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社团课程构建与实施策略
靳倡利
甘肃省静宁县城关学区 743400
引言
在“素养本位”的鲜明导向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着重强调语文核心素养需实现全面发展。传统语文课堂模式相对固化,难以充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此背景下,课外语文社团课程凭借其灵活性与开放性,成为课堂教学的关键补充。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社团课程的趣味性与自主性与学生心理特点高度契合,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语文实践能力。但当下部分社团课程在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存在短板,亟待从核心素养视角系统优化,构建科学高效的课程体系。
一、小学语文社团课程的核心素养导向构建思路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社团课程构建,应从整体设计到具体实施全面体现核心素养育人的根本目标。语文核心素养不仅是学生语文能力的外在表现,更是其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因此,在社团课程构建过程中,需立足“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基础素养,通过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如朗诵、写作、讲故事、辩论、戏剧表演等,促使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围绕“思维发展与提升”,社团课程应设置适当的思维训练任务,通过阅读理解、逻辑推理、文本创编等形式,引导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提升思维品质。而“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可通过诗歌朗读、文学作品鉴赏、绘本阅读等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激发其文学想象与创作欲望。至于“文化传承与理解”,可开展传统文化主题社团,如古诗词吟诵、传统节日文化探究、地方方言体验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因此,语文社团课程的构建应以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为指引,做到目标明确、内容丰富、活动多样、过程完整。
二、小学语文社团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尽管许多学校已认识到语文社团课程在拓展学生语文能力方面的重要价值,并积极开展各类语文社团活动,但从实际运行情况看,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课程目标模糊,缺乏科学的社团设计理念。部分学校或教师在设置社团时未能从核心素养出发,往往将社团课程等同于兴趣小组或课外活动,缺乏系统规划,导致课程内容零散,难以形成育人合力。其次,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与层次性。一些社团活动以完成任务为导向,忽视学生实际能力发展需求,活动流于表面,缺乏深度与挑战,难以达到语文能力发展的高阶要求。再者,指导教师缺乏专业培训,影响课程质量。语文社团对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要求较高,但在实践中,部分教师缺乏相应培训,导致教学内容设计乏力,活动组织单一,学生参与热情不高。此外,缺乏科学的课程评价机制亦是制约因素之一,当前多数学校对社团课程缺乏系统评价标准与方式,仅停留在过程记录或成果展示层面,难以有效反映学生在语言能力、思维发展、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实际成长。
三、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社团课程优化路径
为了更好地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推动小学语文社团课程的高质量开展,需从多个层面对课程进行优化。一是在课程目标设定方面,应根据学段特点,结合语文核心素养的不同维度,设定分层分类的教学目标。例如,低年级可侧重语感培养和兴趣激发,高年级则加强思辨能力与文学鉴赏的训练。二是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应注重语言实践与文化探究相结合,围绕不同主题开展系列活动,避免内容碎片化,形成系统性与连续性。三是在教学方法方面,应倡导“活动—体验—生成—反思”的教学流程,强调学生主体性,鼓励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例如,在开展故事表演类活动时,可引导学生进行角色分析、情节改编和表演展示,提升其语言表达与审美能力。同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和信息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四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加强对指导教师的专业培训,提升其课程设计能力与教学组织水平,必要时引入校外语文专家或作家资源,拓展社团的文化视野。五是在课程评价机制上,应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与成果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步与反思,引导其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与价值判断。
四、典型社团课程案例的实践成效探析
以“诗词悦读社”为例,该语文社团课程围绕“诗词之美”展开系列教学实践,涵盖诗词朗诵、背景探究、意象图绘、诗词改编等多个子项目,覆盖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审美鉴赏、文化理解等多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设计了符合年级认知特点的分层活动,如低年级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图画感知诗意,高年级则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主旨,理解作者情感。通过持续的活动开展,学生在诗词积累、朗读表达、审美感知等方面表现出显著提升,同时增强了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认同感。另如“绘本创编坊”社团,鼓励学生进行绘本阅读与再创作,在图文结合的表达中,学生不仅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还拓展了想象力与创造力。实践表明,科学规划、结构合理的语文社团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形成语文学习的良性循环。
五、结论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社团课程应当成为学校语文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不仅仅是课外拓展的延伸,更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思维品质、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的重要平台。未来,小学语文社团课程应在政策引导、制度建设与资源整合方面进一步加强,推动学校形成更加完善的课程生态系统。同时,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研究与教学创新,真正实现由“教知识”向“育素养”的转变,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姚慧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2024 数字化教育教学交流会论文集(上).微山县新城实验小学 ;,2024:129-131.
[2] 李淼云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2024 数字化教育教学交流会论文集(上). 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第二实验小学校 ;,2024:132-133.
[3] 刘冬梅 . 基于新课标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策略研究[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2024 数字化教育教学交流会论文集(上).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春城小学 ;,2024: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