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如何将劳动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中的策略
覃敏芳
罗定市罗城街道中心幼儿园 527200
引言
劳动教育作为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石,对幼儿生活技能习得、责任意识培育及社会性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园一日活动涵盖生活起居、游戏探索、主题学习等多元场景,为劳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载体与浸润式育人环境。教师需立足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深度挖掘一日活动各环节的劳动教育价值,通过系统化、情境化、生活化的教育策略,将劳动观念与技能培养自然融入幼儿日常,助力幼儿在真实的劳动体验中形成良好劳动品质,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生活环节自然融入
(一)晨间入园自主整理
晨间入园阶段是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黄金契机。教师可创设结构化整理环境,在衣帽间设置高低适宜的衣架、分类明确的储物柜,引导幼儿按步骤完成衣物悬挂、书包归位、鞋子摆放等任务。通过制定可视化操作流程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整理步骤,帮助幼儿理解与执行。同时开展 “整理小标兵” 每日评选活动,鼓励幼儿相互监督与学习,逐步形成自主整理的行为习惯,实现从 “教师引导” 到 “自我管理” 的能力进阶。
(二)盥洗环节自我服务
盥洗环节的劳动教育注重技能习得与卫生习惯养成的有机结合。教师运用儿歌、手指游戏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将正确的洗手七步法、刷牙要领等转化为趣味化教学内容。例如创编《洗手歌》配合洗手动作教学,让幼儿在韵律中掌握清洁步骤。同时设置 “卫生监督员” 轮岗制度,引导幼儿自主整理毛巾、摆放牙刷,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强化责任意识,实现自我服务与集体服务能力的同步提升。
二、游戏活动情境渗透
(一)角色游戏体验职业
角色游戏以其高度仿真的情境创设,成为职业劳动认知的有效载体。教师依据幼儿兴趣与认知水平,构建多元职业体验场景:在 “小医院” 游戏中,幼儿通过模拟问诊、护理等环节,体会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在 “超市” 游戏中,扮演收银员、理货员,理解商品流通中的劳动分工。游戏过程中,教师适时介入引导,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深化幼儿对职业价值的理解,培养对不同劳动岗位的尊重与认同。
(二)建构游戏合作劳动
建构游戏强调协作性与创造性,是劳动教育与思维发展融合的重要途径。教师以开放性主题任务驱动合作,如 “设计未来城市”“搭建生态花园”,引导幼儿通过小组讨论明确分工,运用积木、纸盒等材料共同完成搭建。在实践中,幼儿需协调个体任务与团队目标,解决材料分配、结构稳定性等问题,既锻炼动手能力,又培养沟通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在劳动成果中感受集体智慧的力量。
三、主题活动深化认知
(一)开展劳动主题月活动
主题月活动以系统性设计深化劳动教育内涵。每月围绕特定主题构建课程群,如 “小小园艺师” 主题月中,组织幼儿参与种植计划制定、日常养护、成果收获等全过程劳动。通过观察记录植物生长日记、制作植物标本等延伸活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开展 “护绿小卫士” 行动,强化生态保护意识。主题月活动将劳动实践与多领域学习有机融合,实现劳动教育的深度拓展与价值升华。
(二)组织劳动实践活动
校外劳动实践为幼儿打开认知社会劳动的窗口。幼儿园定期组织参观农场、社区服务中心等实践活动,让幼儿亲历农作物种植、社区环境维护等真实劳动场景。在农场实践中,幼儿参与播种、除草等农事活动,了解食物来源;在社区服务中,通过垃圾分类宣传、公共设施清洁等劳动,体会服务他人的快乐。实践后开展 “劳动见闻分享会”,鼓励幼儿用绘画、口述等方式表达感悟,构建完整的劳动认知体系。
四、家园协同强化实践
(一)家园沟通达成共识
家园教育一致性是劳动教育成效的重要保障。教师通过专题家长会、线上微课等形式,系统阐释劳动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分享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建立家园沟通档案,定期反馈幼儿在园劳动表现,同时了解幼儿在家劳动情况,共同分析教育需求。开展 “劳动教育理念共研会”,邀请家长参与课程设计,形成教育合力,确保劳动教育理念在家庭与幼儿园间的无缝衔接。
(二)家庭劳动任务布置
家庭劳动任务需遵循适龄性与渐进性原则。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分层任务清单:小班幼儿以自我服务为主,如整理玩具、穿脱衣物;中班幼儿增加家庭服务内容,如协助餐前准备、照料宠物;大班幼儿参与家庭决策性劳动,如制定购物清单、策划家庭清洁日。任务布置注重趣味性与挑战性结合,如设计 “家务积分卡”,将劳动任务转化为游戏化挑战,家长及时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强化劳动行为习惯。
五、榜样示范激发动力
教师的劳动示范行为具有强大的教育感染力。在日常工作中,教师主动承担教室环境维护、教具制作等劳动任务,以专注认真的态度完成每一项工作。在幼儿面前,教师不回避劳动中的困难,通过积极解决问题的过程,向幼儿传递勇于担当、精益求精的劳动精神。同时,教师及时分享劳动心得,引导幼儿观察劳动价值,形成良好示范效应。
结论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关键在于将教育目标精准融入一日活动各环节。通过生活环节的日常浸润、游戏活动的情境体验、主题活动的深度拓展、家园协同的实践强化以及榜样示范的价值引领,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劳动教育生态。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培养幼儿的劳动技能,更注重劳动观念、责任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培育,为幼儿终身发展注入持续动力,助力其成长为具备劳动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儿童。
参考文献
[1] 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研究 [J]. 王红 ; 向艳 . 教育发展研究 ,2021(22)
[2] 新时代教师劳动教育素养提升路径探析 [J]. 马福全 . 教师教育学报 ,2021(06)
[3] 幼儿园教师与幼儿家长的劳动教育观念调查 [J]. 黄爽 ; 刘晨 ;李叶兰 . 幼儿教育 ,20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