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策略
邵建容
重庆市武隆区第二实验小学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的主体,应在地方指导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将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教育内容等融入其中。要依据学生发展状况、学校特色、可利用的社区资源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统筹考虑,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还要基于学生的年段特征、阶段性发展要求,对学年、学期活动做出规划。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学校都是语文、数学教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因此难以真正地落实好这门课程。为了落实课程,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我校积极响应,成立了专项课题研究小组,经过 3 年的实践研究,对 1-6 年级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总结出了以下策略,现与大家分享。
一、综合实践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
1. 与学校生活相结合
学校是学生学习活动主要场所,是陶冶情操,浸染灵魂的地方。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这一资源,大大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如可以结合学科教学开发设计主题活动,如语文、数学学科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结合学校已经开发的校本教材设计主题活动,促进校本教材的有效使用;可以结合少先队活动开发设计主题活动,如红色寻访、蔬菜义卖、志愿者服务等;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节日来开发设计主题活动,如跳蚤市场等,让学生在乐中学,动中思,玩中得到发展。
2. 与区域实际相结合
从《综合实践活动》教材来看,多数主题由于受到地域、学生素质、学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开展难度较大,但也有少数主题适合组织开展。为此,课题组将这部分活动主题筛选出来,同时结合当地区域的特色产业,选择并设计撰写成详细的实践活动方案,供任课教师借鉴使用。
3. 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生活领域的课程,所以课程内容应源于学生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豆芽总是用不透光的袋子盛装,桂花树有的结果,有的不结果;会参加一些传统的活动,如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打糍粑等等,教师可以从这些现象和活动中开发设计主题实践活动方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发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综合实践校本课程资源的运用策略
1. 结合兴趣选择研究主题
每个年级结合学校、教材、生活几个方面设计多个不同的主题实践活动方案,任课教师可选择大部分学生都感兴趣的主题组织开展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2. 运用方案开展实践活动
课程资源中每一个独立的主题活动方案均包括:主题名称、使用年级、主题说明、主题目标、实施条件、教学设计、知识链接、学习单等内容,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根据方案按照问题导入、主题确定、方案制定、实践活动、总结评价等环节展开活动即可,这样不但能减轻兼任教师的工作负担,还能够有效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3. 借助图表收集过程资料
在每一个主题活动方案的最后部分均附上对应的“学习单”,教师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可直接应用这些“学习单”开展活动,让学生及时记录活动过程资料,为展示、交流环节提供有效的依据,也方便教师收集、整理整个活动的过程资料。
4. 参照标准进行总结反思
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及活动目标,每个主题活动的评价标准及量化表均从探究、合作、实践、创意这四个维度设置评价项目,从 3 分、2 分、1 分三个层次描述评价标准,每个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以活动小组为单位,结合评价标准及量化表进行反思、总结,不断培养学生地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管理策略
1. 统一要求,灵活实施
学校教科处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活动的组织、资料的搜集等做出统一要求,通过定期召开任课教师会议组织学习。各年级各指定一名负责人,负责统筹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各任课教师在年级负责人的统筹下,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运用已有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灵活组织实施活动,收集过程资料。
2. 加强督导,落实课程
学校通过专人巡课、查课,学校领导推门听课,教科处分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人员随机访问学生等途径加强过程督导,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落实。
3. 定期培训,明确要求
由于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队伍庞大(几乎 1 师 1 班),且人员变动频繁,因此,每学期的定期培训尤为重要。通过培训以及“老带新”(排课时,每个年级至少保持 1—2 名教师不变,且尽量坚持长期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年级为单位,统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上级组织的相关竞赛活动,也尽量推荐并指导不同的教师参与,逐渐扩大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专业化”,促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
4. 定期考核,反馈效果
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纳入教学常规考核方案中。每学期期末,教科处组织专人结合各年级上交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资料和平时的巡查、询问,对各班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学常规考核、年度考核直接挂钩。与此同时,管理者从整体评估,将活动的组织情况、实施亮点、不足等方面进行及时梳理、反馈,以便不断改进、提升,助推综合实践活动质量的提升,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