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加强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在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

岳彦文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吉林白城 137000

护理质量安全是医院护理工作的核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就医体验。护理不良事件是护理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因素,常见跌倒、用药错误及非计划性拔管等,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加强护理不良事件的规范管理,对于提升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次研究将对加强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在提升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别于加强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实施前(2023 年 1 月 ~12 月)和实施后(2024 年1 月~12 月)收集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的患者进行研究,各 30 例,共 60 例。实施前:男 13 例,女 17 例;年龄 18~76 岁,平均( 46.85±4.65 )岁;未婚 12 例,已婚 18 例。实施后:男 11 例,女 19 例;年龄 19~78 岁,平均( 47.45±4.52 )岁;未婚 10 例,已婚 20 例。实施前后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 P>0.05 )。

纳入标准: ① 住院时间≥48h; ② 发生用药错误、跌倒等不良事件; ③ 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① 危重症患者; ② 因精神疾病无法配合研究; ③ 住院期间转院。

1.2 方法

(1)建立健全规范管理机制

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小组,由护理部主任、各科护士长共同组成,护理部主任为组长,小组每个月至少召开 1 次护理质量安全会议,总结上一阶段护理质控存在问题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原因、讨论改进措施、评估改进效果等;同时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档案,定期记录并跟踪所有上报的不良事件;另外还需负责对医院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的培训,确保所有护理人员熟悉不良事件规范管理内容。

(2)完善规范管理指导

① 根据护理不良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对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并制定判断标准,确保护理人员准确识别和分类护理不良事件,以便护理过程中准确判断不良事件的发生并及时上报。

② 制定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资料,内容包括护理不良事件的定义、分类、报告流程、处理措施、预防策略等,详细说明护理人员发现不良事件后应如何及时报告,包括报告的对象、报告的方式以及报告的时限要求等。

③ 定期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培训,内容包括护理不良事件的相关知识、报告流程、处理措施、预防策略等,培训结束后,还需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3)优化规范管理流程

① 分级报告:对不良事件危险程度进行分级(一至四级),一般不良事件为三、四级,严重不良事件为一、二级,出现三、四级不良事件时,可通过口头报告护士长,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当事者于 24h 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上交至护理部。出现一、二级事件时,立即报告护士长、科主任或总值班人员,并及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专家进行讨论和研究,制定相应的处理决策和改进方案;护士长于 6h 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上交至护理部,同时按照规定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严重护理不良事件的相关信息。

② 院、科两级不良事件讨论:各科室在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及时组织本科室护理人员进行讨论,确认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后,上报至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小组,由小组确定下一步工作重点。

1.3 观察指标(1)护理质量

评估实施前后病区管理质量及一、二级护理质量评分,分值均为 100分,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好。

(2)不良事件及时上报情况记录实施前后不良事件上报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9.0)进行检验运算,计量资料( x±s )用独立样本 χt 检验;计数资料用 (n)% 用 χ2 检验,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实施后病区管理质量及一、二级护理质量评分均比实施前高( P< 0.05),见表 1。

表 1 实施前后护理治疗评分对比( x±s ,分)

2.2 不良事件及时上报率比较

实施后,不良事件及时上报率为 96.67% (29/30),较高于实施前的80.00% (24/30), (χ2=4.043 , P<0.05 )。

3.讨论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是医疗护理工作中的核心环节,有利于降低护理风险,保障护理质量[2]。而护理不良事件是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需要重点防范的对象,其发生不仅延长患者恢复速度,还会影响医院声誉。

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指的是通过构建一套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全面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3]。本次研究发现,实施加强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后,护理质量评分和不良事件及时上报率均比实施前高( P<0.05 ),可见,加强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效果的关键。分析原因为,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通过建立健全规范管理机制,规范了不良事件的判定标准及上报、处理流程,为护理人员提供了便捷的上报途径,使其能够及时上报不良事件。同时,通过完善规范管理指导,还能提高护理人员对规范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其执行规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配合规范管理流程的优化,确保不良事件上报后得到及时处理,并迅速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有利于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在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加强不良事件规范管理,有利于减少不良事件延迟上报的发生,护理质量较为良好。

【参考文献】

[1] 丁树梅.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在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 康颐,2024(1):257-259.

[2] 王小红. " +3 "模式护理安全管理对肿瘤科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的影响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34(9):1414-1417.

[3] 刘睿. 护理质量指标评价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36):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