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烧:常见误区与真相
梁小丽
平昌县人民医院 636400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烧是家长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每当孩子体温升高,家长们总会心急如焚。然而,在应对小儿发烧的过程中,家长们往往容易陷入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康复,甚至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下面,我们就一起探索小儿发烧的常见误区与真相。

1、小儿发烧的基本知识
小儿的正常体温因测量部位、年龄等因素存在差异,通常情况下,小儿的腋下温度在 36-37.2% 之间是正常的。若小儿的腋下温度超过37.2∘C ,那就可以被认为是发烧。小儿发烧的原因多样,如细菌、支原体、病毒等感染引发的感冒、扁桃体炎、肺炎等疾病,都可能引起小儿发烧。
2、常见误区
2.1 误区一:发烧会烧坏脑子
许多家长担忧孩子发烧会烧坏脑子,所以孩子一旦体温升高,就开始惊慌失措,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通常情况下,孩子的脑部并不会因为单纯的发烧而损坏,人体的体温会在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下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只有当体温超过 41∘C 时才可能对脑部造成损伤,但这通常并非普通发烧所致,而是由严重感染、中暑等特殊原因引起的。家长们要正确地认识发烧,了解发烧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身体免疫系统对抗疾病的一种表现,我们的身体会通过提高体温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因此,家长们不必过于恐慌,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发烧症状。
2.2 误区二:一发烧就立刻吃退烧药
部分家长认为,只要孩子一发烧就要马上给他们吃退烧药,将体温降下来,这种做法其实并不完全正确。家长们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要吃退烧药。若孩子精神状态良好,体温低于 38.5qC ,并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那可以先用温水擦拭身体、给孩子多喝水等物理降温的方法。家长们要对退烧药的作用有所明确,退烧药的主要作用并不是治疗疾病本身,而是为了缓解孩子因发烧而引起的不适症状。过量或过早使用退烧药,有可能掩盖病情,进而对医生诊断产生影响。并且,服用退烧药后还可能出现过敏、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因此,家长要遵循药品说明书的规定或医生的指导给孩子使用退烧药。
2.3 误区三:用酒精擦浴降温
很多家长认为用酒精擦浴可以快速降低孩子的体温,这在过去是一种常用的降温方法,但这种方法的安全性并没有保障,甚至还可能伤害孩子的健康。挥发性较强的酒精可以通过皮肤被孩子吸收,进而可能使孩子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酒精中毒的症状。家长应掌握正确的降温方法,不建议使用酒精擦浴来给孩子降温,推荐家长用温水对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进行擦拭。温水擦拭可以使热量通过水分的蒸发被带走,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这种方法更安全有效。但注意,为防止孩子着凉,要保持室内温度的适宜。

2.4 误区四:孩子发烧时要多穿衣服捂汗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发烧时要给他们多穿衣服,捂捂汗就好了,这也是不正确的。发烧会影响孩子身体的散热机制,这时,若给他们穿过多的衣服,就会阻碍热量的散发,反而会升高体温。因此,家长们应该根据孩子的体温情况和室内温度对孩子的衣物进行适当的增减。若孩子感觉寒冷,要适当添加衣物,但注意不要包裹过度。在孩子体温升高时,为帮助孩子散热,要及时减少衣物。此外,家长还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
2.5 误区五:孩子发烧就不能吃东西
部分家长认为,孩子的肠胃功能在发烧时会变弱,吃东西会使肠胃的负担加重,就不让孩子吃东西,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发烧时,孩子身体的能量消耗会增加,这时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营养补充,就会影响孩子身体的恢复。因此,家长在孩子发烧期间,可以给孩子吃蔬菜汤、面条、米粥等易消化、清淡的食物。为防止加重孩子的肠胃负担,要避免给孩子吃刺激性、辛辣、油腻的食物。若孩子出现食欲不佳的情况,建议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帮助孩子逐渐恢复饮食。同时,为防止孩子脱水,还要注意让孩子摄入充足的水分。

总之,小儿发烧虽然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但家长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要正确认识小儿发烧的常见误区与真相,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和预防措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发烧期,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