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课堂互动模式探索
邓云鹏
步云桥镇第二小学 421631
引言
随着新课标将“核心素养”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小学数学教学逐步从“传授知识”转向“培养能力”。其中,问题解决能力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更体现其逻辑思维、分析判断与创造力的综合发展。在这一背景下,课堂互动成为链接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过程的纽带。然而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普遍存在“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递模式,缺乏真正有深度的互动。这不仅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也弱化了他们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因此,探索以互动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亟需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围绕“问题解决能力”这一核心,系统探讨基于互动优化的教学策略路径。
一、问题解决能力的内涵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价值
1.1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基本构成
小学数学中的问题解决能力,不仅局限于简单的计算和答题,而是一个包括“识别问题—分析问题—选择策略—执行操作—评价结果”在内的综合思维过程。学生不仅要能理解题意,还需在复杂情境中灵活调用已有知识,合理选择策略,并能对结果进行判断与反思。这种能力的培养,实际上推动了学生从机械记忆走向逻辑推理,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建构,是学生数学素养实现迁移和升华的重要基础。
1.2 数学课堂中开展互动教学的现实必要性
有效的互动教学能够打破传统教学中知识灌输的单一模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思维碰撞和表达平台。在小学阶段,学生思维尚未成熟,需要通过与教师、同伴之间的讨论、质疑与协作,才能不断拓展认知边界,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合理安排的合作讨论,以及适时的教师引导,互动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有效促进他们对问题本质的深入理解与解决策略的优化,最终提升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互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互动内容形式化,缺乏思维深度
尽管许多教师在课堂中安排了“互动”环节,但大多数停留在“你问我答”的表层交流,问题设计多为“是非判断”“直接计算”等封闭式题型,缺乏引导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开放性。这种机械的互动形式,往往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更无法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原理与内在逻辑,导致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出现“套公式”“照搬例题”的依赖现象。
2.2 互动机制单一,缺乏协同与合作
当前多数课堂互动以师生之间为主,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价值。即使安排小组活动,也缺乏科学的组织与分工,常常出现“强者发言,弱者沉默”的情况,使得一些学生始终处于“被动聆听”的状态,无法真正参与到思维碰撞与解决策略的交流之中。此外,互动过程中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与回应,未能因材施教,限制了全员参与的广度与深度。
2.3 教师引导缺失,反馈缺乏针对性
教师在互动中起着关键的引领作用,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仅关注学生是否“答对”,而忽视其思维过程的合理性与创新性。对
学生回答往往简单评价“对 / 错”,缺乏追问和引导,未能挖掘学生思考的潜力。同时,对于错误或不完整的回答,教师常常避而不谈,错失纠错引导的良机,导致学生在思维路径上形成误区却难以及时修正。
三、基于互动优化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构建策略
3.1 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激发互动动机
将数学问题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可以有效激发其探究兴趣和思维动力。例如,围绕“如何公平分组”、“怎样计算游乐场门票费用”等生活情境设置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情境设置应具有一定的复杂度与开放性,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多种解法。教师应善于设置“有争议”“有挑战”的问题,引导学生在互动中提出观点、辩论思路、总结方法,构建富有逻辑张力的互动氛围。
3.2 构建合作探究机制,促进思维共享
小组合作是提升课堂互动深度的重要形式。教师应在课前根据学生能力水平与性格差异科学分组,并明确小组内的任务分配与互动规则。每位学生可担任不同角色,如资料搜集者、计算分析员、问题记录员、小组陈述者等,确保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感与责任感。在问题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倾听他人思路、提出质疑、完善方案,实现从“个人解题”到“协同建模”的思维提升。课后教师可组织小组间展示与互评,促使学生在互动中深化理解、优化方法。
3.3 强化教师引导与反馈,提升问题解决质量
教师在互动过程中不仅是提问者,更是引导者与促进者。对学生的每一个回答,教师应深入追问其思维路径,如“你是怎么想到的?”“还有其他可能吗?”以促使学生反思与拓展。同时,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教师应持接纳态度,通过“对比法”“类比法”等方式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本质与改进空间。例如,对于“用错单位”的问题,不应简单纠正,而要引导学生理解单位转换的重要性与适用条件。此外,教师应善于总结学生的不同思路,归纳出问题解决的通用策略与方法,提升学生的迁移能力与整体认知水平。
总结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知识灌输转向能力建构,而课堂互动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路径。本文在分析当前课堂互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构建合作探究机制、强化教师引导反馈等策略,优化互动模式,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这些策略不仅提升了课堂效率,更在深层次上促使学生构建起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与灵活应对问题的综合能力。未来小学数学教学应继续探索互动与能力融合的多元模式,让每一堂数学课都成为思维训练与能力成长的沃土。
参考文献
[1] 贾茹 . 指向创新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实践 [J]. 求 知导刊 , 2025,(18): 44-46.DOI:10.14161/j.cnki.qzdk.2025.18.019.
[2] 朱心烨.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J].数学之友 , 2025,(12):
.
[3] 张艳芳 .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J]. 文理导航 ( 中旬 ),2025,(06): 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