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对学生语言综合能力提升的影响综述

作者

窦丹丹

长春市第六中学 130125

引言

在高一英语学习中,课内教材学习为学生打下了语言基础,但要实现语言综合能力的突破,课外阅读的作用不可小觑。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注重语言的实用性与文化性,而课外阅读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言实践空间。从经典短文到时事报道,丰富的阅读材料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言素养。然而,如何让课外阅读真正服务于语言能力提升,避免流于形式,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对高一学生英语学习的进阶意义重大。

一、高中英语课外阅读对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积极影响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能为高一学生构建立体化的词汇习得环境,与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形成词汇学习的互补。教材中出现的核心词汇在课外阅读材料中以不同语境重复呈现,如人教版教材中 “environment”一 词, 在 环 保 主 题 的 课 外 短 文 中 可 能 以“protect the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issues” 等搭配形式出现,帮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义辨析与使用场景,逐步实现从被动记忆到主动运用的转化,拓展词汇储备的深度与广度。课外阅读对语感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在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文本时,会自然吸收句式结构、篇章逻辑等语言规律,这种隐性习得能弥补教材中语法知识讲解的抽象性。跨文化认知的拓展是课外阅读提升语言综合能力的重要维度。人教版教材包含丰富的中外文化内容,课外阅读则能进一步延伸这种文化视野,通过阅读不同国家的生活习俗、社会规范等主题文本,学生能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

课外阅读能促进读写能力的协同发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模仿文本的写作手法,如记叙文的叙事顺序、议论文的论证结构等,这种模仿经过内化后会转化为自身的写作能力。同时,课外阅读积累的素材与观点,能为口语表达提供内容支撑,使学生在课堂讨论或写作任务中言之有物,实现输入与输出的良性循环,全面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当前高一学生英语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当前高一学生英语课外阅读存在材料适配性不足的问题,表现为所选文本与学情、教材体系脱节。部分学生盲目选择远超自身水平的原版著作,因词汇障碍与文化隔阂难以持续阅读;另有学生偏好简易读物,内容浅化导致语言输入量不足,无法与人教版教材中的话题深度衔接,如教材涉及 “科技发展” 主题时,课外阅读未能补充相关拓展文本,难以形成知识联动。这种适配失衡源于学生对自身语言水平评估不足,缺乏对阅读材料难度分级的认知,同时教师未提供与教材单元同步的阅读资源清单,导致材料选择陷入盲目。

阅读过程的碎片化与功利化削弱了能力培养效果。学生多利用零散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缺乏系统性规划,常因作业压力中断阅读进程,难以形成持续的语言输入习惯。部分学生将课外阅读等同于 “做题训练”,仅关注习题正确率,忽视文本整体理解与文化感知,与语言综合能力培养的目标相悖。这种现象的成因与应试教育导向有关,学生长期被灌输 “阅读为考试服务” 的观念,对课外阅读的认知停留在工具性层面,未能体会语言学习的人文价值,同时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指导,无法在碎片化时间中构建高效的阅读模式。课外阅读的持续性动力不足是普遍存在的困境。高一学生因学科增多、学业压力加大,常将课外阅读视为 “额外负担”,缺乏主动参与的内在驱动力。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教师对课外阅读的过程性评价缺失,未能将其纳入整体教学评价体系;家庭层面,家长对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视不足,未能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得学生在多重压力下优先放弃课外阅读。

三、优化高中英语课外阅读以提升语言综合能力的策略

依据人教版教材话题体系构建课外阅读资源库,实现课内课外的有机衔接。围绕教材单元主题筛选梯度化材料,如学习 “Festivalsaround the world” 单元后,推荐难度递增的相关文本:从简易版节日故事到篇幅稍长的文化习俗解析,再到包含观点论述的节日变迁评论,让学生在熟悉的主题语境中逐步提升阅读能力。同时标注材料中的核心词汇与教材知识点的关联,如将课外文本中出现的 “celebration”“custom” 等词与教材单元词汇表对应,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联结,强化词汇迁移运用能力。实施分层指导策略,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针对高一学生认知差异,设计不同类型的阅读任务单:基础层侧重信息查找与词汇积累,如在阅读后完成关键词填空、句子匹配等练习;提高层注重推理判断与篇章分析,要求梳理文本结构、概括作者观点;拓展层则强调批判性阅读,鼓励对文本内容提出质疑或补充见解。教师可结合人教版教材中的阅读策略指导,如 “skimming” “scanning” 等方法,在课外阅读指导中示范应用,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阅读策略体系,提升阅读理解的深度与效率。

建立常态化阅读机制,增强课外阅读的持续性。将课外阅读纳入学期教学规划,每周设置固定的 “阅读分享课”,学生可借助思维导图、海报等形式展示课外阅读成果,如分析人物形象、复述故事梗概或分享文化发现,在互动中深化理解。结合人教版教材中的写作任务,布置与课外阅读相关的输出练习,实现输入与输出的即时转化,让课外阅读成为语言实践的常态载体。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动力。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与进步轨迹:通过阅读档案袋记录学生的阅读量、笔记质量及成果展示,定期反馈个性化评语;设计课外阅读素养量表,从词汇拓展、文化理解、思维发展等维度进行综合评估。

结语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对高一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提升作用显著,能与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形成互补,助力学生在词汇、语感、文化认知等方面得到发展。但需正视当前课外阅读中存在的材料选择、方法运用等问题。通过科学引导学生选择合适材料、掌握有效阅读方法,可让课外阅读更好地服务于语言综合能力提升,为高一学生英语学习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畅 .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资源库的构建策略探究 [J]. 英语教学研究,2024,22(04):35-39.

[2] 张悦 . 分层指导在高中英语课外阅读中的实践与应用 [J]. 教学与管理,2025,(15):68-70.

[3] 李明 . 常态化阅读机制对高中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J]. 基础教育论坛,2023,30(09):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