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作者

张晴

邢台市任泽区第五中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日益受到重视。问题导学法作为一种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题、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学习思路,在创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环境中,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其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现今的教学过程中,问题导学法需要进行更多的层次性、更深的探究度、更多的引导方式来达到想要的效果。因此,深入研究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将从提升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三个层面进行论述,从而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开展。

一、趣味问题导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趣味问题导入的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策略,其核心在于利用新颖有趣且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使学生在课堂初始就能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主动投入学习。教师可以结合数学史故事、现实生活情境或者趣味游戏等导入问题。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的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生活化的问题,如小红去超市买饮料,带了 50 元钱,买了若干瓶,每瓶 3 元,最后找回 5 元,请问他买了几瓶饮料?方程式即为 3x+5=50 。通过这种与学生日常经验紧密相关的问题进行导入教学的方式。学生不仅感到亲切自然,而且能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从而增强学习动机。此外数学魔术或趣味谜题也是极佳的导入方式。与此同时,趣味导入问题也能够有效打破数学课堂的沉闷氛围,改变数学抽象枯燥的刻板形象,将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被动接受调整为主动探索。这种初始的探索乐趣为后续整个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因为有趣而产生学习欲望,因为好奇而探究,这正是问题导学法成功实施的重要起点。除此之外,要确保趣味问题导入的有效性,教师也需注意几个方面,首先是问题的针对性,导入问题需要紧密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核心内容,不能为了趣味而偏离主题;其次是问题的启发性,问题应设计得有一定挑战性,但也要合理,符合初中学生当前的学习接受能力,不能过于困难,要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

二、问题促进思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其教学过程不再是知识的单向灌输,而是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通过观察分析猜想验证和应用而得的完整思维过程,也是将外部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数学素养和关键能力的体现,是问题能够有效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其深入探索的内在动机。在试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调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尝试运用不同的策略方法,并在遭遇挫折时进行自我调整和修正。这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的第十三章“三角形”的教学中,探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教师不是直接给出定理和证明而是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你能用多少种方法发现或验证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 度?这个问题促使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可以通过度量、剪、拼、折叠或构造平行线等多种途径进行探索。每一种方法都是一次主动的知识建构和思维发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定义,更掌握了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即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寻求多种解决方案。这种通过问题引导的探究式学习,减少了学生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使学生逐渐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进而养成遇到新问题时首先独立思考尝试自主解决的良好习惯,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思想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阶梯问题引导,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阶梯式问题引导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方面发挥着独特而关键的作用,旨在将复杂的数学问题或任务分解为一系列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子问题,形成一个逻辑清晰难度渐进的思维阶梯。这使得不同认知水平和能力特质的学生都能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切入点和贡献价值,从而自然地促成分工协作与智慧共享的环境。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一课的教学中,在探究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组阶梯式问题,第一层请学生独立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 y=x2y=x2+1y=x2-1 的图像,并观察它们之间的联系;第二层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三个图像在形状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上有何异同;第三层通过小组合作解释,为什么函数 y=ax2+k 的图像会相对于 y=ax2 发生上下平移,规律是什么;第四层请学生设计方案向其他小组证明自己的结论等方式。这样的问题设计确保了合作的必要性,第一层任务个体可以独立完成,但后续问题的深度和复杂度逐级增加,需要依靠集体智慧才能攻克。在后续的探究中,团队需要更深入的理论探讨,有的学生擅长代数推理,有的则擅长几何,学生需要将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共同构建解释模型,进而使得问题得到解决,而解决问题过程中也需要学生们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合理地分配任务并协调可能出现的分歧。这种基于理性探讨的协作过程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沟通效率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阶梯式问题也为评价团队合作提供了清晰的可观察指标。通过反复的实践,学生们也能逐渐体验到团队合作带来的成就感与高效性,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开展,有助于学生们加强记忆。

结束语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法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富有活力的实践方法。本文探讨了以趣味问题激发学习动机、以思维性问题促进自主探究、以阶梯式问题引导团队协作等策略,旨在凸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有效地实施问题导学法能显著提升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需进一步结合具体课例,细化不同知识领域的问题,并探索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方法,从而持续优化教学效果,真正实现由“教”向“学”的教育模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