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策略研究
刘涛 罗艺
湖北省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60 西恒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0020
一、引言
我国建筑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全过程造价控制作为一种覆盖立项、设计、招标、施工、结算等各环节的动态管理模式,正逐步成为提升工程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与不足,探讨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及可行策略,旨在为建筑企业和管理者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推动建筑业向精细化、信息化和高效化管理方向发展。
二、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概述
(一)建筑工程造价的定义与构成
建筑工程造价是指从项目立项开始至竣工交付使用全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总和,涵盖建设用地费、设计费、施工费、设备购置与安装费、管理费、不可预见费及税金等多个组成部分[1]。造价不仅仅是单纯的工程直接成本,还包括与项目建设密切相关的间接费用及管理费用,是衡量项目经济性、合理性的重要依据。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造价,是实现项目投资效益最大化的前提。
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相比传统阶段性造价管理,全过程造价控制强调覆盖建筑项目从策划到运营的每一个环节,能够有效防止投资偏差和成本失控,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全过程的成本动态管理,不仅能降低超预算风险,还可实现设计优化、施工精细化、合同履约高效化,确保项目质量、工期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在当前建筑业推行数字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全过程造价控制也是推动行业管理水平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项目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三、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传统造价管理模式特点
我国传统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大多采用阶段性、分段式的管理模式,通常以设计阶段编制概算,施工阶段控制预算,竣工后进行结算核对。这种模式下,造价管理多以静态控制和事后核算为主,缺乏全过程、动态的成本监控与反馈机制。各环节往往相互割裂,设计与施工脱节,预算与实际支出存在较大差异,容易造成投资计划偏离实际,影响工程效益。
(二)当前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在实际执行中仍面临诸多问题。一是前期策划与设计阶段对造价控制重视不足,设计变更频繁,导致施工阶段追加投资现象普遍;二是合同管理与变更签证制度执行不严,部分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变更控制和动态跟踪;三是信息化水平较低,依赖人工核算与纸质档案,易出现数据不一致、更新滞后的情况;四是造价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沟通与协作机制不完善,各方在造价管理中缺乏高效联动。
(三)影响造价全过程控制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国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的因素较为复杂,既有外部市场环境的波动,也有项目内部管理的短板。一方面,建筑材料价格、人工成本及政策变动等外部因素常导致成本不可控;另一方面,内部设计深度不足、缺乏科学的造价预测与分析手段、成本信息不透明等内部因素亦是主要制约[2]。除此之外,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多方主体对全过程造价控制的理解和执行力度不一,信息沟通不畅、责任划分不清也容易造成控制脱节。
四、全过程造价控制的主要策略与措施(一)完善造价控制管理制度
全过程造价控制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保障和科学的管理体系。健全涵盖项目立项、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结算等各阶段的造价控制管理制度,明确各阶段造价管理的目标、流程和责任主体。建立健全项目造价责任追溯制度,确保各方严格履行合同和造价控制要求。同时,推动企业内部形成标准化、制度化的造价信息管理体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数据共享与动态监控,提高造价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加强监管部门对造价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考核,推动全过程造价管理向规范化、法治化发展。
(二)加强设计与造价的深度融合
设计阶段是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决定了后期施工成本的可控性和投资效益。要实现全过程造价控制,必须推动设计与造价的深度融合,打破设计与成本分离的传统模式。在项目策划及方案设计阶段,就应引入造价管理人员和专业咨询团队,参与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和成本测算,确保设计方案在满足功能和美观的同时,实现经济合理、造价可控。应建立设计变更的严格审批和造价分析机制,避免随意变更带来成本失控。通过设计与造价的协同工作,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超预算风险,还能提升项目整体的经济性与实施的可行性,为后续阶段的造价动态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三)推行合同管理与风险防控
合同管理是全过程造价控制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科学、严谨的合同管理不仅能够有效约束各方责任和义务,还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预防和化解造价风险。在实际操作中,应从项目招投标阶段起,编制内容全面、条款细化、风险可控的合同文件,明确各项费用的计价依据、支付方式及索赔、变更程序,防止因合同漏洞引发的成本纠纷[3]。同时,应在合同中设立合理的风险分担与调整机制,针对不可预见因素如材料价格波动、政策变更等,预留风险应对条款,保障合同履约的灵活性与公平性。项目执行过程中,需强化对合同履约的动态监督,完善签证、变更、索赔的审批流程和档案管理,减少因随意签证、变更导致的造价失控。
(四)应用信息化与BIM 技术辅助造价控制
推广应用信息化平台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已成为提升造价控制科学性与精细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基于 BIM 技术的三维建模可实现设计、施工与造价数据的集成与可视化,使各阶段造价信息实时更新与共享,为方案优化、成本测算及变更控制提供直观的数据支撑。信息化造价管理系统能实现各环节成本数据的动态监控、自动分析和风险预警,大大提高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与透明度。同时,BIM 与云平台、大数据等新技术结合,还能促进各参与方的协同管理和远程监控,减少信息孤岛和沟通成本,提升造价控制的效率与响应速度。
五、结论
全过程造价控制是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实现项目投资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要想充分发挥全过程造价控制的作用,需从制度建设、设计优化、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体系。同时,BIM 技术与信息化平台的应用为造价管理带来了新的手段与机遇,有助于推动管理流程数字化、精细化。未来,建筑企业应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升专业人员素质,积极引入先进技术手段,切实把全过程造价控制落到实处,助力建筑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樱.房屋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策略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2,7(18):111-113.
[2]王蕾.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全过程控制策略研究[J].建筑•建材•装饰,2025(10):43-45.
[3]蔡春艳.建筑工程管理中全过程造价控制的策略研究[J].建筑与装饰,2023(1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