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同视角下初中生手机使用管理的困境与对策
许永太
安溪县慈山学校
引言
手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对初中生而言是一把 “双刃剑”。合理使用可拓宽视野、辅助学习、便捷交流,比如通过手机查阅学习资料、参与线上学习讨论等;然而,初中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自控力较弱,过度使用易导致成绩下滑、视力下降、社交障碍等问题。据相关调查显示,约有 30% 的初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手机依赖现象,这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业,还对其身心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初中生的成长受学校和家庭双重影响,家校协同管理手机使用势在必行,但实际操作中困境重重,需深入研究解决。
一、家校认知存在差异,协同基础薄弱
家校双方对初中生手机使用管理的认知偏差,是阻碍协同的首要因素。学校从教育秩序和学生发展出发,认为过度用手机会干扰课堂、影响学业与健康,故多采取严格限制措施,如禁止带手机入校或课堂使用。部分教师反映,在课堂上经常会发现学生偷偷使用手机刷短视频、玩游戏,严重分散了注意力,影响了教学进度和质量。部分家长则视手机为孩子与外界联系的重要工具,担心孩子在校遇紧急情况无法联系,还希望借此了解孩子状况;另有家长对手机危害认识不足,觉得使用是时代趋势,过度干预会影响孩子自主性。例如,有些家长自身就经常在孩子面前长时间玩手机,却对孩子的手机使用不加管教,认为 “孩子玩玩手机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认知差异导致双方在管理目标、方式和力度上难以达成共识,协同管理缺乏坚实基础。
二、家校责任划分模糊,管理合力不足
初中生手机使用管理中,家校责任界定不清,易出现推诿或过度干预现象。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制定了手机使用规章制度并安排教师监督执行,但初中生在校时间有限,每天约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手机使用更多发生在家庭和社会,学校难以全方位管理。部分家长将管理责任全推给学校,自身缺乏对孩子手机使用的关注与引导,当孩子出现手机使用问题时,就指责学校管理不到位;有些家长则过度干预,采取没收、强制限制时间等极端方式,引发孩子逆反心理,加剧管理难度。曾有案例显示,一位家长因孩子沉迷手机游戏,一气之下砸毁了孩子的手机,结果导致孩子与家长产生激烈冲突,甚至出现逃课、厌学的情况。当学生出现手机使用问题时,家校常相互指责,缺乏有效协作,难以形成管理合力,影响管理实效。
三、家校沟通存在障碍,信息传递不畅
有效沟通是家校协同管理的基石,但在初中生手机使用管理中,沟通存在诸多问题。沟通渠道单一,主要依赖家长会、电话和微信群,家长会通常一学期仅召开 1-2 次,难以满足日常沟通的需求;电话沟通则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进行深入的交流;微信群虽然方便,但信息繁杂,重要信息容易被淹没。沟通内容片面,多围绕学生成绩,对手机使用管理交流少,即便涉及,也多是学校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情况,家长反馈孩子在家情况及问题少,导致信息不对称。比如,学校知道学生在校有偷偷用手机的情况,但不了解孩子在家是否也如此;家长知道孩子在家沉迷手机,却不清楚在学校的使用状态。沟通方式不当,部分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态度生硬,缺乏耐心,仅仅是指责家长对孩子的手机使用管理不力;而部分家长则对教师的意见存在抵触情绪,不配合学校的管理工作,引发矛盾隔阂,阻碍协同管理。
四、协同管理策略缺乏,管理效果不佳
家校在初中生手机使用管理上缺乏科学有效的协同策略,各自为政。学校的手机管理制度与家庭的教育方式差异大,学生在学校和家庭面临不同使用规则,易产生混乱与困惑,如学校禁止课堂用手机,部分家长却允许孩子边学习边用,不利于良好习惯养成。家校在引导教育学生使用手机方面也缺乏协作,学校开展的相关主题班会、讲座等活动,很少邀请家长参与,难以形成教育合力;家长在家中引导孩子使用手机缺乏科学方法,多凭经验行事,有的家长只是简单地规定使用时间,却没有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对于网络沉迷、网络欺凌等新问题,家校缺乏共同应对策略,无法及时有效干预。当发现学生有网络沉迷迹象时,学校不知道如何与家长配合进行引导,家长也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导致问题愈发严重。
五、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管理缺乏导向
当前初中生手机使用管理中,评价体系存在诸多不足。评价主体单一,主要由学校单方面进行,家长参与度低,评价结果片面、不客观。评价内容片面,侧重学生在校手机使用情况,如是否遵守校规,对学生在家使用情况及手机对其学习、身心健康、社交能力的影响评价少。比如,只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玩手机,而忽视了手机使用对学生课后作业完成质量、与同学面对面交流能力的影响。评价方式简单,多为定性评价,如教师的主观评价、学生的自我报告等,缺乏量化的指标和数据支持,说服力不足。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不够及时有效,评价结果往往只是作为学校对学生进行奖惩的依据,而没有及时反馈给家长,也没有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家校协同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导致评价体系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结束语
初中生手机使用管理需要家校协同发力,当前面临的认知、责任、沟通、策略、评价等困境,严重影响管理效果。通过统一家校认知、明确责任划分、畅通沟通渠道、制定协同策略、完善评价体系等措施,可破解这些困境,提升管理实效。只有家校紧密配合,才能引导初中生正确使用手机,让手机成为促进其成长的有益工具,助力他们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 . 家校协同视域下中小学生手机使用管理策略研究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05):12-14.
[2] 李明. 初中生手机依赖的家校协同干预研究 [D]. 南京师范大学,2022.
[3] 张华 . 家校合作视角下初中生手机使用行为管理研究 [J]. 基础教育参考,2021(12):34-36.
[4] 赵丽. 数字化时代家校协同管理学生手机使用的困境与突破 [J].中国教育学刊,2020(08):78-81.
[5] 陈明 . 家校协同对初中生手机使用习惯养成的影响研究 [J]. 教学与管理,2019(24):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