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回归本真: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儿自发性游戏的课程化实施探索

作者

张雪亚

张家港市妙桥幼儿园

生活教育理论是由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提倡教育要回到生活的本真状态,要在生活实践当中造就人。该理论对当下的学前教育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及实践价值,给幼儿园教育改革给予了科学的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幼儿园教育游戏化就是把游戏当作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形式,把游戏的形式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幼儿能在充满趣味的,自由的,自主的,愉快的游戏当中获得发展。

一、构建生活化游戏环境,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

陶行知提出“环境即教育”,因此幼儿园要打造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的游戏环境。在幼儿园家庭生活化游戏区域的打造中,需要设立厨房角、卧室角、客厅角等真实的生活用品,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家庭生活,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生活化游戏场景要依据周边社区特色,营造银行、医院、超市之类处所,促使幼儿通过角色扮演认识社会规则,发展社会适应能力。自然生活化游戏空间创建务必最大限度利用户外场地,搭建种植园,沙水池,小动物饲养角之类的区域,使得幼儿同自然交互,得到直接经验,养成环保意识[1]。

比如幼儿园实践安吉游戏理念,在户外开辟出开放式自然游戏区,设立泥水区,原木建构区,小树林探索角等区域,放置水桶,铲子,木板,轮胎,布绳等低结构材料,任由幼儿自由挑选游戏内容和同伴。孩子们在泥水区里开始自发组队,有人拿铲子挖水渠,有人搬水桶注水,试图让水流入“农田”;原木建构区的幼儿们一起搭“小桥”,不断调整木板摆放的角度,使其保持平衡;小树林的孩子们观察蚂蚁搬家,捡拾落叶,还用树枝在地上画出自己的“秘密”。教师一直在一旁观察,没有去干预幼儿的游戏,发现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学习了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当游戏出现水渠漏水时,他们会一起想办法用泥巴堵住,当游戏中的原木搭建“小桥”不稳时,他们会尝试不同的支撑方式。孩子们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锻炼了肢体协调能力和空间认知能力,培养了专注、坚持的学习品质,也在观察发现昆虫、植物生长的过程中产生了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二、开发生活化游戏课程,丰富教育内容体系

生活化游戏课程是教育游戏化的核心载体。在生活主题的课程框架构建方面,要从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把各领域教育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课程序列设计要按照生活化的逻辑,按照认知发展的规律逐步推进,从基础技能到复杂思维能力实现递进转换,在购物类游戏里,可以先从日常用品采购入手,逐步加入商品价格对比这类更高阶的认知训练模块。游戏形式的创新采用角色扮演、建构游戏、表演游戏等多种方式,选择适合的教育目标的游戏方式[2]。

比如幼儿园开展“沙水乐园”主题课程,从感受沙子的粗细,水流的快慢开始,逐渐学习用量杯量水,用树枝规划水流走向等科学数学知识。幼儿画出“引水地图”,分任“工程指挥”“材料管理员”角色,用塑料管和石子搭水坝和分流口。活动中融入了语言表达、数学知识、社会交往等内容。根据幼儿情况,适当调整难易程度,设置不同坡度的渠道、设置“抗洪抢险”等情景任务,使课程生活化、游戏化。课程也延伸到家庭里去,家长带着幼儿在下雨天看路边积水流动,在沙滩上玩挖渠引水的游戏,把游戏经验带到生活中来,幼儿在真实场景里表现不错,会主动观察水流的规律,尝试用石块改变水流的方向。教师发现这样的生活化课程结束后,孩子们的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三、建立生活化评价体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生活化评价体系是教育游戏化实施效果的保证。评价观念需要生活化,在幼儿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评价,关注幼儿真实生活的解决能力,注重幼儿的生活适应能力,教师需要从关注学习成绩转向关注生活成长。评价内容应该包括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学习探究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情感表达能力等内容,根据具体的生活场景设置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要多样化,可以采用观察记录法、作品分析法、游戏记录法、家长反馈法等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收集幼儿的发展信息。

比如幼儿园就设计了“自然小玩家”的评价表,比如自主整理游戏材料,合作搭建沙水区设施,主动分享自己的探索发现等等这些生活化的指标,教师通过日常的观察记录,家长在家里的表现反馈,幼儿通过自己贴花表示。幼儿在竹林探险游戏中,看到同伴摔倒就主动搀扶着帮助同伴跨过溪流,教师及时记录下了他对他人有爱的表现;家长反馈在家会主动整理自己的户外玩具;幼儿自己挑一个笑脸贴花表示满意。三方信息汇总成完整的发展档案,对后期教育具有针对性指导,体现出评价的协同性和发展性特点。评价体系运行三个月后,幼儿园对比发现,参与评价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升 85% ,社会交往能力提升 78% 。幼儿一开始是教师提醒才会收拾游戏材料,现在会主动帮其他幼儿收拾工具,成长的脚印是看得见的。

生活教育视域下的幼儿园教育游戏化是一种“返本归真”的实践探索,游戏与生活的结合,使得幼儿拥有了一种更为真实、自然、有意义的学习环境。通过营造生活化的游戏情景,规划贴近实际生活的课程内容,创建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就能有效地解决当下幼儿园教育游戏化操作所遇到的主要难题,从而推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达成生活经验的充分积累以及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未来幼儿园教育应深化理念,注重家园社区协同,构建可持续教育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 武银平 . 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J]. 科幻画报 ,2023,(09):248-250.

[2] 袁品品 . 幼儿园教育中游戏化教学的创设分析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3,(09):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