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湖北中等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作者

王佳乐

仙桃市理工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湖北中等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的提升中,要立足于政策导向、区域产业需求、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并结合地方特色与资源。论文提出四大路径,包括优化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引进人才与加强教师培训、推进数字化教学场景创新。基于提出的四大路径,湖北中等职业院校的关键办学能力得以不断提升,为“中部崛起”战略提供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

关键词:中等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产教融合

湖北是中部地区重要的教育大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将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转型、区域产业升级紧密联系起来,出台《“技能湖北”建设行动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强调形成特色鲜明、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等职业院校是指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院校,学生毕业属中专学历。中等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服务国家战略的核心要素,内涵包含资源整合与治理、办学方向与目标、人才培养质量、科技服务与社会贡献。结合《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等政策来看,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升关键办学能力,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湖北中等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提升至关重要,关键在于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路径和策略。

优化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湖北中等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提升时,优化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是关键路径之一,强调打造“湖北特色”专业集群。在优化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时,基本思路是密切关注市场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对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进行灵活调整,确保中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

动态调整专业布局这一方面,比如对接湖北省的江汉平原农业优势、汽车制造、长江经济带文旅资源、“光芯屏端网”等支柱产业,考虑增设现代农业技术、新能源、数字文旅、智能制造等新兴专业。与此同时,对于过时专业和低效专业,应该针对性建立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必要时淘汰,从而集中资源大力建设省级重点专业群。优化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重要尝试之一是开发“岗课赛证”融合课程体系,关键做法是湖北中等职业院校积极联合行业头部企业去开发课程,比如东风汽车集团、长江存储、稻花香集团、联发科等。在“岗课赛证”融合课程体系中,强调将岗位技能标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职业技能大赛要求有效融入教学活动中,并推广项目化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方法或模式。

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湖北中等职业院校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时,坚持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确定为重要抓手,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为不断提升关键办学能力,湖北中等职业院校要考虑对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创新,积极与行业、企业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并争取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在校企合作方面,湖北中等职业院校应该积极拓展与行业头部企业的合作领域,从师资互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开发等方面入手,比如和行业头部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旨在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实践机会与职业环境[1]。

对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进行升级时,湖北中等职业院校可以联合行业头部企业、地方政府部门进行实训基地的共建共享,比如“武汉光谷智能制造公共实训中心”的经验值得借鉴。通过整合各方面优势,湖北中等职业院校注意建设“厂中校”、“校中厂”,结合自身实力承接企业真实生产订单,学生全程参与流程和进行实操,如此有效实现“教学-实训-生产-研发”一体化。为有效打造技术技能服务高地,湖北中等职业院校应该注重承接中小企业技术攻关项目,比如工业机器人改造、农产品深加工等,由教师带领学生团队进行技术攻关与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引进人才与加强教师培训

湖北中等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提升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队伍发挥出重要作用,所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应有之义。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湖北中等职业院校的基本思路是引进优秀人才,确保优秀人才在职业教育领域发挥出重要作用,同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活动,鼓励教师参与学术交流活动、科研项目等,旨在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除此之外,注意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与表彰,有效激发出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构建“双师型”教师发展生态正在成为方向与趋势,对于此,湖北中等职业院校不能轻视或忽视。为成功构建“双师型”教师发展生态,湖北中等职业院校注重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落实“企业工程师驻校计划”,具体做法是引进企业技术骨干,让其担任产业导师和承担一定比例的实践课程教学;二是要求教师每年有一定的时间在企业实践,比如最少1个月,企业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师的定制化、个性化培训,教师的实践成果纳入职称评审指标;三是积极打造“名师+技能大师”工作室,支持教师进行学习和实践,将教学能力与现代技术融合,以确保培养出领军教师。

推进数字化教学场景创新

信息化背景下,职业教育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必然趋势。所以,湖北中等职业院校要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并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教育,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从而助力关键办学能力的不断提升。推动数字化教学场景创新这一方面,湖北中等职业院校的基本思路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平台、教学场景、教学设备等进行不断创新,通过发挥数字化教学场景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推动数字化教学场景创新时,比如湖北中等职业院校尝试应用AR(增强现实)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等,主要目的是模拟出化工操作、汽车维修等高危操作场景,支持学生的学习与理解。湖北中等职业院校可以开发省级职业教育在线资源库、搭建工业互联网仿真实训平台及搭建校级大数据平台。基于开发出的省级职业教育在线资源库,有利于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跨校共享;通过工业互联网仿真实训平台,应该重点强调对接企业真实数据系统,支持学生进行实训、研发等;利用搭建的校级大数据平台,可以对教学、实训、就业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深入分析,并建立学生的技能成长档案。

结束语

综上所述,湖北中等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提升时,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优化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引进人才与加强教师培训、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等路径。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路径,有利于湖北中等职业院校提升竞争力与整体办学水平,培养出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正江.高职院校关键办学能力:基本内涵、提升路径与项目抓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8(02):5-9.

课题来源 HBZJZK2544  湖北中等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以仙桃市中等职业教育为例 (湖北职业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