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运用解析
李红
贵州省仁怀市第一中学 564500
摘要: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以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强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探索,为高中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深入研究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教学运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系列具有明确目标和要求的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完成任务,从而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特点
1.任务导向性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核心在于任务的设计。任务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任务展开。每个任务都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形成原因”的任务,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会仔细研读文本,分析人物的言行举止,从而深入理解小说的人物塑造。
2.学生主体性
该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学习。他们根据任务要求,自主选择学习方法、收集资料、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确保任务顺利完成。在戏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改编并表演一部经典戏剧片段”的任务,学生自主分配角色、设计台词、排练表演,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3.实践操作性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任务通常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要求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完成。在语文教学中,这种实践操作可以是写作、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如在开展“校园文化宣传”任务时,学生们需要撰写宣传文案、设计海报、进行演讲宣传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4.合作探究性
很多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解决困难。在合作过程中,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如在研究性学习任务“本地文化资源调查与整理”中,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实地调研、采访,然后共同整理资料、撰写报告,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高中语文不同教学内容中的运用
1.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任务。例如,在学习《劝学》时,教师可以设计“解读《劝学》中的学习智慧”任务。要求学生先通读全文,梳理文章结构,找出文中关于学习的观点和论证方法;然后查阅资料,了解荀子的思想主张,分析《劝学》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最后,结合自身学习实际,撰写一篇心得体会,谈谈对文中学习智慧的理解和应用。学生分组进行学习,在自主阅读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指导,如帮助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疏通文意。各小组完成任务后,进行成果展示,其他小组可以提问、评价,共同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认识。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学生不仅掌握了文言文的基础知识,还深入理解了文章的内涵,提高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2.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以小说阅读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剖析小说的叙事技巧”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篇经典小说,仔细研读文本,分析小说的叙事视角、叙事顺序、情节设置等方面的技巧;收集相关评论文章,对比不同观点,形成自己的见解;制作PPT,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展示,阐述小说叙事技巧对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的作用。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需要运用精读、略读、比较阅读等方法,深入分析小说文本。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筛选关键信息,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汇报展示环节,学生通过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从其他同学的汇报中获得启发,拓宽了阅读视野。这种任务驱动式教学,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高了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写作类型设计任务。例如,在议论文写作教学时,设计“针对校园热点问题发表见解”任务。要求学生关注校园内近期发生的热点事件,如校园霸凌、社团活动开展等;收集各方观点和相关数据,分析事件的利弊;运用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需要观察生活、思考问题,收集论据,组织语言进行论证。教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给予指导,如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纠正语法错误、优化论证结构等。任务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相互学习、借鉴,提高写作水平。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学生的写作不再是空洞无物,而是能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写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4.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对于古诗词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古诗词中的意象世界”任务。要求学生选取几首同一意象(如“月”“雁”等)的古诗词,分析该意象在不同诗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探究意象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诗人的情感寄托;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手抄报,展示研究成果,包括诗词原文、意象分析、文化解读等内容。学生分组进行研究,通过查阅诗词注释、赏析书籍、网络资料等,深入挖掘意象的内涵。在制作手抄报过程中,学生需要对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排版、美化,锻炼了综合能力。各小组展示手抄报后,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古诗词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这种任务驱动式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了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结语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为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瑛.高中语文教学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运用[J].中学语文, 2024(8):83-85.
[2]管运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安徽师范大学,2021.
[3]谢娟.高中语文教学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运用[J].高考, 2024 (32):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