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刘超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实验小学
前言
在传统小学美术教学中,为了保证课堂纪律与教学进度,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时都以灌输式方法为主,忽略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导致教学知识零散,学生很难开展持续性学习,很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而大单元教学理念的提出,强调教师注重教材课程之间的联系,通过一个核心主题把几节课串联起来,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究。因此,本文探究了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策略,希望可以真正达到“以学定教”的目标,增强学生审美意识。
一、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重要性
第一,构建完整学习框架。开展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不仅可以将零散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让学生系统性学习,还可以让学生在持续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美术学习的趣味性,从而形成持续性学习动力。这种连贯性的学习方式,可以加强学生对美术知识之间逻辑关系的了解,还可以让学生在创作时有更多的思路。
第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在新课标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不仅需要注重绘画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需要注重学生文化理解、艺术表达、审美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培养。相比于单一课程教学,大单元教学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探究,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形成,这不仅是小学美术教育需求,更是新课标教育目标的实现途径。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确立单元主题,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在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先确定单元主题,以此制定教学方案。主题是单元教学的基础线,可以帮助教师将分散知识点串联在一起,让课堂不再只是单纯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而是系统性地学习。以一年级下册《春天的使者》为例,教师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时,就需要以“使者形象与春天理解”为主题,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不同春天使者形象。接下来,教师就可以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即:(1)知识方面:了解春天;(2)技能方面:尝试画出春天使者形象;(3)情感方面: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审美意识。在制定目标后,教师就需要将目标分解在具体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提升。
(二)围绕单元主题,重组整合教学内容
传统小学美术一般以教材课时为主,学生学习一节课后就结束,很难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以单元为主题开展教学,就可以将美术知识、技能等相联系,让学生在持续学习中不断回顾与应用,有助于为学生综合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以一年级下册《自然的馈赠》为例,教师在设计大单元时,可以围绕“自然中的美术创意”这一主题来重组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然中的物品进行艺术创作。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小组先构思图案,然后选择树叶、石头等自然物品进行作品创作。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审美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合作能力与动手能力,真正感受到美术学习的趣味性。
(三)结合单元目标,优化单元教学评价
在以往小美美术评价中,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大部分教师一般以作品完成度为主展开评价,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尝试、情感体验等。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就需要注重单元教学的开展,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需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参与积极性等。以一年级下册《走进旧时光》为例,教师在设计大单元评价时,就需要采取“过程 + 结果”的评价方法。在进行教学前,教师就需要向学生强调评价内容,如创意性、合作积极性、色彩搭配、情感表达等。接下来,在教学时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在学生完成作品创作之后,教师不仅需要打分,还需要引导学生互相评价,通过思维的碰撞帮助学生打开更多维度的艺术之门。这样不仅可以让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美术知识与技能,还可以真正实现以评促学的教学目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背景下设计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更是落实新课标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大单元教学可以打破原本割裂的教学内容,让教师站在整体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从而帮助学生不断完善美术知识体系,加强学生对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在未来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就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自由表达的艺术天地,培养他们成为新一代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马宝红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路径 [J]. 新课程教学 ( 电子版 ), 2025,(05): 12-14.
[2] 倪琳燕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设计研究 [J]. 天津教育 , 2024,(28): 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