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进阶到素养贯通:知行合一驱动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的实践
张卫
上海理工大学
引言:知行合一理念与与思政一体化的双重耦合
知行合一作为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强调“认知—实践—再认知”的螺旋上升和认知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核心原则高度契合。高校社会实践作为联通思政课堂与社会课堂的关键载体,在“红色铸魂 + 数智赋能”双轨驱动下,既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成长,又推动中小学生的素养跃迁,更在跨学段协作中探索思政教育链式反应,其内涵被赋予“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实践导向。2025 年赴万州开展的“爱心支教·沪万情深”帮扶活动,创新性采用“红色铸魂 + 数智赋能”双轨模式,不仅助力乡村振兴,更在知行合一的互动框架中激活了大学生与乡村学生的双重成长动能。这一实践为探究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提供了典型样本。
一、“红色 + 数智”模式的生成逻辑与知行内涵
(一)历史与现实的呼应:沪万协作的深层基因
自 1992 年党中央启动三峡库区对口支援,沪万两地已历经三十载协作历程。
万州作为三峡移民工程的核心区域,其“舍小家为大家”的移民精神成为红色教育的活教材。实践团踏入三峡移民纪念馆,在移民手印墙、复建老屋展陈中触摸历史温度,理解“奉献”的民族精魂,这一历史脉络为“红色铸魂”提供了情感根基和价值内核,也使大学生的帮扶实践超越短期志愿服务,升华为对家国共同体意识的深度体认。
(二)“红色 + 数智”模式中的思政一体化重构
在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实践团通过双轨并进策略实现育人资源贯通:
1. 历史资源的教学链转化
实践团将万州移民精神这一区域性红色资源,依据不同学段认知规律重构为三级思政教学案例:面向小学段设计移民手印拓印、老屋模型拼装等沉浸式游戏,通过具身学习启蒙“奉献”价值观;针对初中段开展移民家书共读、新旧居所对比等情境辩论活动,在价值辨析中深化家国认同;引导大学段学生担任纪念馆讲解员,借助史料梳理淬炼理论阐释力,实现知行互构。这种分层递进的设计,使地方红色资源转化为贯穿全学段的思政育人载体。
2. 数智素养的跨学段衔接
实践团在实践教学中构建 “AI+ 艺术 → 编程 → 工程”梯度化活动链:小学阶段以“会飞的电脑”绘画创作激发科技兴趣,依托想象力驱动具象认知;初中阶段通过二进制密码破译游戏培养逻辑思维,完成从具象到抽象的过渡;高中阶段引入智能硬件拆解重组项目,强化技术原理探究能力;大学阶段则聚焦具身化教案设计,以知识转化能力反哺基础教育。此设计通过素养目标分层、载体进阶、能力衔接的三维贯通,有效破解了各学段科技教育“重复启蒙与断层培养”的痼疾。
二、思政一体化视域下双重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
在价值塑造与能力培育的双向赋能中,实践团通过情感联结—行为共振—素养贯通的三阶机制,实现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的深度协同:
(一)价值内化:在行为共振中构建“共情—共行—共创”的行动闭环
实践团突破传统单向灌输模式,通过三级行动链实现价值内化的螺旋上升:以口述史与数字记忆融合激活历史共情——组织中小学生访谈祖辈移民故事,大学生团队建立移民口述档案库,在代际对话中唤醒集体记忆;借地理空间协作深化精神体认——跨学段复原三峡移民迁徙路线图,在协作制图中淬炼“舍家为国”的使命自觉;用当代媒介再造价值符号——联合创作《沪万同心》数字绘本,将移民手印、老屋影像转化为动画叙事载体,使红色精神升华为可传播的情感纽带。当受教儿童喊出“设计更快程序”的宣言,实为移民精神历经情感浸润(共情)→行动淬炼(共行) → 价值再造(共创)三重熔铸后,在数智场域的行为外显,抽象民族精神转化为可感可触的乡土记忆,标志着红色基因完成从历史记忆到创造自觉的范式跃迁。
(二)能力贯通:从知识传递到素养跃迁,通过双轮驱动策略破解素养培育困境
1. 梯度化具身学习破除认知壁垒
构建 “艺术激发 → 肢体解码 → 原理探究”的认知进阶链:小学生借“会飞的电脑”绘画释放想象力,在色彩与线条间具象感知科技魅力(艺术驱动);初中生通过“行走的指令”程序接力赛,以肢体动作诠释数据流逻辑(肢体解码);高中生开展智能硬件拆解重组,在螺丝刀与电路板间探究技术本源(原理探究)。这种 “ ∘AI+ 艺术 $$ 编程 $$ 工程”的三阶载体设计,使抽象计算机原理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沉浸式游戏,彻底消解乡村儿童的科技疏离感。
2. 成长护照构建素养贯通的认证共同体
实践团创新设计四阶递进式素养认证体系:小学阶段通过 " 未来科技绘画 " 获取 " 科技探索章 ",完成具象认知启蒙;初中阶段借 " 二进制密码破译 " 赢得 " 逻辑挑战章 ",实现抽象思维过渡;高中阶段以" 硬件改造项目 " 解锁 " 工程实践章 ",达成技术原理应用;大学阶段凭 " 跨学段教案设计 " 认证 " 教育转化章 ",推动知识反哺迭代,形成" 认知启蒙(小学) → 思维过渡(初中) → 技术应用(高中)→ 教育反哺(大学)" 的螺旋上升通道。大中小一体化素养培养机制实现了从传统技能传递向素养共生的共同体的转变,由此社会实践便升华为贯通各学段数智素养的生态场域。
结语:迈向知行合一的双向赋能新时代
“红色 + 数智”教育帮扶实践,以知行合一为方法论,以双重育人为价值锚点,构建了高校社会实践的创新范式,探索了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的路径。它证明:社会实践既是“立德”的熔炉——红色资源淬炼青年信仰,亦是“赋能”的桥梁——数智技术激活乡村未来,更是“互构”的场域——大学生与中小学生在知识传递中共赴成长。
陶行知先生曾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当大中小学的思政教育在知行合一的脉络中衔接成链,当红色基因与数智薪火在代际传递间交融共生,教育便在知行互构中编织着一体化的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