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信息科技教学在初中教育中的实践与挑战

作者

李晓妮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实验中学 256500

引言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科技教学已成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科技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然而,信息科技教学在初中教育中的实践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教师专业素养不足、学生个体差异大、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这些挑战影响了信息科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因此,研究信息科技教学在初中教育中的实践与挑战,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信息科技教学在初中教育中的实践现状

(一)教学内容的现状

当前初中信息科技教学内容,以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操作技能为核心,涵盖计算机基础使用、办公软件(如文档编辑、表格制作)操作、简单编程入门等内容,能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基础认知需求。但内容更新节奏滞后于技术发展,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基础介绍较少,与当下数字化生活脱节。同时,内容偏向理论讲解与机械操作,缺乏结合生活场景的应用设计,比如未充分融入 “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数据整理问题”“利用编程思维设计简单生活小工具” 等实用内容,导致学生难以感知知识的实际价值。

(二)教学方法的现状

多数初中信息科技课堂仍采用传统 “教师演示 — 学生模仿” 的教学方法,教师先通过屏幕演示操作步骤,再让学生按流程练习,课堂互动以单向讲解为主。虽有部分教师尝试引入小组合作、任务驱动等方法,但任务设计多为固定流程的简单重复,缺乏开放性与探究性,比如仅让学生按模板完成表格制作,未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表格在不同场景的优化设计。整体教学方法未能充分利用信息科技学科优势开展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学生的主动思考与创新能力难以得到锻炼。

(三)教学资源的现状

初中信息科技教学已具备基础硬件资源,如计算机教室、基础教学软件(如办公软件、简单编程软件),能支撑日常教学开展。但资源存在碎片化问题,学校缺乏系统整合的优质资源库,教师多依赖教材配套的光盘资源或网上零散下载的课件、视频,资源质量参差不齐,部分资源内容陈旧、讲解粗糙。同时,资源缺乏层次性,难以适配不同水平学生需求,既没有针对基础薄弱学生的入门级巩固资源,也缺少为能力较强学生设计的拓展性资源,无法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信息科技教学在初中教育中面临的挑战

(一)教师专业素养的挑战

教师专业素养面临两方面突出挑战:一是技术储备不足,部分教师对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认知停留在表面,缺乏实际操作与教学转化能力,无法将这些内容融入课堂;二是教学理念与方法滞后,多数教师擅长基础操作的演示教学,但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信息素养(如信息筛选、批判性使用信息)和创新思维方面能力欠缺。此外,教师参与专业培训的机会有限,难以及时跟上信息技术更新节奏与现代教学理念,导致教学内容和方法难以适配学生发展需求。

(二)学生个体差异的挑战

学生个体差异给信息科技教学带来明显阻碍。一方面,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差距大,部分学生因家庭环境影响,从小接触计算机和智能设备,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而部分学生缺乏家庭学习条件,连基础的键盘输入、软件打开等操作都不熟练,统一的教学进度导致基础好的学生觉得内容简单、缺乏挑战,基础弱的学生难以跟上,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兴趣点不同,有的学生对编程感兴趣,有的更关注实用的办公技能或多媒体制作,统一化教学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影响整

体教学效果。

(三)教学评价体系的挑战

当前信息科技教学评价体系存在明显缺陷:一是评价内容单一,过度关注学生的操作技能(如是否能完成文档排版、编程代码是否正确)和理论知识(如计算机硬件名称、软件功能)掌握情况,忽视对信息素养、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比如不关注学生是否能自主筛选有效信息、是否能通过编程解决简单生活问题;二是评价方式固化,以期末笔试和上机操作考核为主,缺乏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的跟踪评价,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情况;三是评价结果应用不足,仅用于划分成绩等级,未结合评价结果分析学生学习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三、信息科技教学在初中教育中的应对策略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是应对信息科技教学挑战的重要措施。学校应加强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信息科技培训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信息科技知识和教学能力。例如,定期邀请专家进行讲座,介绍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和教学方法。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在线培训课程,拓宽教师的学习渠道。此外,学校应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记录教师的培训经历和教学成果,为教师的晋升和评优提供依据。

(二)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是提高信息科技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应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前沿技术的介绍和应用。例如,在教学中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例如,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信息科技知识。此外,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在线学习平台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信息科技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学校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从知识掌握、技能操作、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通过项目作品、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同时,学校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考试、测试、项目评估、课堂表现评价等,提高评价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此外,学校应拓宽评价主体,鼓励学生和家长参与评价,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四、总结

信息科技教学在初中教育中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面临诸多挑战。通过分析信息科技教学在初中教育中的实践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本文提出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应对策略。这些策略旨在提高信息科技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未来,初中信息科技教学应继续探索创新,加强教师培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科技教育。

参考文献:

[1]刘智勋.AI 融入初中信息科技跨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J].智力,2025,(22):61-64.

[2] 刘 国 庆 . 运 用 分 层 教 学 , 构 建 高 效 初 中 信 息 科 技 课 堂 [J]. 学 苑 教育,2024,(17):10-12.

[3] 孙 晓 . 基 于 核 心 素 养 的 初 中 信 息 科 技 教 学 策 略 探 究 [J]. 中 国 新 通信,2024,26(11):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