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农村小学中草药跨学科实践课程与数学教学融合研究
王微
保定市前卫路小学百楼分校 河北省 071000
引言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农村小学由于资源限制,亟需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中草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实践基础,能够为跨学科教学提供良好载体。同时,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其抽象性往往使学生感到困难,而结合中草药种植、加工等真实情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基于此,本文旨为农村教育创新提供可行方案,并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地实施。
一、农村地区中草药资源的教育价值分析
农村地区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能够为小学教育提供真实生动的教学素材。中草药作为传统医学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种植、采集和加工过程蕴含着自然科学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在数学教育中,中草药生长数据的记录、药材称量计算、种植面积测量等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数感和量感。同时,中草药文化传承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其经济价值的计算分析还能培养学生的财商意识。因此,通过这种贴近生活的教育资源,不仅能激发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应用,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二、核心素养框架解读
核心素养框架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标,包含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大维度。文化基础强调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的培育,要求学生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掌握现代科学知识。自主发展关注学生学会学习与健康生活的能力,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自我管理能力。社会参与着重发展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素养,使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与问题解决能力。这三个维度相互支撑,共同构成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为跨学科课程设计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尤其在农村教育中更应注重将本土资源与核心素养培养有机结合。
三、农村小学中草药跨学科实践课程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路径
(一)数感培养,种植数据记录、产量统计
在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改革背景下,跨学科实践课程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农村小学依托地域特色资源开发中草药主题课程,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载体。将中草药种植实践与数学知识有机结合,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更能促进其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这种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方式,既符合新课标对学科融合的要求,又能有效激发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学习从课堂延伸到生活实践,为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了可行路径。例如,在小学数学人教版《称量我很行》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依托中草药种植实践开展数感培养活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简易天平或电子秤对采集的草药进行称量,记录每株草药的重量数据至小数点后一位,培养精确测量的意识;组织学生将各组数据汇总,通过比较不同草药品种的重量差异,建立对“克”与“千克”量级的直观感知;随后指导计算班级种植园的总产量,运用四舍五入法将零散数据整合为整十整百数,理解近似数的实际意义;创设"草药集市"情境,让学生模拟交易过程中的单位换算与简单运算,在真实问题解决中深化对质量单位及数量关系的理解,实现从具体操作到抽象思维的梯度发展。
(二)量感建立,药材称量、比例换算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量感的培养需要依托真实情境和实践活动才能有效建立。将中草药课程与数学教学相融合,通过药材称量、比例换算等具体操作,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分数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实践经验。这种基于实际应用的跨学科教学方式,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能促进数学知识与生活技能的协同发展,为量感培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例如,在小学数学人教版《几分之一》单元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中草药炮制过程开展量感建立活动。教学实施时,组织学生使用量杯和电子秤进行草药原料与水的配比操作,如“1 份金银花配3 份水”的实践测量,直观感受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接着引导学生将混合后的药液等分装入4 个相同容器,观察每份药液占总体积的四分之一,建立等分概念;然后通过调整配方比例至1:5 或1:2,对比不同分率下的溶液浓度差异,理解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的本质特征;设计“配制标准凉茶”的拓展任务,要求学生根据给定比例自主计算所需原料量,在反复的称量操作与比例换算中,逐步形成对分数意义的深刻理解与准确应用能力。
(三)空间观念,种植区域规划、立体干燥架设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需要将抽象的几何概念与具体的生活实践相结合。中草药种植课程为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载体,通过种植区域规划和立体结构设计等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面积计算、空间分配等数学概念的理解。这种基于真实问题的跨学科教学方式,不仅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更能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使数学学习从课本延伸到生活实践,为核心素养的落实开辟了新的路径。例如,在小学数学人教版《分数的简单计算》单元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中草药种植实践开展空间观念培养活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测量班级种植园的总面积,将其划分为若干等分区域,计算每个小组负责的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随后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设计立体干燥架模型,要求将整体空间划分为若干层,计算每层可摆放药材的容量占比;接着组织学生运用分数加法计算不同品种草药的合计占地面积,通过实际操作验证计算结果;开展“优化种植布局”探究活动,让学生尝试用不同分数组合重新规划种植区域,在解决实际空间分配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分数计算方法的理解与空间规划能力。
结束语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中草药跨学科实践课程与数学教学的融合路径,发现这种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通过中草药种植、测量、统计等实践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还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和文化认同感。然而,该模式的推广仍面临师资培训、课程开发等挑战,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并加强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未来,可结合更多学科,探索更深层次的融合策略,以充分发挥乡土教育资源的价值,助力农村小学教育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月,王春英,史宁中.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24,44(04):103-109.
[2]马天红.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结构逻辑与实施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44(08):51-54.
[3]薛春波.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传承与转型[J].教学与管理,2023,(26):34-38.
[4]郭宇凡.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23,(S2):56-57+82.
[5]蔡志艺.跨学科理念下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J].亚太教育,2023,(10):141-143.
课题信息:本文为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农村小学中草药跨学科实践课程的研究”(课题立项编号:2404078),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