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电子工程技术在网络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作者

布和

阿鲁科尔沁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025550

引言:结合当今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网络通信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以及电子工程技术作为网络通信核心支撑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深入研究电子工程技术在网络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对于推进信息产业发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通信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拟从信号处理、集成电路和嵌入式系统三个方面入手,系统阐述电子工程技术在网络通信中的关键作用。

一、信号处理技术:网络通信系统的“信号优化核心”

在网络通信过程中,原始信号经常会受到各种噪声干扰和失真导致信息传输质量下降,而信号处理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信号处理的主要手段包括滤波、编解码、调制解调等,其中数字滤波器能够有效抑制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噪声和干扰,在网络通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

为了在有限带宽内传输更多信息,通常需要对原始信号进行压缩编码,例如音视频编码标准 H.264能够在保证画质的同时,大幅降低视频数据的码率。与此同时,调制解调技术则是将基带信号与载波信号进行调制,不同的调制方式如 ASK、FSK、PSK 等,在抗干扰能力、频带利用率等方面各有优劣,同时在 4G、5G 移动通信系统中,先进的 OFDM 调制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信道利用率和数据传输速度。除了这些经典方法,一些前沿的信号处理技术也逐渐应用到网络通信领域,比如压缩感知、稀疏表示等方法能够在信号欠采样的情况下实现重构,为物联网等海量数据场景带来了新的解决思路,而基于深度学习的信号处理则利用神经网络从数据中自动提取特征,在复杂信道环境下表现出了优异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二、集成电路技术:网络通信设备的“硬件集成基础”

网络通信设备是网络系统的物理载体和实现基础,路由器、交换机、基站等设备内部密布着大量的集成电路芯片共同构成了网络设备的“大脑”和“神经”,而集成电路技术正是推进网络设备集成化、小型化、高性能化的关键,集成电路最显著的特点是高度集成,将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件集成于一块半导体基板之上不仅节省了设备体积、降低了功耗,更提高了电路的工作速度和可靠性[2]。

以光纤通信中的光模块为例,得益于硅光集成技术,多个有源无源器件被集成在单个芯片上,大幅缩减了模块尺寸并降低了成本,从而推进了光纤到户的普及。此外,先进的集成电路工艺也让网络设备的性能得到极大提升,当前主流的网络通信芯片多采用 7nm、5nm 等尺度的 CMOS 工艺制造,更小的特征尺寸意味着更高的晶体管密度和开关速度。在相同功耗下,先进工艺的芯片能够提供更强大的运算能力,因此成为网络设备“跑分”的利器,集成电路技术与网络通信设备的演进相互促进、互为表里,每一次集成电路的重大突破都会让网络设备的性能、成本、功耗等关键指标实现“跃升”并

最终惠及亿万用户。

三、嵌入式系统技术:网络通信终端的“智能控制中枢”

网络通信的落脚点是连接在网络末梢的海量终端设备,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工业控制器既是信息的生产者也是信息的消费者,而赋予这些设备以“智慧”的正是嵌入式系统技术。

嵌入式系统是面向特定应用的专用计算机系统。与通用计算机相比其更强调低成本、低功耗、高可靠的特点,对于网络通信终端来说,嵌入式系统就是其“大脑”和控制中枢,嵌入式处理器是终端设备的核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嵌入式处理器变得越来越强大[3]。以智能手机的应用处理器为例,当前主流产品多采用异构多核架构集成了高性能 CPU、GPU、DSP、NPU 等多种计算单元,能够胜任从多媒体到机器学习的各类计算任务,这让智能终端设备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性能提升,使得语音交互、AR/VR 等复杂应用成为可能。此外,嵌入式操作系统也让终端设备的软件开发变得更加高效和规范,Android 等开源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类消费电子和工控设备,提供了统一的驱动框架、中间件平台和开发接口,极大降低了设备软件的开发门槛和维护成本,同时一些面向物联网的轻量级嵌入式 OS 如Zephyr、RT-Thread,则专门针对资源受限的微控制器进行了裁剪优化,让智能化走进了更多边缘设备。此外,嵌入式系统与新兴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也让网络通信终端焕发出勃勃生机。例如,嵌入式AI 技术让终端设备拥有了本地智能处理能力可以在无需连接云端的情况下完成语音识别、目标检测等任务,大大节约了网络带宽并保护了用户隐私,嵌入式安全技术也从硬件、固件、系统等多个层面强化了终端设备的安全防护,构筑起网络通信的“最后一道防线”。

结束语:

电子工程技术是网络通信系统不可或缺的基石,从信号处理到集成电路再到嵌入式系统,电子工程的突破创新不断推进着网络通信的发展,两大领域的交叉融合既带来了性能的提升,也催生出诸多新兴应用。展望未来,随着 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兴起,电子工程必将在下一代网络通信中扮演更加关键的角色。

参考文献:

[1]吕建业.网络通信中的电子工程技术分析[J].电子技术,2024,53(01):413-415.

[2]刘桂凤.电子工程中的网络通信技术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2023,24(12):126-128.

[3]王远.电子工程中的网络通信技术分析[J].电子技术,2023,52(08):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