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绘本阅读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作者

许欢

张家港市万红幼儿园 江苏张家港 215600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重视。考虑到绘本阅读能够使儿童在生动形象的故事情境中体会情感、理解他人,学会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和情绪,因此,在学前教育中融入绘本阅读是大势所趋,此举不仅能够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还能够辅助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活动的开展,助力儿童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增强情绪表达与调节能力

绘本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富有表现力的图画,为儿童提供了符合其年龄特征的、了解和表达情感的空间。阅读过程中,儿童能够与故事中的角色产生情感共鸣,感受角色所经历的快乐、悲伤、恐惧和愤怒等情绪,在增强情感认知的前提下,建立起理解自我情感的桥梁。儿童可以通过阅读绘本故事,学习如何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例如,在遇到威胁或困扰时,故事中的角色可能会表现出焦虑、害怕等情绪,儿童可以根据角色的反应,了解形成情绪的过程、不同情绪的表现方式、如何快速且有效地调节情绪。相比于直接的情感教育,绘本故事能够通过间接引导,促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并掌握情感管理的技能,这不仅对儿童当前的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也为未来的社交和情感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认识自我并形成价值观

绘本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故事情境和角色,绘本中的角色往往会面临各种挑战,儿童可以通过角色的选择及做法,反思自身的想法和行为,从而更加全面且清晰地认识自我。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儿童阅读绘本,分析角色的选择和成长经历,思考自己喜欢的事物、良好的品质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在此过程中,儿童既能够了解道德和价值观念,又能够通过角色制定决策的过程、他人对角色所遵循价值观的评价,理解价值观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在内心中建立起对价值观的认同。

二、基于绘本阅读的教育路径

(一)绘本筛选与课程融合

教师在选择绘本时,要考虑儿童的年龄及心理特征,保证绘本的主题涉及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内容积极向上且易于理解,使儿童能够在情感层面形成共鸣。确定绘本后,教师应尽快建立情绪管理、同伴交往、自我认知三类主题绘本库,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语言领域活动有机结合。例如,教师可以选取《我的情绪小怪兽》开展主题周活动,通过立体书页展示不同颜色的情绪表征,引导儿童制作能够展示心情的温度计,确保儿童可以准确识别绘本中出现的几种基础情绪[1]。

(二)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要想使绘本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师需要做到多管齐下,从创设环境、引入绘本、示范绘本阅读、组织自由阅读等方面出发,高效完成阅读活动。其中,创设环境是开展阅读活动的第一步,阅读环境决定了绘本情感要素的展现程度。教师应该将儿童视作活动主体,从儿童的立场出发,创设能够调动该群体阅读热情的环境,为儿童提供自由阅读、思考并讨论的空间,鼓励儿童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阅读绘本的感受及收获,并组织儿童对绘本故事的主旨、中心思想进行深入探寻。在确定环境的布局时,应该保证阅读空间有充足的光线且不受外界因素干扰,此外,还要根据儿童的情况配置桌椅、书架等基础设施,使儿童能够轻松、舒适地阅读绘本。

(三)多维互动模式构建

虽然绘本阅读与社交活动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联系,但故事中出现的不同角色的互动往往具有社交属性。鉴于此,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结合儿童的情况及自己的工作经验,科学确定教学模式,保证阅读活动能够充分吸引儿童的目光,达到锻炼儿童的社交能力的最终目的。此外,教师还应该提高对绘本共读环节的重视程度,采用预测-验证教学法,培养儿童心理认知能力。以《大脚丫跳芭蕾》为例,教师应该在故事进行到“贝琳达被评委嘲笑”时,暂停阅读绘本,组织善意话语接力活动,要求儿童按照一定的顺序扮演评委并说出鼓励话语[2]。事实证明,相较于未开展该项活动的班级,该班级大部分儿童在后续区域活动中面对同伴失误时,都能够主动使用“没关系,再试一次”等善意的话语。

(四)个性化心理支持

儿童作为独立存在的个体,彼此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无法避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在班级内建立绘本疗愈角,针对特殊需求儿童进行个别辅导。例如,面对因分离焦虑持续哭闹的小黄,教师可以选择《魔法亲亲》并通过一对一的方式伴读,引导其制作安抚物。后续跟踪发现,入园两周后,小黄能够主动将自制爱心贴于晨检卡,顺利完成身份的过渡。

(五)家园协同教育

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想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理想的效果,应主动与家长合作,通过搭建协同教育网络,增强绘本阅读的实效性。例如,教师可以开发绘本心理成长档案,定期向家长推送专项活动方案。在《我有友情要出租》共读活动中,设计名为友情藏宝图的活动,要求家长协助儿童记录三个新朋友的特征。原本内向的小陈在家长陪伴下,成功通过绘本中的“友情线索”在居住的小区内结识了新玩伴,社交主动性较活动前显著提升[3]。除此之外,家长还应该注意引导儿童思考绘本故事与生活的联系,通过提出“绘本描述的现象在生活中是否真实存在?”或类似的问题,帮助儿童尽快形成健康、正确的思想观念。

(六)动态评估与改进

绘本阅读对评价工作提出的要求十分严格,教师需要视情况对评价方式进行调整与优化,以避免由于评价结果片面,影响后续教育活动的推进。在现有评价方式中,过程性评价与绘本阅读的契合程度较高。以《小绿狼》自尊心培养课程为例,待阅读活动告一段落,教师通过持续三周的绘画日记分析发现,班级中约 75% 的儿童能够绘制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自画像,针对仍存在消极自我认知的极少数儿童,教师应该尽快调整教学策略,引入《糟糕,身上长条纹了!》或其他恰当的绘本二次干预。事实证明,动态评估绘本阅读活动,可以使教师及时发现当前教学方案的不足并进行改进,进而有效降低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发生率。

结论:通过文中的分析不难发现,绘本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情感的桥梁。将绘本与幼儿园的日常活动相结合,可以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识别和表达情感,培养同理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此外,绘本中出现的多样化角色和情境还能够帮助儿童探索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促进心理发展的多维度。鉴于此,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和家长应该充分重视绘本的选择与使用,高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活动,通过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助力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缪甜甜. 告别寂寞成长:用绘本叩响留守儿童的心扉[J]. 中小学班主任,2024,(05):74-76.

[2]金玲.绘本润童心,解锁“心”教育——浅谈基于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绘本阅读[J].当代家庭教育,2021,(22):85-86.

[3]常毓涵.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浅析“悦纳自我”主题绘本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价值[J].东方娃娃·绘本与教育,2021,(04):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