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效果
董玮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人民医院 130200
脑血管疾病,又称脑血管障碍,是指由于脑血管的病变导致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这些疾病包括脑卒中、脑梗塞、脑出血等,它们可能由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多种因素引起[1]。当前,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传统影像学检查,如 CT 和 MRI。尽管这些方法在诊断上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但 CT 对软组织分辨率有限,MRI 虽然分辨率高,但检查时间长,患者配合度要求高。此外,这些方法在早期病变的检测上存在局限性,导致误诊和漏诊的风险。因此,寻找更为快速、准确且对患者影响较小的诊断技术成为临床的迫切需求[2]。为探寻最佳诊断方案,我院对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与 CT 诊断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具体对比详情见下文叙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 2024 年 7 月-2024 年 12 月期间我院接收的 2000 例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的患者中包括男性1200 例和女性800 例,年龄在45 岁至78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61.50±2.40 )岁。
1.2 方法
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设置扫描参数为 120kV 的电压和250 至 320mA 的电流,层厚为 3mm ,螺距为 1.2 。术前,必须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并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以确保配合。清除患者身上的金属物品,如饰品和义齿,并采取适当的辐射防护措施。患者应仰卧于床,头部先进,确保听眦线与床面垂直。使用面膜式压束带固定下颌和头部,指导患者保持平静呼吸,头部静止,以防吞咽运动和运动伪影。首先进行颅脑平扫,随后在肘部正中静脉注射碘海醇对比剂,速度为 3mL/s ,随后进行增强扫描。扫描完成后,上传并处理图像,以确保脑血管动脉图像质量。
MRA 诊断中,使用美国 GE DISCOVERY MR750w 3.0T 扫描仪对患者进行全身检查。检查过程中,参数设置为 TE=3.5ms , TR=23ms ,矩阵=444×252 ,执行单次采集。FOV 设置为 200mm×189mm ,152 层采集,层厚为 1.2mm 。扫描范围主要从基底动脉延伸至颅顶。检查完成后,对原始图像进行处理,设置最大强度信号,以全面观察三维血管图像,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记录。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以手术结果作为评判标准,由两名经过专业培训的检测医师与资深医师协作,结合患者的具体临床情况,对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进行评估,并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在确定患者脑血管疾病类型。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计数数据以 n(% )形式呈现,并采用 χ2 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当两种检测方法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时,以P 值小于0.05 作为判断标准。
2 结果
比较分析结果显示,MRI 检出符合率明显高于 CT 检查结果,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结果详见表 1
表1 脑血管疾病诊断结果对比 (n,% )

3、讨论
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健康,导致高残率、高死亡率和高经济负担。早期诊断对于这类疾病至关重要,它能促进及时治疗、减少神经损伤、提升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和预防并发症[2]。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CTA)技术以其快速和高分辨率的成像能力,在临床诊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CTA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血管成像,显著提升诊断效率,同时清晰展现血管病变,增强诊断准确性[3]。然而,CTA 需要使用对比剂,这可能对患者的肾功能产生一定影响,且在检测细小血管病变时存在局限性。与之相对的是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它提供了一种无创且非放射性的检查方法[4]。MRA 的高分辨率成像能力能够详细展示脑部血管的形态和病变,同时无需注射对比剂,降低了患者的辐射风险,提高了检查的安全性。此外,MRA 的可重复性和多平面成像特性,使得它能够多次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为全面评估血管病变提供了有力支持[5]。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证实,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检查结果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
综上所述,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应用于脑血管疾病诊断中,能有效提高临床诊断效果,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恰当的治疗,进而减少疾病可能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
[1]王振宝.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 CT 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J].自我保健,2023,18(11):37-38.
[2]高瑞.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病的价值分析[J].保健文汇,2024,25(32):197-200.
[3]徐彬.磁共振成像与 CT 诊断脑梗死并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符合率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4,33(4):604-607.
[4]梁永.磁共振成像与 CT 诊断脑梗死并脑出血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8):152-154.
[5]周红艳.磁共振成像与 CT 诊断脑梗死并脑出血的应用价值评价[J]. 婚育与健康,2022,28(2):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