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数学章首课核心问题设计策略
李山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第三中学 341900
引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章首课是单元学习的起点,承担着梳理知识脉络、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方向的重任。大单元教学强调知识的整体性与关联性,要求章首课突破单一知识点的局限,通过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建立知识框架。然而,当前章首课常存在问题设计碎片化、与单元目标脱节等问题。因此,探索基于大单元教学的章首课核心问题设计策略,对提升单元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数学章首课核心问题设计的原则
1.1 整体性原则
核心问题需立足大单元整体,涵盖单元知识的核心内容与逻辑关联,避免局限于单一知识点。通过问题设计,让学生在初始阶段就能感知单元知识的整体框架,理解各部分内容在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后续分课时学习奠定整体认知基础。
1.2 启发性原则
核心问题应具有思维张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不宜过于直白或封闭,需留有思考空间,促使学生调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联想、分析、推理等思维活动,逐步接近问题本质,培养探究能力。
1.3 关联性原则
核心问题需关联学生的生活实际、已有认知以及单元内外的知识。既要衔接学生之前学过的数学知识,形成知识链条,又要结合生活中的数学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同时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实现知识的前后贯通。
1.4 发展性原则
核心问题设计需兼顾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既符合当前学段的思维水平,又能适度挑战学生的能力边界。通过问题引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更能提升数学思维、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实现从知识掌握到能力发展的进阶。
二、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数学章首课核心问题设计策略
2.1 紧扣单元目标,锚定核心问题的方向性
大单元教学的目标是实现知识、能力与素养的整体提升,章首课的核心问题需紧扣单元目标,明确学习方向。首先,深入分析单元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提炼单元的核心知识点、关键能力与素养目标,确保问题设计不偏离单元主旨。其次,将单元目标分解为具体的问题要素,通过核心问题将这些要素串联起来,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清晰感知单元学习的重点与价值。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单元的章首课,核心问题可围绕“如何用方程描述生活中的等量关系,这类方程与之前学过的方程有何不同,解决它对实际问题有何意义”展开,既指向单元的核心知识,又明确了学习的实用价值。
2.2 激活认知经验,增强核心问题的衔接性
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核心问题设计需充分激活这些经验,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一方面,通过问题唤醒学生对相关旧知识的记忆,找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连接点,为知识迁移搭建桥梁。另一方面,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感知数学问题,降低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例如,在“图形的旋转”单元章首课,可设计“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与我们学过的平移、轴对称有何联系与区别”等问题,借助生活实例与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对新知识的探究。
2.3 渗透思想方法,凸显核心问题的深刻性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灵魂,章首课的核心问题设计应渗透单元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提升问题的深刻性。在问题设计中,有意识地融入分类讨论、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等思想,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知这些思想方法的作用。同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从数学本质角度思考,避免停留在知识表面。例如,在“一次函数”单元章首课,可设计“如何用数学式子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图像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关系吗,函数与方程之间存在怎样的转化关系”等问题,渗透数形结合与转化思想,为学生后续深入学习函数性质奠定思想基础。
2.4 体现探究价值,提升核心问题的参与性
核心问题应具有探究价值,能够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度。问题设计可采用开放性、层次性的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究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思考中有所收获。同时,问题应指向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总结等探究环节,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例如,在“数据的分析”单元章首课,可设计“面对一组杂乱的数据,我们如何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用哪些量可以描述数据的整体特征,这些量的选取与问题背景有何关系”等问题,促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讨论,主动探索数据分析的方法与意义。
2.5 关联生活实际,强化核心问题的应用性
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核心问题设计需关联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结合单元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场景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思考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概率初步”单元章首课,可设计“彩票中奖的可能性有多大,如何用数学方法描述这种可能性,生活中哪些决策会用到概率知识”等问题,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概率现象,激发学生对单元知识的学习兴趣,理解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核心问题设计的注意事项
3.1 避免问题过于繁杂
核心问题需突出重点,不宜设计过多过杂的问题,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应围绕单元核心内容精选1-3个关键问题,确保学生能集中精力深入思考,把握单元学习的主线。
3.2 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
问题难度需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既不能过于简单导致学生失去探究兴趣,也不能过于困难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适度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跳一跳,够得着”的状态中提升思维能力。
3.3 注重问题的动态生成
章首课的核心问题并非一成不变,在教学过程中,需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问题的呈现方式或内容。关注学生的思维动态,捕捉学生的疑问与想法,将其转化为新的探究问题,使核心问题更贴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结论: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数学章首课核心问题设计,对引导学生建立整体知识框架、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数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在设计过程中,需遵循整体性、启发性、关联性与发展性原则,通过紧扣单元目标、激活认知经验、渗透思想方法、体现探究价值、关联生活实际等策略,设计出高质量的核心问题。同时,注意避免问题繁杂、把握难易程度、注重动态生成,以提升章首课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 王雪君,戴阔斌.单元整体视角下初中数学章起始课的设计研究, 2024, 14(10):8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