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项目化学习之作业设计的评价策略
霍红云
保定市莲池区第一实验中学 071000
关键字:核心素养 初中数学 项目式学习 作业设计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表现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发展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空间观念;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发展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创新意识;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发展数学建模、应用意识、数据分析素养。其关键是抽象、思考并推理和表达。
二、初中数学项目化作业设计的评价策略
(一)成果公开展示
形成成果是项目式学习的重要特征,而成果的公开展示是学生参与项目式学习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促进学生反思、回顾自身参与项目的历程,让学生在展示、交流自身成果与他人成果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同时,也要为学生提供与现实世界交互的机会,帮助学生构建起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桥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需要注意的是,项目的成果不仅可以是具体的实物产品,如校园或公园平面地图,也可以是调研报告、设计方案等,因此成果的展示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对自己项目成果的公开展示和交流,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项目过程中更有仪式感和获得感,还可以将项目的核心内容可视化,进一步加强对数学及其他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
1. 形成项目成果海报
项目成果海报是可以将学生形成成果的过程可视化的展示工具。通过它,学生可以梳理、回顾项目的全过程,客观、有组织地展现小组合作下项目的探究情况、成果,以及经历项目式学习活动后的收获、感悟。项目成果海报可以包括三大板块,分别是项目基本信息、项目探究过程、项目成果说明。
项目基本信息:主要呈现小组解决的核心问题、小组成员及分工和小组展示的成果亮点等。项目探究过程:主要呈现小组是如何探究成果的、各阶段子任务对应的子成果,以及指向项目核心问题的最终成果,可以通过文字、照片、图表等形式呈现。项目成果说明:主要呈现项目最终成果的介绍与说明,以及项目完成后小组成员的反思、感悟、收获等。学生可以动手制作实物海报,也可以制作电子海报,方便进行线上展示和交流,让公开展示的过程变得更加灵活。
2.举办公开成果展会
海报展示、PPT 汇报交流、实物作品展等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项目式学习活动。项目成果展示可以安排在课外时间进行,从而有效利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课时安排。一个小型的成果展会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资源和时间,教师可以选择教室、走廊、教学楼或图书馆大厅等地方,利用班会、家校活动日甚至课间进行成果展示。学生也可以结合网页、公众号、自媒体等多种渠道发布、展示作品。
参与成果展会的群体除了学生,也可以包括教师、家长及社会人士。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既是公开成果展会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参观者;他们既要充分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也要对其他小组的成果进行分析评价、互动交流;既要回答他人提出的问题,也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教师在公开成果展会中通常是组织者、观察者、指导者,可以引导学生共同组织公开成果展会,并为有能力的学生留出足够的发挥空间。此外,教师在对学生的成果、表现进行评价的同时,还可以将展示过程中发现的普遍问题进行汇总,组织学生集中讨论,促进学生反思。对于家长及社会人士,他们可以对展示的成果和学生的表现给予客观、多角度的评价,从而增强学生的认同感、成就感和社会参与感。对项目成果给出的专业评价和建议本身就是学生宝贵的学习资源。
(二)成果的评价、反思、改进
任何好产品都需要经过多轮打磨和迭代,评价和改进成果的过程,是学生不断反思、不断学习、回顾项目目标、深化知识理解的过程。如下页图所示,如果说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发现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并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寻求数学解答,这构建起了从现实世界到数学世界的桥梁;那么,学生的反思和改进,则是从数学世界回到现实世界的途径。从数学解答回到真实情境中解答的过程,以评价促进反思,以反思促进成果完善,这条线索应当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多次迭代。教师可以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项目成果展示环节,启发学生思考:我是怎样想的?怎么做的?是怎样想到的?这样做对吗?符合实际吗?还有其他方法吗?还有更好的方法吗?等等。
项目式学习中的评价不是为了给出一个具体的分数从而给学生排序,也不是为了抓住学生的错误不放,而是阶段性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反馈,学生根据反馈进行修改完善,从而实现更好的进步。项目成果的评价内容应当是多维度的,既包括对成果是否满足项目目标的判断,也包括对核心素养、问题解决策略、合作交流技能的表现评估。评价的主体也可以由多方构成,形成多角度的评价。
1. 制定成果评价量规
形成制定量规的意识并且制定标准规范的量规,能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努力方向,帮助学生在形成、改进成果的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和预期达到的标准。评价量规可以由教师制定,也可以由学生共同讨论形成。以设计制作产品包装盒为例,评价量规可以如下表所示,教师可以结合具体项目内容、成果类型、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的水平量规。
2. 多方群体多角度评价
项目式学习成果面向的是学生、教师、专业人士等多方群体,自然也要接受不同群体从不同角度的评价。学生可以自评(见下表),也可以互评;小组内部可以进行组内评价(见下表),小组之间可以进行组间评价。生生互评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同辈之间的看法和观点,能够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三、结语
教师作为整个项目式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执教者,清楚项目式学习的学习目标,了解各组学生形成项目成果的全过程及过程中的表现,因此教师对于学生项目成果的评价,可以从更高的维度和更广泛的角度进行。对于社会中的专业人士和其他公众群体,他们可以为项目成果提供更客观、更专业的评价,而这些评价也将进一步帮助学生意识到成果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不断完善项目成果。
以“项目化作业”为抓手,积极探索基于问题的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模式,力求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项目化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参与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乐趣,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并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沈杰 郭衎、周远方 《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初中数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3 年 8 月
2.夏雪梅 《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学习素养视角下的中国构建》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0 年 11 月
此文为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的作业设计研究 》(编号:232034)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