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浅谈管理会计在教育系统内部控制工作中的应用

作者

王珊珊

天津市卓群中学

1 引言

随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深化,教育系统面临资源配置优化与风险防控的双重挑战。管理会计作为融合财务管理和战略决策的现代管理工具,其预测分析、绩效评价和风险管控功能为教育系统内部控制提供了新路径。通过构建数据驱动的决策模型,管理会计不仅能精准识别资金使用、资产管理的潜在风险,更能强化预算执行与资源配置的动态监控。当前教育系统在管理会计应用中仍存在信息化滞后、人才储备不足等现实瓶颈,亟需通过机制创新与技术赋能提升内部控制效能,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向精细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2 管理会计在教育系统内部控制中的应用价值

2.1 管理会计助力内部控制风险防范

管理会计通过风险预警模型、成本效益分析等工具,为教育系统构建了动态风险防控机制。在资金使用、资产管理及采购流程等关键环节,管理会计依托预算动态监控与绩效评价体系,能够精准识别资金挪用、资产流失、采购寻租等风险点。例如,通过整合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管理会计可对预算执行偏差进行多维度归因分析,及时预警异常支出;结合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型,量化评估设备闲置率与维护成本,防范资产低效配置风险。此外,管理会计通过建立风险数据库与量化指标体系,将碎片化风险信息转化为结构化决策依据,推动教育系统从被动应对风险向主动防控转型,形成“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

2.2 管理会计提升内部控制决策质量

管理会计通过构建多维数据模型与决策支持系统,显著提升了教育系统内部控制的科学化决策水平。借助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等工具,管理会计将财务数据与教学成果、资源配置等非财务指标深度融合,为预算分配、绩效评价等关键决策提供量化依据。例如,在专项资金使用决策中,通过成本动因分析与边际效益测算,可精准识别资金投入优先级;运用数据可视化驾驶舱看板,决策层能实时掌握生均成本、设备使用率等动态指标,快速响应资源配置偏差。同时,管理会计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预测模型,可模拟“双减”政策实施后的师资需求变动,辅助制定前瞻性人力规划方案。这种数据驱动的决策模式,有效破解了传统经验决策的信息碎片化困境,推动教育系统内部控制从定性判断向定量分析转型,确保决策过程兼具战略适配性与执行可行性。

2.3 管理会计强化内部控制监督效能

管理会计通过构建全流程监督体系,显著增强了教育系统内部控制的动态监管能力。依托实时数据采集与智能分析平台,管理会计将预算执行、资金流向等关键信息转化为可视化监控图谱,实现从“事后纠偏”向“事中干预”的监督模式升级。例如,在科研经费监管中,通过设定支出阈值与合规性算法,系统可自动触发异常交易预警;借助区块链技术建立电子凭证链,确保采购审批、资产处置等流程全程留痕可追溯。管理会计开发的智能审计分析模型,能对跨年度项目资金进行穿透式追踪,精准识别重复报销、虚假合同等违规行为。这种技术赋能的监督机制,不仅降低了人为干预导致的监督盲区,更通过建立多维度绩效评价指标,将监督结果与部门考核直接挂钩,形成“监督-反馈-改进”的良性循环,推动教育系统内部控制从合规性监督向价值创造型监督演进。

3 教育系统管理会计应用面临的问题

3.1 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教育系统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形成系统化支撑,制约了内部控制效能的持续提升。当前高校会计学科普遍偏重财务会计教学,管理会计课程多停留于理论框架讲解,缺乏预算编制、风险建模等实务操作训练,导致从业人员难以将战略成本管理、绩效评价等工具嵌入教育管理场景。跨学科培养机制缺失,既懂教育资源配置规律又掌握数据分析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供给不足,部分学校财务人员仍依赖传统记账思维处理预算绩效管理任务。继续教育体系也存在明显短板,针对智能财务系统操作、区块链审计技术等前沿领域的培训资源匮乏,难以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需求的问题。这种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矛盾,使得教育系统在运用本量利分析、作业成本法等工具时,常出现数据采集不规范、模型构建失准等问题,直接影响内部控制风险预警的精准度。

3.2 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水平亟待提高

教育系统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内部控制效能的数字化转型。当前多数教育机构仍依赖传统财务核算系统,预算管理、成本分析、绩效评价等模块功能割裂,跨部门数据因系统异构性难以整合,导致资源配置、资金流向等关键信息呈现碎片化。例如,科研经费与教学支出数据分散在独立平台,无法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识别交叉领域的资源浪费;资产管理系统缺乏智能分析模块,难以实时评估设备使用效率与维护成本关联性。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不足,使得风险预警依赖人工筛查,采购审批、合同履行等流程难以实现全链条追溯。这种信息化短板削弱了管理会计的预测与监控能力,导致动态预算调整、风险压力测试等工具无法落地,使教育系统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暴露出应急响应迟缓、资源调配失准等系统性缺陷。

3.3 管理会计制度标准规范有待健全

教育系统管理会计制度标准规范的缺失,导致内部控制活动缺乏统一的操作框架与质量基准。当前教育领域尚未建立适配行业特性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南,预算编制、成本分摊、绩效评价等核心环节存在标准模糊问题。例如,科研项目间接费用分配规则因地校差异形成“一校一策”,跨区域协同攻关时易引发核算争议;在线教育成本归集缺乏统一口径,导致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资源投入产出比测算失真。智能财务、区块链审计等新技术应用缺乏配套制度约束,部分学校在推进财务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时,因数据接口标准缺失出现系统兼容性风险。这种制度供给不足,加剧了内部控制执行的随意性,更制约了教育数据资产的跨域流通与价值挖掘,使得风险预警阈值设定、绩效评价指标权重配置等关键决策缺乏科学依据,亟待通过标准化建设实现管理会计工具与教育治理场景的深度耦合。

4 管理会计在教育系统内部控制中的应用策略

4.1 构建管理会计信息化管理平台

构建管理会计信息化管理平台是破解教育系统内部控制数字化转型瓶颈的核心路径。该平台需以数据中台为枢纽,整合预算管理、资产配置、成本核算等模块,打通教务、财务、后勤等多源异构系统,实现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深度融合。通过建立统一数据标准与接口规范,平台可对科研经费、基建支出等关键领域实施穿透式监管,例如利用图数据库技术追踪跨年度项目资金流向,借助机器学习模型识别异常报销行为。在功能设计上,需嵌入智能分析引擎,开发风险预警、成本模拟、绩效推演等工具链:基于历史数据训练预算执行偏差预测模型,结合实时数据流生成动态风险热力图;构建数字孪生系统模拟“双减”政策下的师资配置方案,量化不同决策对生均成本的影响。同时,应集成区块链技术建立可信存证体系,将采购审批、合同履约等流程上链固化,确保操作全程可追溯。平台建设需同步完善数据安全防护机制,采用隐私计算技术实现敏感数据的“可用不可见”,在提升监管效能的同时保障信息安全。

4.2 完善管理会计考核评价机制

完善管理会计考核评价机制是提升教育系统内部控制效能的关键保障。需构建覆盖“目标设定-过程监控-结果应用”的全链条评价体系,将战略导向与业务特性深度融合。在指标设计上,应建立“财务合规性+资源配置效率+风险防控效果”三维评价框架,量化生均成本优化率、预算执行偏差度、风险预警响应时效等核心指标,例如通过作业成本法测算教学科研活动的单位资源消耗,形成可量化的绩效基准。引入动态调整机制,利用信息化平台实时采集预算调整频次、风险处置效率等过程性数据,结合机器学习算法优化指标权重配置,使考核体系适应教育政策变化与业务场景迭代。在结果应用层面,需建立考核结果与资源配置联动的激励机制,将绩效评价得分纳入部门预算分配系数,对风险防控成效显著的二级学院给予设备采购优先权。应构建“考核-反馈-改进”闭环,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模拟不同考核方案对教育质量的影响,持续优化评价模型。

4.3 完善管理会计考核评价机制

完善管理会计考核评价机制需以教育治理目标为导向,构建“技术赋能+动态迭代+价值创造”三位一体的新型评价体系。在技术支撑层面,依托大数据平台整合财务、教学、科研等多维数据流,开发智能评价模型: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解析非结构化文本数据(如教研成果、学生反馈),结合随机森林算法构建教学质量与资源投入的关联性分析框架;通过区块链技术固化考核流程节点,确保评价数据不可篡改且全程可追溯。在指标体系设计上,应突破传统财务合规性框架,建立包含“资源配置精准度”“风险防控响应率”“战略目标达成度”的复合型指标,例如量化智慧教室使用效率与课程满意度的协同提升值,测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急预算调整的时效性。同时引入动态权重调节机制,利用强化学习算法根据政策环境变化自动优化指标权重配比,如“双减”政策实施后提升课后服务成本效益指标的考核比重。考核结果应用需形成“评价-反馈-优化”闭环,将绩效得分嵌入预算分配算法,对生均成本控制优异的院系给予信息化建设资金倾斜,并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模拟不同激励方案对长期教育质量的影响。

4.4 加强管理会计专业人才队伍培养

加强管理会计专业人才队伍培养是破解教育系统内部控制效能瓶颈的战略举措。需构建“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实践赋能”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在高校层面推动会计学科改革,增设教育成本管理、智能财务分析等特色课程,开发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模拟预算编制、风险预警等实务场景;联合教育学院开设“会计+教育管理”双学位项目,培养既精通本量利分析又熟悉教育资源配置规律的复合型人才。职业培训应聚焦数字化转型需求,联合行业机构开发区块链审计技术、大数据建模等实训项目,建立“学校-企业-云平台”联动的继续教育机制,例如通过教育财务共享中心开展跨校轮岗实训,提升从业人员对智慧校园系统的实操能力。完善资格认证体系,制定教育领域管理会计能力框架,将智能财务工具应用、教育政策解读等纳入职称评审标准。通过建立“导师制”与“项目制”结合的实践平台,鼓励人才参与教育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智慧教室成本效益分析等真实项目,加速理论向实践能力的转化。

4.5 优化管理会计内部控制流程设计

优化管理会计内部控制流程设计需以价值链重构为核心,推动教育系统形成“战略-业务-风险”三位一体的流程生态。基于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对预算编制、采购审批、资产配置等关键环节进行全链路解构与标准化重塑。例如,在科研经费管理中构建“需求申报-预算匹配-执行监控-绩效反馈”的闭环流程,通过RPA机器人自动校验票据合规性,缩短审批周期40%以上;在资产管理端建立“采购-使用-维护-处置”数字化台账,利用RFID 技术实现设备使用状态的实时追踪与闲置预警。依托智能中台打通教务、财务、审计系统的数据壁垒,开发跨部门协同流程引擎:当教学设备采购申请触发预算阈值时,系统自动关联历史使用率数据生成成本效益分析报告,辅助决策者进行多方案比选。引入动态风险评估机制,在流程节点嵌入风险扫描模块,如合同签订环节自动比对供应商黑名单,资金支付前验证项目进度与预算执行一致性。

5 结语

管理会计作为现代教育系统内部控制的重要工具,其数据驱动、价值创造的特征为教育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思路。当前教育系统在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制度规范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制约了管理会计在内部控制中的深度应用。未来需要通过技术赋能与机制创新,推动管理会计与教育场景深度融合,构建“预测-决策-监控”一体化的智能管理体系,助力教育系统内部控制向数字化、精准化方向转型,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风险动态防控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科泽.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应用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24(12):0028-0030.

[2] 吕琦.管理会计在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的应用[J].商业 2.0, 2024(32).

[3] 齐瑾秀丽,王婷婷.管理会计数字化升级的路径探析——以华为AI DC 为例[J].国际商务财会,2025,(03):13-16.

[4] 李婉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财经界, 2024(1):99-101.

[5] 曹盼.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市场,2025,(05):131-134.

作者简介:王珊珊,出生年月:1993.1,性别:女,籍贯:山西省汾阳市,学历:研究生,职称: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