关课程。电子商务课程让学生了解网络交易平台的运营模式、网络营销策略以及跨境电子商务的流程与规则,使学生能够紧跟互联网时代商业发展的步伐。大数据分析课程则教会学生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海量商务数据,挖掘数据背后的商业价值,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人工智能在商务中的应用课程让学生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在客户服务、供应链管理、市场预测等方面的巨大潜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这些数字化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搭建了接触前沿数字化技术和理念的桥梁,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占据优势。然而,从整体情况来看, 课程体系数字化建设仍存在诸多不足。数字化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相对较低,传统课程依然占据 导地 无法全面、 深入地学习数字化知识和技能。此外,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不够紧密。 案例缺乏时效性和代表性,无法反映数字化技术在当前国际商务领域的最新应用。教 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面对实际商务问题时,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2.2 教学模式创新有所尝试

为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教学需求,一些高校开始积极探索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教学模式创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在线学习的灵活性相结合,教师可以在线上发布教学资源、布置作业、组织讨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进度进行自主学习;线下教学则侧重于重点知识的讲解、案例分析和互动交流,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虚拟仿真实践教学通过构建虚拟的商务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如模拟商务谈判、国际结算等,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

这些教学模式创新为国际商务专业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加了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目前教学模式创新仍处于探索阶段,应用范围不够广泛,仅在部分课程或部分班级进行试点,尚未在全校范围内全面推广。同时,缺乏系统性的设计和评价机制。教学模式的创新缺乏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各课程之间缺乏协同和衔接;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也主要依赖于传统的考试和作业,无法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数字化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成果和综合能力。

2.3 师资队伍数字化素养有待提高

在国际商务专业数字化发展进程中,师资队伍的数字化素养成为关键制约因素。当前,部分教师对数字化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明显不足,难以将数字化技术有效融入教学过程。他们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对于新兴的数字化教学工具,如在线教学平台、虚拟仿真软件、大数据分析工具等,操作不够熟练,甚至存在抵触情绪。这使得课堂教学缺乏数字化元素的融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尽管一些高校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组织教师参加数字化技术培训,但培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培训内容往往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与教师的实际教学需求脱节;培训方式单一,多以理论讲授为主,缺乏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导致教师在培训后仍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教学中,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缓慢。

此外,国际商务专业数字化发展急需既懂国际商务又具备数字化技术的复合型教师。然而,目前这类教师十分匮乏。高校在招聘教师时,往往更 专业知识, 而忽视了数字化技术能力;现有的教师也缺乏跨学科学习和实践的机会,难以实现 化和升级。复合型教师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国际商务专业数字化发展的进程,使得专业在数字化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2.4 产教融合深度不够

产教融合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人才的重要途径,但在国际商务专业数字化发展过程中,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虽然部分高校与企业开展了合作,但企业在数字化人才培养方面的参与度普遍不高。企业往往更关注自身的生产经营,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和精力有限,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指导和培养。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大多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作,难以接触到核心业务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场景,无法真正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存在较大差异。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术能力的培养,而企业则更注 课程设置上,高校的课程往往更新不及时,无法跟上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的实际需求。这种 差异导致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学生毕业后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也制约了国际商务专业数字化发展的质量和效果。

三、汉语国际推广视域下国际商务专业数字化发展的必要性

3.1 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当今时代,数字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席卷全球,国际商务领域也深受其影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兴的国际贸易模式,打破了传统贸易的地域限制,让企业能够直接面向全球消费者开展业务。数字营销则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精准营销,提高营销效果和效率。供应链数字化管理通过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实现了供应链的透明化、可视化和智能化,提升了供应链的协同效率和响应速度。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商务活动对数字化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商务领域的主力军,必须掌握数字化技术和技能,才能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如果学生仅仅具备传统的商务知识和技能,而缺乏数字化素养,将很难在国际商务领域立足。

通过数字化发展,国际商务专业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字化思维和创新能力。数字化思维能够让学生从海量的数据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创新能力则是推动商务领域发展的核心动力。例如,学生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市场调研,分析消费者需求和行为,从而提出创新的商业模式和营销策略。同时,数字化发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在就业市场上,具备数字化技术和技能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将更受企业青睐,能够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更高的薪资待遇。

3.2 推动汉语国际推广

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汉语国际推广的重要力量。他们不仅精通商务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国际商务规则开展业务,还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化,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他们就像文化使者,能够在与外国合作伙伴的交流合作中,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

数字化发展为国际商务专业学生推动汉语国际推广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更有效的手段。通过数字化技术,学生可以开展线上汉语教学、文化交流活动等,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汉语。同时,数字化发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国际商务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国际商务实践中,学生需要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沟通和合作,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技巧和能力。

当学生在国际商务领域取得成功时,他们的言行举止、工作成果都将成为汉语和中国文化的生动展示。他们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让更多的人对中国产生兴趣和好感,从而推动汉语国际推广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3.3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当今教育领域,数字化技术正成为提升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驱动力。数字化技术为教学带来了海量的优质教学资源,在线课程汇聚了国内外顶尖学府和行业专家的智慧结晶,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国际商务理论和实践案例,拓宽了知识视野。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更是为教学增添了活力。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国际商务活动,如模拟跨国谈判、国际物流运作等,极大地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大数据分析工具则可帮助学生深入探究市场趋势、消费者行为等,培养其数据驱动的决策能力。

数字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不再枯燥乏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探索数字化教学资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得到了有效激发,能够提出独特的见解和解决方案,从而全面提升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四、汉语国际推广视域下国际商务专业数字化发展的路径

4.1 加强课程体系数字化建设

优化课程设置:增加数字化相关课程的比重,构建涵盖电子商务、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的课程体系。同时,将数字化技术与国际商务专业知识相结合,开设如“数字化营销”“跨境电商运营与管理”“数字供应链管理”等跨学科课程。

更新课程内容:及时将数字化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和行业实践案例融入课程教学中,使课程内容紧跟时代步伐。例如,在市场营销课程中,引入数字营销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工具;在国际贸易课程中,介绍跨境电商的新模式、新规则和新趋势。

开发数字化教材: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发多媒体教材、在线教材、虚拟仿真教材等数字化教材。数字化教材具有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交互性强等特点,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4.2 创新教学模式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可以在线上发布教学资源、布置作业、组织讨论等,学生可以在线上自主学习、提交作业、参与讨论等。线下教学则侧重于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环节,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开展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例如,在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中,利用虚拟仿真软件模拟商务谈判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谈判实践,提高学生的谈判能力和应变能力。

项目式教学: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开展项目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参与企业实际项目,让学生在项目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3 提升师资队伍数字化素养

加强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数字化技术培训和进修,提高教师的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水平。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数字化教学工具的使用、数字化课程设计与开发、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等。

引进复合型人才:积极引进既懂国际商务又具备数字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师资队伍。这些人才可以为学生带来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实践经验,指导学生开展数字化实践项目。

建立激励机制:建立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将数字化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对在数字化教学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将数字化教学能力纳入教师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体系。

4.4 深化产教融合

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高校与企业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企业可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实践项目和导师,高校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服务。

开展订单式培养:根据企业的需求,开展订单式培养。企业与高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高校按照企业的要求培养人才,毕业后学生直接到企业就业。

加强校企合作研发: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共同解决企业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校企合作研发,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

4.5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与国外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引进国外先进的数字化教学理念和课程体系。通过国际合作办学,学生可以接触到国际前沿的数字化技术和国际商务知识,拓宽国际视野。

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国际商务竞赛、海外实习等国际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推广汉语国际商务课程:将国际商务专业数字化课程推向国际市场,为海外学习者提供学习汉语和国际商务知识的机会。通过推广汉语国际商务课程,促进汉语国际推广和国际商务专业的国际化发展。

五、结论

在汉语国际推广视域下,国际商务专业数字化发展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推动汉语国际推广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通过加强课程体系数字化建设、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师资队伍数字化素养、深化产教融合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路径,可以推动国际商务专业在汉语国际推广视域下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然而,国际商务专业数字化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高校、企业、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国际商务专业数字化发展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商务专业数字化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蒋秀娟.谈工学结合视野下的中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J].考试周刊, 2017(18):2.

[2]钟娟.如何提升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J].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12

[3]熊智伟.项目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J].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学, 2015, 31(1):4.DOI:CNKI:SUN:XNKJ.0.2015-01-019.

[4]吴萍.语言管理策略提升企业国际化程度的路径研究:以中国跨国企业为例[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1.

作者简介:李莉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