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教学中数学故事的妙用
陆兆峰
南平市武夷旅游商贸学校
摘要: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数学故事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理论。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生动的故事情境结合,教师能够将枯燥的数学内容呈现为富有情感和生活气息的故事,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深度。本研究探讨了数学故事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了其在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数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独特作用,并提出了在教学中应用数学故事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育教学,数学故事
引言
数学是一门充满抽象理论和复杂计算的学科,很多中职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难以集中精力,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将数学知识与故事结合的有效性。数学故事通过赋予数学问题情境和人文色彩,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内在联系。
一 数学故事的定义与特点
1.1 数学故事的基本概念
数学故事是将数学知识与生动的故事情节结合的一种教学形式,通常通过描绘人物、情境或历史背景,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形象和易于理解。这种教学方式利用故事的情境化特点,将数学问题和解法融入到真实或虚构的生活故事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使用古代数学家的传奇故事或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场景,将数学问题转化为情境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增强他们的数学直觉和实际运用能力。数学故事不仅仅是单纯的故事叙述,它还承载了数学概念的传递。通过故事的情节推动,数学知识在自然的语言和场景中得以展现,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提升理解能力。教师通过适当的讲述和互动,能够使学生感知到数学不仅仅是枯燥的公式和定理,还具有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
1.2 数学故事的特点与功能
数学故事具有多个独特的特点和功能,使其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数学故事的情境性使得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易懂。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故事能够帮助学生将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实际的生活问题或具有情感色彩的情节,从而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数学故事的启发性特点使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故事通常通过人物的探索或解决问题的过程,带领学生逐步走向问题的核心,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通过故事中的数学挑战,学生能够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并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工具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 数学故事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激发学生兴趣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面临对数学学科的兴趣缺乏或不高的情况。数学故事通过富有情感的情节和实际生活背景,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首先,故事通过情境设置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职业技能紧密相连,使学生看到数学与他们未来工作生活的直接联系。例如,讲述与职场相关的数学应用故事,能够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在实际工作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从而提升学习动机和兴趣。数学故事往往具有情节性和悬念性,这些故事通过设定问题、人物挑战、解决方案等环节,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故事中的人物往往面临数学难题,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会对解决问题的过程产生强烈的兴趣。这种悬念驱动的学习方式,比单纯的数学讲解更容易让学生保持关注并积极思考。通过这样的情境引导,学生逐渐将对故事的兴趣转化为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从而实现课堂的活跃氛围和学习热情的提升。
2.2 促进知识理解
数学故事的情境性特点使得抽象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得到了更为生动和形象的呈现。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数学问题往往过于抽象,难以直接理解和掌握。而数学故事通过具体的情境或故事情节,将复杂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故事中的数学问题往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未来职业技能等方面息息相关,因此,学生能更容易地将学到的数学知识与实际情况对接,从而促进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解几何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描述建筑工地上的实际应用场景,或者通过讲解某个历史人物如何解决工程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几何原理。这些真实感的故事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数学知识不再仅仅停留在课本中的公式和定理上,而是成为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工具。通过这样的故事引导,学生能够在情境中逐步理解数学概念,增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 数学故事应用的教学策略
3.1 选择适合的数学故事
在数学教学中,选择适合的数学故事是确保其有效性的关键。教师首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年龄特点以及所学知识的难度来选择合适的故事。例如,对于中职学生而言,选择那些与职业技能、日常生活、实际应用相关的数学故事,将能更好地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共鸣。数学故事的主题应当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避免过于抽象或脱离实际的内容,这样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此外,选择故事时还应考虑其与教学目标的契合度。数学故事不仅要富有趣味性,还应当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或加深某一特定数学概念或方法。比如,在教学概率与统计时,可以选择有关彩票、比赛或市场调查的故事,这些故事情境能够让学生感知到概率和统计的实际应用,同时激发他们对数学概念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总的来说,数学故事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使故事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有力工具。
3.2 设计情境和问题
设计合理的情境和问题是数学故事教学中的另一关键策略。在故事的基础上,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有针对性的情境,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情境的设计应具有生活化和职业化的特点,尤其是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教师应通过讲述真实的工作场景或行业问题,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职业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在讲解数列的相关内容时,可以通过描述一个公司如何根据销售数据进行库存管理的故事,设置一个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数学模型预测未来的销售趋势。通过这样设计的情境,学生不仅能够在数学问题中获得实际的解答,还能培养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数学的能力。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注意问题的难度和层次,确保问题既具有挑战性,又能激发学生思考并帮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结束语
通过将数学故事融入中职数学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促进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故事以其独特的情境性、启发性和情感共鸣功能,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精心选择适合的故事、设计合理的情境和问题,并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能够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传递。
参考文献
{1}李晓明, 张勇. (2018). 数学故事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数学教育学报》, 25(2), 45-49.
{2}王丽娜, 王峰. (2020). 基于故事教学的数学思维培养模式探讨. 《中等职业教育》, 31(5), 66-70.
{3}张敏, 刘佳. (2017). 数学故事与中职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职业教育研究》, 19(4), 1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