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计算机素养中的策略

作者

宁杰

临沭县红石湖实验学校 山东 临沂 276700

摘要:在当今数字化浪潮汹涌而来的形势下,计算机素养已然成为小学生要有的能力之一,小学班主任身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引导者,在培育学生计算机素养这件事上承担着重大责任。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无法契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小学班主任培养学生计算机素养的有效策略展开剖析,借助挖掘班主任的多元角色功能,创新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计算机素养,迎接未来的挑战。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计算机素养;角色定位;教学策略

引言

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生计算机素养的培养成为重点。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展开细致分析。明确计算机素养包含操作、信息处理等多方面的能力,阐述班主任在其中作为引导者、学习者、评价者等多重角色的定位,具体提出整合课程资源创设情境、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开展多样实践活动、培养信息伦理与安全意识等策略。借助这些策略来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素养,让学生可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为小学计算机教育提供有实际可操作性的实践指导。

一、计算机素养的定义

计算机素养并非仅仅等同于操作计算机的技能,其内涵覆盖了多个方面的能力。一方面,学生需要掌握计算机的各类操作,如文档编辑、软件安装以及软件的使用等,另一方面,学生要有信息获取、处理以及分析的能力,可从海量的网络信息里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并运用所学软件对数据展开分析。理解计算机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知晓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样是计算机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

二、小学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计算机素养中的角色定位

(一)班主任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

班主任应凭借多种方式唤醒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认知热情,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创新性实践载体,例如定期策划编程挑战赛或信息素养擂台,依靠悬念式任务发布、阶梯式难度设置和趣味性奖励机制,让学生在竞技氛围中掌握核心知识点,同时可组建跨学科项目小组,根据学生特长构建互补型团队,布置如协作完成数字校园期刊的策划与制作、开发简易交互程序等具体任务,使学生在数据采集、多媒体编辑、三维动画设计等实践环节中自然提升数字化素养,教师在此过程中需灵活运用支架式教学策略,保持学生的探索自主性,及时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1]。

(二)班主任作为学习者和实践者

身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班主任群体要保持持续学习的状态以掌握前沿数字技能,教师应定期参与数字化教学专题研修活动,系统掌握新型教学工具的操作技巧,例如熟练运用智能云课堂系统开展混合式教学。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可将前沿技术手段巧妙融入日常教学场景,如依靠三维动态建模软件解析抽象概念,借助交互式虚拟实验室提升课堂参与度。这种知行合一的教学实践方式构建了直观的知识传递桥梁,能借助示范效应点燃青少年探索科技的热情,帮学生构建适应未来社会的数字时代核心竞争力[2]。

(三)班主任作为评价者和激励者

班主任需建立科学的计算机学习评价体系,在评估学生操作技能时更要注重学习态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维度,在学生作品评价环节,应从创意构思、技术应用、完成质量等维度开展综合评估,凭借分层点评与个性化指导建议相结合的方式,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又指明提升方向,针对学习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依靠授予"数字创新之星"等荣誉称号进行表彰,对于学习进度暂时滞后的学生,则采用成长档案记录进步轨迹,凭借可视化成果对比提高其学习信心。

三、小学班主任培养学生计算机素养的策略

(一)整合课程资源,创设学习情境

班主任应当主动探索跨学科整合策略,将计算机工具深度融入常规教学场景,在语文课程中可组织学生在电子文档中进行创意写作并完成图文混排,提升文字表达能力又掌握办公软件操作技巧,科学课堂则可借助数字仿真技术,凭借三维建模软件还原物质变化过程,使抽象原理可视化。此外,教师可设计主题式剖析任务,如以"智慧城市"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在虚拟场景中搭建交通系统和能源网络,依靠解决实际问题来运用编程思维与数据处理技能,这种基于真实情境的数字化实践能激发创新思维,能在项目协作中培养信息素养,形成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

(二)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提升教学效率

依托数字化教学平台构建起课程资源共享、任务发布与在线测评的完整教学链,实现碎片化时间的高效利用。在知识可视化方面,结合动画制作工具和虚拟现实(VR)技术对抽象概念进行多维度解析,如在编程原理教学中,依靠流程图动态演示变量传递过程,将算法逻辑转化为可观测的视觉模型。这种基于教育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拓展了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依靠系统整合各类信息化工具,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字化能力培养效率。

(三)开展多样化的计算机实践活动

在基础教育阶段构建多维实践平台,可借助成立编程开发、数字艺术等主题的信息科技类学生社团,为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搭建深度学习社群,定期策划专题竞赛活动,如"数字艺术创作大赛"或"校园网页设计联赛",依靠线上线下联展的形式构建成果展示模式,同时推进校企协同育人项目,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官网改版、开发智能教务管理系统等真实课题,使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形成有机衔接。这种阶梯式的实践体系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剖析欲望,更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其数字化创新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信息伦理和安全意识

在开展计算机课程教学时,班主任需要将信息伦理教育渗透到日常指导中,比如引导学生认识到原创成果的珍贵性,养成主动标注引用来源的学术习惯,依靠具体事例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条款,帮助青少年群体建立数字时代的道德准绳。针对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的培养,可采用沉浸式训练模式让年轻一代掌握识别钓鱼邮件、防范勒索病毒的实用技巧,在面对伪装成"中奖通知"或"系统升级"的诱导链接时保持警觉。教师可以结合社会热点事件设计工作坊,例如分析"AI换脸"引发的隐私侵权案例,使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辩论互动中深化对数据安全与合规操作的理解。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计算机素养进程中,凭借精准把握自身角色定位,施行多元策略,切实提升学生计算机能力以及素养。从整合课程开始,再到开展实践活动,从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到培育信息伦理安全意识,各项策略彼此配合,能够不断完善培养策略,为学生在数字化时代的成长筑牢坚实基础,推动小学计算机教育迈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朱永斌.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提升学生计算机素养的研究 [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 (08): 182-183.

[2]李万勇. 立足素养培养,提升小学计算机教学有效性 [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18, (11): 71.

宁杰,女,1980年4月 民族:汉 籍贯:山东临沭 最高学历:本科 职称:中一 邮编:276700 单位:临沭县红石湖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