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教学的实践
施树红
永登县苦水镇南峰初级中学
前言
历史作为人文学科,蕴含了丰富的知识体系与思想内涵,但是由于内容过抽象与复杂,传统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兴趣,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过于被动,缺少主动探究的机会。互动式教学法的出现,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合作学习等,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主动探究历史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注重知识的传递,还重视培养逻辑思维与创新意识,通过为学生提供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一、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缺少学习兴趣。目前,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时,都会认为历史是一门枯燥的学科,仅仅是记忆时间、人物和事件的顺序,并没有深入理解历史意义。传统教学方式更加强调教师单向讲解,学生在学习时被动听讲与记忆,并没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导致学生很难找到历史知识学习与自己生活之间的关联性,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导致学习兴趣逐渐下降。
第二,课堂缺少互动。为了保证课堂纪律与教学进度,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时都选择“灌输式”教学法,这就导致虽然学生可以学习历史知识,但是却难以对历史内容进行深度理解,导致学生发展思维受限。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真实情境,增强课堂互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创设真实情境,增强课堂互动。同时,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可以将历史事件和学生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降低学生学习难度,还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知识学习,从而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在教授《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创设“回到远古”情境,加强课堂互动。在教学前,教师就需要准备皮毛、石器模型等道具,并设计“时光隧道”,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的方式感受早期人类生活。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就需要提出问题,如:“如果你生活在远古时代,没有现代科技怎样生存?”“如果没有火,食物如何烹饪?”“如何利用简单的工具捕猎?”然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思考怎样获取食物、制作工具等。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历史故事的了解,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互动中不断探究,从而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互动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就需要积极引入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音频等方式,让学生可以直观的地理解历史人物与事件,既打破了传统灌输式教学单向教学的局限性,又能激发学生探究欲。以《秦统一中国》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积极引入多媒体技术,增强课堂互动。在教学前,教师就需要播放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视频,将统一过程与历史背景。接下来,教师就可以用互动课件展示秦朝的疆域图和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学生通过点击的方式查看不同开始时期的资料或重要战役。在课堂结尾处,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总结,总结正确积一分,获得积分最高的学生获胜,并记录在电子存档中,为学期最好学生颁布奖状。通过这种方式展开教学,不仅可以增强课堂互动,还可以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
(三)开展小组合作,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可以激发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让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基础上倾听他人观点,还可以在互动中拓宽学生认知视角,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以《开元盛世》为例,教师就可以开展小组合作,以“我是大唐策划师”为主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在教学前,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为 4 人小组,并让学生分析唐朝开元盛世的原因以及怎样持续发展的建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方面分工查找资料、整理要点,并进行小组讨论得出意见。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在互动中逐渐形成成熟思维。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应用互动式教学,可以有效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单一性与局限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究,发挥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互动式教学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协作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对历史事件与社会影响有深入地理解,还可以在讨论与交流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 钟秀琴 .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J]. 文科爱好者 ,2023,(02):25-27.
[2] 林静 . 初中历史教学中项目式教学的实践策略探究 [J]. 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2,(06):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