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路径探索
李响
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教育教学研究室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性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正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与价值。本文将从创设思辨情境、教授思辨方法、拓展阅读资源以及组织思辨活动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有效路径,旨在通过这一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进一步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核心素养与思辨性阅读概述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小学阶段,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体现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
(二)思辨性阅读的定义
思辨性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分析、评价文本内容,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判断。这种阅读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其通过批判性思维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思辨性阅读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促进其语言、思维、审美等多方面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通过思辨性阅读教学,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适应教育改革需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各类学科教学的核心目标。思辨性阅读教学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路径探索
(一)创设思辨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创设具有思辨性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文本内容。例如,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思辨性阅读中来。在教授《花的学校》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系列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如“花儿们在学校中会学习什么?”“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经历?”等,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小组讨论。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使他们主动深入文本,寻找答案。[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思辨情境,进一步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还能够逐渐培养出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二)教授思辨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思辨方法,如提问、分析、评价等。通过这些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文本内容,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判断。例如,在教授《草船借箭》这一经典课时,教师可以深入引导学生细致分析诸葛亮的卓越智谋和周瑜的复杂嫉妒心理,通过这种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智慧与嫉妒”这一深刻的主题。在探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解文本内容,还可以结合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动机。同时,教师还可以积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问题和假设,例如“如果周瑜没有心生嫉妒,而是与诸葛亮携手合作,故事情节会怎样发展?”、“诸葛亮的智谋在其他情境下是否同样有效?”等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更学会思考和质疑。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拓展学生的阅读资源,为其提供丰富多样的文本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包括经典文学作品、科普文章、新闻报道等。通过多样化的阅读资源,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从而丰富其思辨内容。例如,在教授《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经典文学课时,教师可以精心挑选并为学生提供一系列与贫穷、社会救助等主题紧密相关的文章或新闻报道。这些材料可以包括对贫困现状的深度剖析、社会救助体系的介绍,以及现实生活中类似小女孩这样弱势群体的真实故事。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和讨论这些内容,教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弱势人群。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文本的深层含义,感受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社会关怀,还能够促使他们在思考中逐渐形成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性思维。[ ]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文学作品的同时,也能培养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实际行动力,为将来更好地参与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组织思辨活动,提升实践能力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组织一些思辨性的活动,如辩论赛、演讲比赛、读书报告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思辨方法和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从而提升其实践能力。例如,在教授《女娲补天》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女娲补天是否值得赞扬”这一主题展开辩论赛。正方学生可能会从女娲的勇敢、无私和拯救苍生的角度进行阐述,而反方学生则可能会从自然灾害的不可避免性、人类应如何自我拯救等方面进行反驳。这样的辩论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让他们在思辨的过程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撰写读书报告或进行演讲,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思辨成果,进一步提升其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四、结语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路径的探索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以找到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和路径。通过创设思辨情境、教授思辨方法、拓展阅读资源和组织思辨活动等方式,教师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核心素养水平。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万致,陈顺棉.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现实意义与实践路径[J].语文建设,2021,478(22):26-29.
[2]魏小娜,陈永杰.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探析[J].语文建设,2022, 488(08):16-19+75.
[3]陈燕莹.探究小学高段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黑河教育,2021,439(09):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