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守法教育的策略与研究

作者

彭宇

廊坊市第八小学

摘要:爱国守法教育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而中小学语文教学又具有天然的渗透爱国守法教育的天然优势。基于对新课标要求的分析,笔者提出应如何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守法教育,并对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的渗透如何进行教学导入、如何与课文内容有机衔接、如何在课外拓展等方式提出合理有效的渗透策略,进而通过一些案例和实证进行论证,使其策略的作用得以充分的体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爱国守法教育

引言

面对大力推进依法治国、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大背景,小学德育工作处于对公民意识的养成和法治精神的塑造的重要时期。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的关于爱国守法的说教化、碎片化的教学状态导致德育实效并不明显。新课标主张的“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引导老师借助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对孩子们的爱国守法教育在知识教学、能力培育中的融合。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守法教育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爱国守法教育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文化认同。一方面通过对语文课文内容解读,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奋斗史和先进文化成就,形成对祖国历史的理解与民族的文化基因的认同;另一方面在学习爱国主义诗歌,阅读爱国主义故事时使学生感受先民的家国情结,感受自身的成长与国家命运休戚与共,产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归属感及对未来民族命运的责任感,奠定民族自觉与国家自信心的情感基础。

2.强化学生对法律法规的认知与遵守意识

语文学习引导学生自觉尊法守法。从语文学习过程中分析作品中人物的行为,从分析作品的人情事理延伸到社会,认识和了解“法”的意义和作用,如借助道义故事认识法与道的区别,依据课文例证,感悟规则对自我与他人及其群体的“保障”作用,引领学生形成“知道我受规则约束也要依法维护我权利”的自觉意识,提升规则意识,自觉践行法治。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守法教育的策略

1.在课程导入环节融入爱国守法元素

爱国主义和法治精神的渗透可以从第一课时的导语设计着手,在设计时可以借助情境体验、情感的触动触碰学生对内容的认识。在《少年中国说》的导语设计中,可以以“今儿,历史遇到了明天,他们正面对面地谈着话……”这样一个导语主题引入,首先教师播放《我和我的祖国》配乐,呈现一组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积弱时期到今天繁荣富强的资料,触动学生对民族崛起的责任;接着教师问“少年的责任是什么”,学生联想文中“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等内容,提问“少年的责任又是什么”,教师再对比一下当时戊戌变法时期的少年和现在某一个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的航天团队,对这个团队的访谈等了解,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任务其实包含少年,更包含国家、社会,这样在学生认识自己的成长时,领悟自己的责任,让学生意识到国家进步离不开个人的发展。

2.利用课文内容深化爱国守法教育

要在文本体味中强化爱国守法教育,这是以语文学科的文本体味,结合教材中语文学科精神内蕴实现知识和精神的双渗透。如在对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就“周恩来为什么要立下这个志向”加以分析讨论:一是结合本课中“中华不振”的表现如中国人受洋人欺负,却“没人去管”等揭示“旧中国的法律欺软怕硬、不公,让中国人脸上无光”,即认识到法律不公对国人的精神压迫;二是结合伯父、课文中人物的选择和表现以及周恩来的选择揭示“个人理想的形成缘于心系国家的宏远眼光”,讨论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的关系;三是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关部分,讨论“新时代少年该如何守法尽责,参与国家建设”,通过这样的课堂思辨(在《小英雄雨来》学习过程中设计的活动是“法律与爱国”的思考题:我们从小英雄雨来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小英雄雨来掩护交通员表现的是对法律和道德的双重坚持,形成爱国应该是守法的基石,法治是我们爱国的具体行动保证)如《小英雄雨来》中雨来保护交通员的行为是如何体现出对法律与道德的双重坚持,明白守法尽责也是爱国的前提,让学生的爱国精神筑于“法律与规则”的基础上。

3.课外活动拓展爱国守法实践

拓展的实践活动正是培养爱国主义、法治精神的教育“良药”,能在学生知与行之间架起实践平台。例如,教师教学完《司马光》一文后,即可开展一次“我心中的‘守护者’”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活动设计几个步骤:首先,在学生学习并理解了课本中“冷静处理危机”这个知识点的基础上,将现实生活中该如何遵守制度联结起来,如为什么要有交通安全法规,为什么需要信息安全法规,为什么要遵守交通和安全规则;然后,布置一次“我是文明学生”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在学生身边常见的有秩序的活动场合中(如:在校园里你观察到学生有课间疯玩的现象、乱倒脏物、随地吐痰等行为)感受规则,以此了解遵守规则存在的隐患和危害;接着,学生分组找出校园里存在的守法隐患,例如在教室外走廊玩,就可以制作相应的“文明礼仪情景剧”“宣传栏”,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达到自我约束、互相监督的目的,最后以“法制专题班会”等活动展示学生对法律规章的学习过程等。

结束语

爱国守法教育不仅应重视小学语文课堂这方面的教育,而且语文课堂不仅是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更是语文学科素养方面的教育。从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爱国守法教学内容来看,我们可以借助导入过程中的情境构造、课文中语言的逻辑分析与延伸、课外中语言的再建设等途径,积极引导学生产生爱国、守法与道德义务的责任心。在该问题后续的研究过程中,可以将数字化手段(网络虚拟环境、交互平台等)融入到爱国守法教育中去,为小学生构建更有生趣、更具多彩性的爱国守法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张花.浅析如何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名师在线,2024,(32):22-24.

[2]龙勇.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策略研究——以古诗词教学为例[J].教师,2024,(14):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