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知识表格化在初中地理的应用

作者

赵仕钧 鲁孝珍

山东省泰安迎春学校 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

知识表格作为一种思维可视化的表征工具,可通过梳理知识信息、建立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在系统化、逻辑性的思维活动中进行有建构意义的思考、表达、理解和记忆。知识表格最显著的特点便是能够将原本复杂零散的知识信息进行梳理整合,以图示框架的形式呈现出来,便于学生在直观可视的导图中快速获取信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基础教育目标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要以“高效”为关键词展开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秉承新课程的基本目标、发挥新教材的优势,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将知识表格化策略应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便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因知识表格可以清晰展示信息资源、梳理知识结构,还有助于在综合应用时找到衔接点,这对强化学生的记忆效果、提升知识应用能力大有裨益。

一、教师在教材分析和教案设计中利用知识表格

纵观教学实践,大多数教师认同课堂教学中使用知识表格,可以使课堂教学思路更清晰,重难点更容易捕捉,内容更加丰富,更容易让人感兴趣。知识表格不仅可以用于给学生呈现知识,还可以应用在教师备课中,即在教材分析与教案设计中构建知识表格,在确认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选择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制定整体化备课体系。

以“天气与气候”这个单元中的“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时为例,教学设计的知识表格由学习目标、学情分析、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五方面组成。学习目标中包括“学会计算日、月、年平均气温;能够说出一天或一年的最高、最低的气温出现时间;学会判读气温变化曲线图”这些内容,重难点中包括“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二、合理运用知识表格来清晰梳理各知识点关系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因部分内容过于分散,知识之间的连续性不足,学生理解与贯通知识的难度较大,而知识表格的运用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采用结构清晰的图示梳理相关知识点,并提炼中心关键词,使知识内容更加清晰。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知识表格将原来零散杂乱的知识点建立逻辑关系,构建知识框架。这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促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

例如:在学习“日本”相关课程内容时,便采用知识表格进行知识框架体系的构建,在表格中列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分支,然后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角度针对日本的地理位置加以探究和分析,然后再从位置信息延伸到气候类型,得出日本拥有的气候特征,接下来,再从日本的地形和相关资源等自然情况进行知识总结。知识表格以更直观的形式清晰梳理各知识点的关系,便于学生的学习理解与记忆应用。

三、加大知识表格在学生预习复习中运用的力度

纵观教学实践,在以往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虽然会布置预习和复习作业,但由于学生缺乏预习和复习经验且未能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常常出现预习和复习流于形式的问题,即只是简单地浏览课本内容,并未对其中的知识结构进行深入思考。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教师要加大知识表格在学生预习复习中运用的力度,在预习和复习中提供导学案和知识表格,让学生获取关键知识信息,进行目标明确地预习复习。

例如:在对“地球和地图”这个单元内容进行复习时,教师要构建关于地球与地图基础知识的表格,包括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经纬线特征与作用等内容,尤其是在经纬线的知识群中更要详细列出经线的核心特征、纬线的分布规律、经纬网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等知识。学生在复习时可以根据知识表格找出对应的概念知识进行回顾,并认识到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强化记忆效果。

总而言之,思维可视化通常以图示的形式呈现知识信息,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将“说”与“学”有机结合,将课程内容梳理并串成线,使学生发现各个知识点的衔接与横纵向联系。知识表格便是一种思维可视化工具,不仅具有整合知识体系、强化知识逻辑的作用,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促进学生发展高阶思维的关键。由此出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知识表格,既可以在教材分析和教案设计中利用知识表格呈现重要信息,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知识表格清晰梳理知识点的关系,还能够在预习复习中借助知识表格辅助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巧妙运用知识表格,既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达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郭晓 .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地理导学案的设计与实践[D]. 曲阜师范大学 ,2023.

[2] 段倩羽 . 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与优化 [J]. 中学科技 ,2023,(05):36-38+41.

泰山区“草根式”小课题 ,编号2023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