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赵海冰
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4
引言:
手术室作为医疗服务的核心场所,其护理质量不仅直接影响手术操作的顺利开展,更对患者术后生理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风险及整体康复进程具有关键影响。当前,患者术后恢复常面临疼痛管理不佳、并发症、康复依从性低等问题,而手术室全流程护理的科学性与精细化程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因此,深入分析手术室护理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具体影响,探索针对性护理策略,对提升患者预后效果、保障医疗安全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一、手术室护理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核心维
1.1 对生理应激反应的调节作用
手术创伤会引发患者机体产生应激反应,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糖波动等,过度应激会增加心肺负担,延缓术后恢复。手术室护理通过术前心理疏导、术中生命体征精准调控,可有效减轻患者生理应激。术前护理人员通过沟通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减少心理因素引发的应激;术中实时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配合麻醉师调整麻醉深度,维持循环稳定,避免血压、心率剧烈波动;同时通过体温保护预防低体温,减少低体温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与免疫力下降,为术后生理功能恢复奠定基础。
1.2 对术后并发症的防控作用
术后并发症是阻碍患者恢复的重要因素,而手术室护理的规范性直接影响并发症发生率。术中严格的无菌操作可降低切口感染风险;合理的体位护理能减少局部组织受压,预防术后压疮;对于长时间手术患者,护理人员通过下肢按摩、使用抗血栓袜等措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
1.3 对术后康复进程的推动作用
手术室护理通过优化术前准备、术中配合与术后衔接,直接推动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术前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明确手术禁忌证,确保手术安全开展;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术前呼吸训练、体位适应,帮助患者术后更快适应康复训练。术中高效的护理配合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对机体的影响。术后护理人员及时与病房护士交接患者病情、手术情况及注意事项,确保术后护理的连续性,如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协助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与体力提升,缩短住院时间。
二、优化手术室护理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策略
2.1 术前:强化评估与个体化指导
术前护理需聚焦“精准准备”,为手术与术后恢复做好铺垫。一方面,护理人员需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包括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过敏史、营养状况等,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医生,协助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如针对糖尿病患者调整术中血糖控制策略,避免血糖过高影响切口愈合。另一方面,开展个体化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解手术流程、术后康复要点(如切口护理、饮食要求),示范呼吸训练、有效咳嗽的方法;同时通过一对一沟通缓解患者焦虑,解答疑问,提升患者对手术与康复的认知,增强术后康复依从性。
2.2 术中:聚焦精准护理与安全保障
术中护理以“减少损伤、维持稳定”为核心,为术后恢复创造良好条件。首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手术区域消毒范围需覆盖足够面积,手术器械使用前需再次核对灭菌状态,护理人员操作时保持无菌区域不受污染,从源头防控切口感染。其次,加强术中生命体征与身体保护,实时监测患者循环、呼吸、体温等指标,及时处理异常情况;根据手术类型调整体位,使用柔软体位垫保护关节与骨隆突部位,避免神经损伤与压疮;对于涉及胃肠道的手术,严格执行胃肠减压操作,减少术后腹胀风险。
2.3 术后:强化衔接与康复指导
术后护理需注重“连续性与针对性”,确保康复措施有效落地。术后即时护理中,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及切口情况,及时发现出血、呼吸困难等异常,配合医生紧急处理;同时做好疼痛评估,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如使用 VAS 评分)采取针对性镇痛措施(如药物镇痛、非药物镇痛),缓解疼痛对患者休息与康复的影响。与病房交接时,详细告知病房护士患者手术方式、术中情况、术后注意事项(如体位要求、饮食禁忌),确保护理衔接无漏洞。
三、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保障措施
3.1 加强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培训
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定期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学习最新护理规范、手术配合技巧、并发症防控知识,邀请资深护士或医生开展实操培训,如无菌操作演练、体位护理示范、应急处理模拟等。同时,针对不同手术类型(如普外科、骨科、妇产科手术)开展专项培训,提升护理人员对特定手术护理要点的掌握程度,确保护理操作的专业性与精准性,为患者术后恢复提供专业保障。
3.2 完善护理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
成立手术室护理质量监督小组,制定明确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如无菌操作合格率、体位护理达标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检查与评估。通过查看护理记录、现场抽查、患者反馈等方式,发现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并督促整改;每月汇总护理质量数据,分析影响护理效果的因素,针对性优化护理流程。同时,将护理质量与护士绩效考核挂钩,激励护理人员提升工作责任心与护理水平。
3.3 推动多学科协作与护理理念更新
鼓励手术室护理人员与医生、麻醉师、康复师、营养师等开展多学科协作,共同制定患者手术与康复方案。例如,与康复师共同设计术前术后康复训练计划,与营养师沟通制定术后营养支持方案,从多维度促进患者恢复。同时,积极引入“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关注患者生理与心理需求,在护理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如术中轻声安抚患者、术后耐心解答疑问,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增强患者康复信心,间接推动术后恢复。
结论:
手术室护理通过调节患者生理应激、防控术后并发症、推动康复进程,对患者术后恢复产生关键影响。通过强化术前评估与指导、优化术中精准护理、完善术后衔接管理,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缩短患者康复周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未来,需进一步加强护理人员专业培训、完善质量监督体系、推动多学科协作,将精细化与人性化护理融入手术室全流程,不断提升患者术后恢复效果,为保障患者医疗安全与健康权益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参考文献:
[1]赵慧霞. 手术室护理结合疼痛干预对创伤骨折患者术后恢复及睡眠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7):771-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