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小地图的幼儿早期逻辑思维培养实践
常春红
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
引言:神经科学研究表明,4-8 岁是幼儿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窗口期。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据预测,在幼儿 4—8 岁时期对其逻辑思维进行教育引导,可以使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 63% 的提高。而思维小地图作为一种视觉化认知辅助工具,利用各种方式如图像、图标、颜色等将抽象的思想呈现为图示,这些都符合幼儿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行转型的特征。湖南军队幼儿园的试验研究表明,幼儿用流程图来描述保龄球运动路线的过程中活动变得更有条理,在无形中形成序列性的逻辑思维。本研究主要参考皮亚杰认知发展观与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发展观,对其进行综合研究探讨思维小地图在幼儿逻辑思维教育中的运用及其效果。
一、环境变革:思维小地图的积极探索
随着江苏地区课程游戏化逐步深入,幼儿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不应该过多考虑复杂环境的布置,而是应支持幼儿用他们的语言去装饰环境。正如《幼儿的一百种语言》所说的:“每一个幼儿都有 100种语言、100 只手、100 个想法和 100 种思考、玩游戏、表达自己的方法。”幼儿是主动学习的,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独特的想法,以自己的方法去探索这个世界,那么我们怎么让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并且真实呢?思维导图能对这样的问题提供一个新思路。
思维小地图,其实是幼儿在进行想法内化,在此过程中,回顾、反思自身所经历过的事情,并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想法、想象、需求与情感等,幼儿对于表征的描述、表达都是他们对自我想法的高度反思以及深度学习的一种具体体现。
二、意蕴解读:思维小地图的内涵诠释
(一)思维小地图的概念解读
作为一种立足于人日间活动元素构成的图形,思维小地图包含一天内探索发现所需的内容,通过用图片、文字、颜色和符号等方式将重要内容连接起来,并对其中一部分或全部进行即时记录。这种方式不只是传统的言语言辞交流手段,而且是视觉-符号性的沟通语言,超越过去的听-讲-读-写的语言形式,由静态数据变为鲜活知识,由线性思维改变为“视觉-空间-言语描述-声音”综合式思维,更帮助幼儿更好地认知人、事、物、语言符号、数值标识和抽象概念。
(二)思维小地图的价值分析
1.推动幼儿的深度学习。通过可视化线框、标志、色彩、图像把深奥难解、错综复杂的思考过程转化成清晰、趣味的视觉图片,实现了单一被动学法向富有意义、个性化定制、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多形态学习方式的转变。基于思维小地图,可以把知识的学习变得可视、生动和有逻辑,并利于提升幼儿对问题的分析、转化和运用能力。
2.培养幼儿的高阶思维。相比于传统的“文本式”叙述,思维小地图可以让幼儿更好地表达和呈现自己的思想,更符合幼儿形象化的思维习惯。幼儿更容易接受这些形象化的记录。当幼儿在绘图时,可以让他们精力集中,调动想象力、创造力,从而增强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力。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运用思维小地图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教师教幼儿”转向“幼儿教幼儿”。师生共同学习、交流思想和交流意见,更注重幼儿学习的积极状态与经历,关注幼儿的积极参与、兴致勃勃、吸收消化、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三、实践滋养:思维小地图的教学寻绎
(一)家园协同实践机制的构建与实施
幼儿园教育将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其中的关键一环,并采用制度化的途径实现转化,它体现为幼儿园教育目标转化为家庭执行目标的过程——利用“家长思维课堂”提供行动支持,“亲子思维任务包”提供行动平台,“双向反馈机制”提供行动控制,以此构建家庭、幼儿园双向联动机制。例如在家长思维课堂的具体执行过程中,家长与幼儿通过“亲子思维任务包”,围绕着日常生活的类目划分,因果关系判断,流程图绘制等任务,遵循思维小地图的要求,在与幼儿互动中担任引导者的工作,在关注幼儿行为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幼儿的思维发展情况;“家长思维课堂”提供家长系统学习机会,通过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案例分享的学习方式教授家长指导幼儿用思维小地图思考与交流的方式,包括原理、方法和案例分享,帮助家长将学校教学观念传递给幼儿的生活;为确保上述执行机制有效运转,加入了“双向反馈机制”。老师会定时地收集家人们的反馈,并结合幼儿们实际的状态调整任务包中的内容与难易度;家长们也可以通过此反馈向老师答疑、提建议等话题,以达到长与家长深入交流的目的。这种松散的结合既可以提升教育的效果,又可以助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长足进步。
(二)结合幼儿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设计出符合其发展需求的活动形式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幼儿的理解、兴趣出发,制定符合他们的学习活动模式。教师利用环境搭设、启发提问、任务驱动的策略,将思考路径模型嵌入到日常的教学流程。比如:在研究科学中,我们不妨教幼儿用分支结构划分出动物界植物界;在讲述故事中,我们不妨使用流程图引导幼儿梳理故事发展的先后次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妨利用气泡图引发幼儿的发散思考。这种具身化的操作,既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很好地促进幼儿思维力的发展。教师应尤其关注学生运用思考路径模型时的状况,适时展开辅导和帮助,帮助其逐步掌握使用该工具的技能。
结束语
本研究证实思维小地图作为一种发展适宜性工具,能有效促进幼儿早期逻辑思维发展。思维小地图的价值不仅在于作为记录工具,更在于它构建了一种 "可视的思维对话"—— 当幼儿用图形符号表达想法时,教师能更精准地把握其思维特点,从而提供针对性支持。这种互动质量的提升,可能是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中介变量。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不同类型思维小地图与大脑活动的关联,为工具设计提供更精准的神经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甘为“苗苗”吐尽丝. 赵松琴.甘肃教育,1982(06)
[2] 换个视角看儿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张馨尹.幼儿教育,2025(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