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创新设计内容与形式的探索
张海发
敦化市贤儒镇学校
1 传统小学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
从内容来看,传统作业大多局限于教材中的习题,以计算、概念记忆类题目为主,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时,作业多是让学生反复计算“某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等抽象题目,学生难以理解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只能机械地套用公式解题,无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场景相结合,导致学习兴趣逐渐降低。
从形式上来说,传统作业形式单一,以书面作业为主,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无论是计算题、应用题还是填空题,都需要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书写,长期单一的形式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单调的书面作业容易让他们产生疲劳感,进而失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从评价方式来讲,传统作业评价以教师批改为主,评价标准单一,往往只关注学生答案的对错,忽视了学生解题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教师在批改作业时,通常用“√”“×”来评判,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只是简单地标注正确答案,没有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也没有关注学生在作业中体现出的思维过程和创新意识,这种评价方式难以发挥作业的诊断和激励作用。
2 小学数学作业创新设计的原则
2.1 生活化原则
数学源于生活且服务生活,作业设计应紧密结合学生日常场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知数学价值。例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可让学生测量房间、书桌的长与宽并计算面积,实现知识巩固与生活应用的结合。
2.2 趣味性原则
小学生以兴趣为主要学习动力,作业需采用游戏、故事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学习“20 以内的加减法”时,设计“数学接龙”亲子游戏,通过互动答题,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巩固知识,提升学习主动性。
2.3 层次性原则
考虑学生认知差异,作业应分基础、提高、拓展三个层次。如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后,基础题让学生阐述简单分数意义,提高题比较分数大小,拓展题结合生活用分数描述事物,确保不同水平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
2.4 实践性原则
动手操作是深化知识理解的关键,作业需融入实验、制作等实践环节。如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时,让学生用小木棒制作三角形与四边形框架,通过拉动观察稳定性差异,直观感受知识本质,提升实践与思维能力。
3 小学数学作业创新设计的内容与形式探索
基于生活化、趣味性、层次性、实践性原则,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特点,从四方面创新作业内容与形式。
3.1 生活情境类作业:让数学贴近生活
此类作业以生活实际为背景,将知识融入场景,形式包括调查记录、方案设计等,帮助学生感受数学价值。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后,设计“超市购物”作业:让学生与家长购物时记录商品价格,计算总花费及找零,在实践中巩固计算方法,同时培养节约意识。学习“统计”后,布置“家庭用电量调查”作业:学生记录一周用电量,制作统计表与统计图,分析用电变化及影响因素,提出节电建议,既掌握统计方法,又提升数据分析能力与环保意识。
3.2 游戏互动类作业:让数学充满乐趣
以游戏为载体,融入数学知识,形式有亲子游戏、小组游戏等,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习“乘法口诀”时,设计“乘法口诀大转盘”亲子游戏:学生与家长共同制作转盘(两部分均标 1~9 数字),家长转动转盘,学生快速说出口诀与结果,答对获奖励,答错则引导纠正,在互动中熟练口诀,增进亲子感情。学习“图形的认识”后,开展“图形寻宝”小组游戏:分组发放任务卡,学生在校园或社区寻找指定图形(如长方形课本、圆形钟表),拍照记录并分享图形特征,加深对图形的认知,提升团队合作与观察能力。
3.3 分层拓展类作业:让数学满足差异
依据学生认知水平与能力,设计基础、提高、拓展三层作业,满足个性化需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后,基础层作业:计算课本中模型体积,巩固体积公式;提高层作业:测量家中鞋盒、魔方等物品体积,思考打包所需包装盒大小,培养空间观念;拓展层作业:按 50 升容积要求设计长方体水箱,确定长、宽、高并计算所需铁皮,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创新思维。学习“百分数的应用”后,基础层作业:解决简单折扣题(如商品原价 100 元打八折,求现价);提高层作业:调查不同超市商品价格与折扣,计算最优购买方案;拓展层作业:结合家庭收入制定月度消费计划,标注各类支出占比,分析计划合理性并优化,培养理财意识。
3.4 实践探究类作业:让数学回归实践
以动手操作为核心,通过制作、实验、研究等形式,培养学生实践、创新与探究能力。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后,设计“制作简易量角器和圆规”作业:学生用硬纸板、剪刀等材料,先画圆并均分 360 份标刻度制作量角器,再用硬纸条、图钉等制作圆规,制作后用其测量角度、画圆,在操作中巩固知识,提升动手与思维能力。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折扣”后,布置“小小理财师”作业:学生调查商场、网店等折扣活动,记录商品原价、折扣率与现价,分析优惠特点;结合零花钱制定购物计划,计算节省金额,思考合理消费方式,既运用百分数知识,又培养探究精神与理财意识。
4 小学数学作业创新设计的实施保障
作业创新设计需学校、教师、家长三方协同,构建完善保障机制,确保落地见效。
学校层面,需加强作业设计指导与管理:制定作业设计规范及评价标准,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案例研讨与经验分享,提升教师设计能力;合理控制作业总量,避免学生负担过重,同时搭建校园宣传栏、班级群等展示平台,呈现学生优秀作业,激发学习积极性。
教师层面,要更新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作业,注重趣味性、层次性与实践性;优化批改与反馈方式,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结合的多元模式,关注解题思路与思维过程,及时针对性指导;加强家校沟通,反馈学生作业情况,指导家长配合完成创新作业。
家长层面,需转变观念,重视作业学习,为学生提供材料与陪伴支持(如参与亲子作业),但不代劳,培养其自主能力;关注作业过程,发现困难及时与教师沟通,鼓励学生参与作业展示,增强其自信心与积极性。
5 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小学数学作业弊端,基于四大原则构建四类创新作业体系,并明确三方保障机制,为作业优化提供完整路径。实践表明,此类创新作业能有效提升学生兴趣与能力。未来可进一步结合信息技术拓展作业形式,或针对不同学段细化设计方案,持续完善作业创新模式,助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学生素养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强. 小学数学作业创新设计内容与形式的探索[J].读写算,2025,(28):10-12.
[2]李纪梅.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创新设计[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5,(08):34.
[3]许晶莉.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作业创新设计分析[J].小学生(下旬刊),2025,(05):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