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气候变化背景下水利工程防洪标准适应性调整

作者

马金川

身份证号:6422261976****0015

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洪水等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水利工程作为抵御洪水灾害的重要基础设施,其防洪标准的适应性面临着巨大考验。彭阳县地处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四季分明但降水分布不均,干旱少雨是主要气候特点。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使得当地水利工程在防洪方面面临着独特的问题。对彭阳县水利工程防洪标准进行适应性调整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该地区应对洪水灾害的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还能为其他类似气候地区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一、气候变化对彭阳县水利工程防洪的影响

1. 降水模式变化的影响

彭阳地区原本降水主要集中在 6 - 9 月,且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降水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降水的集中度可能进一步提高,短时间内的强降水事件增多,这使得水利工程在短时间内面临的洪峰流量增大。例如,原本较为平缓的洪水过程可能变得更加急促,水库等水利设施在短时间内需要承受更大的水量压力,对其泄洪能力和调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可能加剧,有的年份降水量可能远超多年平均值,而有的年份则可能持续干旱。这种不稳定的降水模式增加了水利工程规划和运行的难度,原有的防洪标准可能无法适应新的降水情况。

2. 气温升高的影响

气温升高是气候变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在彭阳县,气温升高导致蒸发量进一步增大,土壤水分含量降低。这使得在降水时,土壤的入渗能力减弱,更多的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从而增加了洪水的形成速度和流量。

3. 极端气候事件增加的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台风等在彭阳地区出现的频率增加。极端暴雨事件往往伴随着高强度的降水,可能在短时间内引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这些灾害不仅对水利工程本身造成直接破坏,还会影响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例如,泥石流可能堵塞河道,影响水流的正常宣泄,进而对下游的水利工程和居民造成威胁。极端气候事件的不可预测性也增加了水利工程防洪管理的难度,原有的防洪标准在应对这些极端情况时可能显得力不从心。

二、彭阳县现有水利工程防洪标准存在的适应性问题

1. 设计标准与实际情况不匹配

彭阳县现有的水利工程大多是根据过去的气候条件和水文数据进行设计的。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实际的降水、洪水等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设计标准可能无法满足当前的防洪需求。例如,一些水库的设计库容和泄洪能力是基于过去多年平均的洪水流量确定的,但在新的气候条件下,洪峰流量可能超过设计值,导致水库面临漫顶等安全风险。

2. 监测和预警系统不完善

有效的监测和预警系统是保障水利工程防洪安全的重要环节。但在彭阳地区,现有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存在一定的问题。监测站点的分布可能不够合理,部分地区可能存在监测盲区,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取洪水信息。监测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有待提高,一些老旧的监测设备可能无法适应新的气候条件下的监测需求。预警信息的传递和发布机制也不够完善,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影响防洪决策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3. 管理机制不适应新要求

水利工程的管理机制对于防洪标准的实施和调整至关重要。在彭阳地区,现有的管理机制存在一些与新的防洪要求不适应的地方。例如,不同部门之间在防洪管理中的协调配合不够紧密,存在职责不清、信息共享不畅等问题。在应对洪水灾害时,可能会出现多头管理、互相推诿的情况,影响防洪工作的效率。水利工程的维护和更新机制也不够健全,一些水利设施由于缺乏及时的维护和更新,其防洪功能逐渐减弱,无法满足新的防洪标准要求。

三、彭阳地区水利工程防洪标准适应性调整策略

1. 优化工程设计

为了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彭阳地区的水利工程设计需要进行优化。在水库设计方面,应根据新的降水和洪水数据,重新评估水库的库容和泄洪能力。适当增加水库的调蓄库容,提高其应对大洪水的能力。优化水库的泄洪设施设计,采用先进的泄洪技术和设备,确保在洪水来临时能够及时、有效地泄洪。对于河道的防洪堤设计,应根据新的洪水标准提高堤身的高度和强度。采用新型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增强防洪堤的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

2. 强化监测预警

强化监测预警是提高水利工程防洪能力的关键。在彭阳地区,应加大对监测设备的投入,完善监测站点的布局。增加雨量站、水位站、流量站等监测站点的数量,特别是在一些容易发生洪水灾害的区域,确保能够实时、准确地获取洪水信息。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如卫星遥感、雷达监测等,提高监测的精度和范围。在预警方面,建立健全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利用多种渠道及时发布洪水预警信息。加强与气象、地质等部门的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和联合预警,提高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 完善管理机制

完善的管理机制是保障水利工程防洪标准适应性调整的重要保障。在彭阳地区,应明确各部门在防洪管理中的职责,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统一的防洪指挥机构,负责统筹协调防洪工作,避免出现多头管理的情况。加强水利工程的维护和更新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维护计划,定期对水利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对于老化和损坏的设施,及时进行更新和改造。

结语

气候变化对彭阳地区水利工程防洪带来了诸多挑战,现有的防洪标准在新的气候条件下存在一定的适应性问题。通过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分析,我们认识到降水模式变化、气温升高和极端气候事件增加等因素对水利工程防洪产生了不利影响。而现有水利工程在设计标准、监测预警系统和管理机制等方面也存在与新要求不匹配的情况。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持续关注气候变化的动态,不断调整和完善水利工程的防洪标准。加强对新的气候数据和洪水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为水利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提供更准确的依据。加大对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投入,提高水利工程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提高彭阳地区水利工程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保障地区的防洪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彭阳地区的经验也可以为其他类似气候条件的地区提供借鉴,共同推动水利工程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适应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超月.(2024).防洪工程设计中考虑气候变化因素的方法与应对策略.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8),119-122.

[2]张建云,陆采荣,王国庆,等.气候变化对水工程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5,11(05):301-307.

[3]李健壮,王影.气候变化下的三峡水库防洪调度研究——评《三峡工程水库调度关键期流域气候特征及预测方法》[J].人民黄河,2021,43(05):I0004-I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