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初中美术特长生培养的政策困境与突破路径
李珍
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第二中学 424200
一、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上升为实现城乡均衡发展与共同富裕的核心政策框架。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路径,其基础性与先导性作用愈发凸显。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等核心素养的功能,更在塑造创新思维与文化传承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初中美术特长生是乡村艺术人才储备,其培养成效关乎个人成长与乡村文化建设。然而,政策实施中受多种因素制约,培养工作存在诸多困境,亟待解决。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初中美术特长生培养的重要性
2.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视觉观察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对农村初中美术特长生而言,系统学习可挖掘艺术天赋,助力个性化发展。此外,美术教育还能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成长,提升综合素质,为其未来发展筑牢根基。
2.2 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
乡村蕴藏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艺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农村初中美术特长生通过学习美术,不仅能成为乡村文化的传承者,还可将现代元素融入创作,为乡村文化创新注入活力,助力乡村文化繁荣。
2.3 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培养农村初中美术特长生,可储备兼具艺术素养与创新能力的人才。其毕业后返乡,能在乡村文化建设、旅游开发等领域发挥专长,助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三、农村初中美术特长生培养的政策困境
3.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在乡村振兴政策推进下,农村初中美术教育资源与城市仍存在显著差距。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匮乏,部分学校甚至无专用美术教室,现有器材陈旧短缺,难以支撑正常教学。
3.2 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初中美术师资短缺问题严峻。多数学校仅有兼职教师,其专业能力难以满足特长生个性化培养需求。相较于城市,农村美术教师专业培训资源匮乏,难以跟上新时代美术教育发展步伐。
3.3 课程设置不合理
1. 美术课程课时不足: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束缚,农村初中普遍轻视美术等非中考科目,不仅大幅压缩美术课程课时,且实际教学中,美术课常被 “主科” 挤占,导致美术特长生专业训练时间严重不足。
2. 课程内容单一:当前农村初中美术课程内容单一,多围绕教材基础绘画、手工知识技能展开,对本土乡村文化艺术资源开发不足。课程脱离生活实际,难以激发兴趣与灵感,阻碍美术特长生培养。
3. 缺乏个性化课程:受限于师资与资源匮乏,农村初中难以针对 美术特长生开设拓展、选修或集训等个性化课程,导致精准培养难以 落实。
3.4 政策落实不到位
农村初中美术特长生培养政策存在三大执行困境:首先基层宣传不足,学校、教师及家长对政策认知模糊,导致政策引导效能弱化;其次配套机制缺失,资金投入、师资编制、教学评价等关键环节缺乏细化方案,制约政策落地成效;最后监督评估缺位,政策执行问题难以及时纠偏,部分政策沦为纸面文件,未能切实服务学生发展需求。
四、农村初中美术特长生培养的政策突破路径
4.1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政府可通过多元举措优化农村初中美术教育资源配置:设立专项经费改善教学设施,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同时构建多元参与机制,吸引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协同支持。深化校地合作,联动艺术机构开展实践活动,并依托互联网搭建区域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教学资源整合与教师专业发展。
4.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 补充专业美术教师:教育部门应根据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实际需求,合理调整教师编制,加大对专业美术教师的招聘力度。可通过定向招聘、特岗计划等举措,吸引美术专业毕业生赴农村初中任教。此外,还可以从当地的文艺团体、民间艺人中选聘兼职美术教师,充实农村初中美术教师队伍。
2. 加强教师培训:构建农村初中美术教师常态化培训机制,通过专业培训、学术研讨与教学观摩,强化美术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及教育技术的学习,推动教师教学理念革新与能力提升。此外,支持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和学历深造,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综合素质。
3. 提高教师待遇和发展空间:政府与学校可通过优化待遇体系提升农村初中美术教师工作动力。一方面,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环节落实同等待遇,拓宽教师职业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在美术教学与特长生培养中表现优异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切实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激发其教学创新活力。
4.3 完善课程体系
1. 合理安排美术课程课时:农村初中需严格落实美术课程标准,开足课时。同时强化课程实施管理监督,严禁挪用美术课时,为美术特长生保障专业学习与训练时间。
2. 丰富课程内容:整合乡土艺术资源,将民间美术、传统手工艺与乡村景观融入基础美术课程,开发校本特色课程。同步增设美术欣赏、艺术史论内容,拓宽学生艺术视野,提升鉴赏能力。
3. 开设个性化课程:围绕美术特长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开设素描、色彩等专项拓展、选修及集训课程,并组织参与美术赛事展览,搭建展示平台,助力专业成长。
4.4 强化政策落实与监督
通过官网、公众号、教师培训等渠道加强政策宣传,组织校领导、教师及家长学习,提升政策知晓度与各方重视程度。完善配套政策,明确资金使用规范,优化教师编制管理,将美术教学与特长生培养纳入绩效考核,设立专项经费并按校情核定美术教师编制。建立政策监督评估机制,采用实地调研、问卷等方式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动态优化调整,并将评估结果与学校、教师考核评优挂钩,确保政策有效落实。
五、结论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初中美术特长生培养意义重大。尽管存在政策困境,但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师资建设、完善课程体系、落实监督机制等举措,可显著改善培养现状。这不仅能推动农村学生全面发展、传承创新乡土文化,更为乡村振兴输送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滕维九. 农村初中美术特长生的培养策略[C]// 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二).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一中学 ;,2021:242-246.DOI:10.26914/c.cnkihy.2021.01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