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李起洋
营口市沿海实验高级中学 辽宁省营口市 115000
引言: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核心素养理念的推广,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落实这些教育目标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传授、记忆和技能训练,忽视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而核心素养教育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学科知识,还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探讨如何在核心素养导向下,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与高中化学教学的关联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应当培养的、支撑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和素质。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 年版)》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要求,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几个方面。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着眼于学生对化学现象和问题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关注学生能否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验证假设并得出结论;实践能力则要求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和创新;创新精神则强调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应具备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这些素养目标要求化学教学不仅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能力培养。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往往忽视了这些素养的培养,因此亟需进行模式创新,将核心素养导入到教学全过程中。
二、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挑战
尽管近年来高中化学教育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首先,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训练有限,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许多课堂仍然是知识的灌输,缺乏互动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这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发展。其次,许多化学实验和实践活动形式单一,学生仅仅是完成操作,没有真正理解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和方法。许多实验仅仅停留在操作层面,而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反思,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实验背后的科学逻辑。更重要的是,许多化学课堂仍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尤其是在高考压力下,化学教学过多关注课本知识的记忆和解题技巧,而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这让学生在面对复杂的实际问题时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第三,化学学科内容庞杂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工具往往不能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问题结合,缺乏情境化和实际应用的联系。学生往往感到化学知识枯燥乏味,无法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导致学习动力不足。总之,如何在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特别是科学探究能力,是当前高中化学教学面临的重要挑战。尤其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变为更加灵活、互动性强且富有创意的方式,成为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针对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育改革的方向是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其更符合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首先,课堂教学应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化学知识,更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合作学习、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这一转变意味着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放下权威的身份,更多地充当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引导者。通过营造互动性强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参与感和兴趣能够得到充分激发。其次,课堂应注重实践和探究的结合。通过引入更多的探究式学习和实验教学,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化学知识,还能在实验中亲自操作,理解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教学不仅仅是操作技能的训练,更是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借助新技术和现代教育手段,如虚拟实验、在线学习平台等,可以让学生更方便地进行实验操作,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学习的状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策略。利用这些技术手段,学生能够在不受实际条件限制的情况下进行多样化的学习,增加对化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最终,通过技术的辅助,课堂教学可以更加灵活、丰富和高效。
四、具体实施策略与案例分析
要实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创新,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首先,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是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解酸碱中和反应时,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水处理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促使他们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抽象概念,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其次,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学习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还能通过讨论和互动吸收他人的知识,从而提升他们的理解深度和创新能力。再次,结合跨学科教学的方式,将化学知识与数学、物理等学科进行融合,通过实际问题的多角度分析,使学生能够在不同学科的框架下进行思考,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以某高中的化学教学为例,该校通过引入实验探究法和项目式学习法,使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验中,提升了化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学生不仅在化学知识上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教师通过结合跨学科教学,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综合性发展,帮助学生掌握了多种知识的整合方法,提升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结论
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引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探究式学习和实验教学等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增强其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学模式的创新要求教师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和思考者。未来,随着科技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将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和方法创新,为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杨涛.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指导下的高中化学生涯教育实践[J].化学教与学,2024,(23):12-16.
[2]李娟.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策略探究——以“硫及其化合物”为例[J].高考,2024,(35):111-113.
[3]张深琼.大数据支持下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改变与评价[J].科学咨询,2024,(22):24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