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施工人员健康管理对项目安全管理的影响研究

作者

丁渊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200092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发展节奏越来越快,建筑工地日常的工作量与安全风险也逐渐加大。当加班施工、夜间施工在建筑工地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施工人员出现身体疾病、工伤甚至死亡事故的数据也居高不下。因此,建筑企业需要重视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为员工提供有益的健康保障,落实施工人员健康管理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工地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率,能够为项目安全管理工作带来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施工人员;健康管理;项目安全管理;影响研究

前言:

为了能够有效规避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风险,需要建筑企业落实好施工人员各个阶段的健康管理工作,同时还需要对施工人员不断灌输医疗健康理念及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完善项目层级的健康管理机制。在建筑工地设置应急医疗救助站点,根据项目特点配备相应的医疗救助器材及药品,这对确保项目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活动十分重要。

一、全面开展施工人员健康体检与日常健康管理工作

首先,施工人员需要在上岗前进行岗前健康体检,这样能够帮助建筑企业及时发现潜在的职业病危害人员,对无法满足进场施工条件的人员进行劝退并建议相关人员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对一些能够满足进场施工条件,但是个别健康体检数据值偏高,导致其无法从事高空、危险性较高、重体力作业的“重点人员”及时进行岗位调整与培训。比如,涉及高空作业的施工人员,他们体检报告中与高血压、心脏病有关的数据就显得尤为重要;此类高空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状态必须达到完全健康的标准,才能进行高危作业,避免高空作业时引发身体不适,导致发生高空坠落事故。如果他们存在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风险,只允许其从事地面风险较低的施工作业内容。

其次,项目部还可以根据医院开具的健康体检报告,建立施工人员的健康资料档案,对项目施工人员的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与保障。特别是针对体检过程中梳理出来的“重点人员”,可以组织这些施工人员开展定期健康复检工作。

另外,项目部对施工人员开展日常健康监测也很有必要。其目的是能够动态观察施工人员的健康变化,及时发现当天身体状况欠佳的作业人员,对其工作岗位或工作时间进行合理调整,为其提供安全的施工作业环境,避免员工因身体情况不断恶化而引发不良后果。在日常健康监测过程中,如果发现施工人员身体出现明显的异常反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人员陪同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第一时间保护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比如,某作业人员平时身体状况尚可,但是在当日的岗前健康监测过程中,发现其血压异常升高,浑身出虚汗,甚至出现嘴角歪斜等状况;这种情况下,首先必须阻止其上岗作业,而且还要在有陪同人员的情况下,立即前往医院进行就诊。

综上所述,安排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健康体检、定期健康复检、日常健康监测都非常重要,这样不仅能够保障施工人员的健康权益,还能有效防止职业病的出现。需要注意的是,建筑企业需要明确施工作业人员健康体检的费用支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内的相关规定,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费用,应当由用人单位承担。

二、施工人员健康体检的主要内容

考虑施工人员的行业特殊性,需要做的健康体检项目应当包含但不限于以下类目:血压、血常规、尿常规、腹部超声、胸片、心电图、眼科、耳鼻喉科和空腹血糖、内科检查、外科检查等检查项目。

其中几项重要的健康体检项目,检查目的具体如下:

血压检查方面:通过血压测量,如果高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80毫米汞柱,或者高血压(舒张压)大于等于110毫米汞柱,说明相关人员随时可能出现头晕、呕吐、脑梗等风险,因此这类人员将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施工活动。

血常规、尿常规检查方面:血常规主要包括检查白细胞以及红细胞常规指数,另外还有肝功能以及肾功能是否正常。通过血液检查心肌酶谱指标时,必须重点关注同工酶活性是否大于等于20、肌酸激酶指标是否大于等于600。如果这两项指标一旦超过规定数值,说明相关人员随时可能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炎等疾病,会造成作业人员晕厥、猝死等突发事件,因此这类人员将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施工活动。在对施工人员进行尿常规检查时,需要观察尿液颜色以及酸碱度是否正常,这也会影响到员工的身体健康。

心电图检查方面:体检人员在检查施工人员心脏活动时,需要做好详细记录,以此准确评估施工人员心脏的功能表现,为后期开展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眼科、耳鼻喉科检查方面:检查施工人员的口、舌、鼻腔、眼睛视力、外耳听力是否存在异常疾病,确保体检人员的五官功能可以满足正常的工作要求。

外科检查方面:体验医护人员需要检查施工人员的膝盖以及跟腱的反射能力,尤其是在共济运动能力上做出正确评估,以此获得真实的神经系统功能检查结果。外科检查还要注意体验人员的浅表淋巴结以及皮肤是否存在异常,及时排除已经潜在病变人员所存在的健康问题。

内科检查方面:体检医护人员需要加大对施工人员心脏、脾肺器官的触诊检查,以此可以获得真实且准确的功能状态检查结果。

施工人员健康体检能够帮助用人单位及时了解员工的实际身体健康状况,建议对年满50周岁及以上男性、45周岁及以上女性,以及从事高空、特繁、危险等特殊工作的重点人员,每6个月至少进行一次体检,以达到一年双检,目的在于降低重点人员在施工现场的安全作业风险。

三、施工人员健康管理对项目安全管理的帮助

(一)预防职业病

因为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同时还会存在多种有害物质,极易诱发潜在的职业疾病。对此,对项目施工人员开展健康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各类职业疾病。其中通过对员工进行血液检查,可以及时了解施工人员的内脏功能健康状态,确保其不会影响后续一系列的高强度、高危险的作业内容,保障项目安全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二)减少施工安全事故

对项目施工人员开展健康管理,能够让项目部通过体检报告的数据,直观了解到每位员工的健康水平。根据体检报告中关键项目的数据结果,对进场施工人员是否允许进场、是否需要进行岗位调整进行判断,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作业人员身体原因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降低项目安全管理风险。项目部通过开展健康复检、日常健康监测等工作,可以及时消除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隐患,帮助项目部从人员健康管理方面,做到安全风险可控。

(三)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施工人员拥有健康的身体,是项目开展高效施工作业的重要基础。通过健康管理筛选之后的进场施工人员,能够在日常的作业过程中,展现出更快的速度、更强的力量、更敏捷的应变能力,这样就能提高个人工作效率。如果每位施工人员都能提高个人工作效率,就可以帮助项目提高整体施工进度、做好每道工序的安全管理,最终做到全面提高项目工作效率。

(四)满足国家规定的法律责任

开展职业健康体检的医疗机构,必须通过政府相关卫生部门的严格审批,最终得到合格的医疗机构企业资质,一般建议前往当地二级及以上等级的正规医院或具有专业体检资质的正规体检机构进行体检。医疗体检机构需要对出具的体检结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体检报告必须具备真实性。因此,选择正规的医疗体检机构开展体检工作,才能对项目的安全管理起到强有力的支撑。

四、施工人员健康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构建急救员支撑系统

为了进一步确保项目人员的安全健康,项目部需要完善构建急救员支撑系统,以此满足施工现场的应急救援需求。对此,施工单位需要对项目急救员开展专业的急救技能培训,确保项目急救员具备专业的基本抢救知识,受过严格的急救训练,整个急救过程具备科学性、合理性。项目部还需要根据施工现场作业人数,配备足够的项目急救员。当遇到项目作业人数较多时,可以培训一批兼职急救员,兼职急救员也应当经过急救培训且具备基础急救知识。项目急救人员应当安排在不同的施工作业点,尽量做到平均分布。项目一旦发生人员突发受伤情况,项目急救员就能够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完成基础的急救护理,为救护车到达之前争取更多急救时间,保障项目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

(二)完善项目急救站的医疗管理

项目部需要完善项目急救站的医疗管理,项目急救站需配备急救箱、担架、血压计、血氧仪、体温计、AED除颤仪等医疗仪器设备,急救医疗用品至少要有红药水、碘伏、医用酒精、洗眼液、纱布、绷带等常用急救医疗用品。项目急救站应当安排专人管理,建立项目急救设施用品台账,同时对医疗物资的采购、储存、发放做好登记工作。明确各类药物名称及药用功效,定期检查补充药品,及时淘汰过期药物。在高温季节需要保障降暑药物的充足性,为开展项目安全管理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三)合理的后勤保障措施

项目部要严格依照劳动法规定,有效落实项目人员后勤保障措施,结合项目实际情况,为施工人员配备卫生间、休息亭、饮用水等福利设施,保障每个施工人员能有良好的休息环境。施工单位需要给施工人员发放对应岗位的劳动防护用品,比如安全带、手套、防尘口罩、防护面罩等,能够有效帮助施工人员避免工伤事故、预防职业病。在生活休息区需要定期进行蚊虫消杀,特别是食堂、卫生间、浴室这些容易产生积水、滋生蚊蝇的区域,以此降低登革热、疟疾等传染病的出现概率,保障项目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

(四)健全夏季高温作业健康安全措施

夏季高温施工容易导致作业人员出现头晕、呕吐、中暑等症状,近年来施工现场出现热射病的案例也逐年增高,如果现场处置不当,会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严重的情况下甚至还会危及生命。因此,项目部需要建立完善的夏季高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尤其是每年的6月至9月期间,高温气候情况下要按照“做两头,休中间”的原则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作息时间,施工现场结合项目实际情况为施工人员提供人丹、藿香正气水、盐汽水等防暑降温物资,宿舍内统一安装空调,避免施工人员出现中暑情况。同时还需要对重点人员增加日常健康监测频率,实时掌握项目施工人员的健康状况。

(五)定期开展健康安全培训与应急救援演练

定期开展健康安全培训与应急救援演练活动,能够提升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安全健康教育,例如职业病防治教育、防暑降温安全教育、冬季防寒安全教育等,可以提高作业人员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通过大力宣传健康安全知识,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健康水平。项目部通过应急救援演练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可以提升施工人员的急救处理水平,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项目应急处置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不足之处,做到持续改进,不断优化项目整体应急处理机制,为顺利开展项目安全管理工作保驾护航。

总结:

综上所述,做好施工人员健康管理工作对项目安全管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项目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为施工人员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和后勤保障,定期为施工人员安排健康体检,加大健康安全宣传力度,组织开展健康安全培训与应急救援演练活动,确保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长期处于受控状态。

参考文献:

[1]马富强,梁翻娟.高海拔地区作业职业健康安全预警指标与风险等级划分[J].西北水电,2022,000(001):124-128.

[2] 程景彬.高原管道施工高原病防治的健康管理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2,000(005):127-129.

[3] 孙俊英,许涵玉,线伟华,等.健康体检发现Gitelman综合征1例[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24,018(007):545-546.

[4]杜洁,胡晓宜.健康体检者体检项目弃检因素及对策分析[C]//2024年中医药教育研究文章写作与投稿研讨会论文集.2024,000(089):27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