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舞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齐菲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实验小学
摘要:在双减政策推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面临提升课堂效率与优化美与功能的双重挑战,小学音乐教学逐渐进行改革,素质教育逐渐得到推广。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融入舞蹈,能够提高学生律动,调动学习积极性,以深入体验音乐的文化魅力。对此,下文主要分析双减背景下,舞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双减;舞蹈;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政策导向下,音乐课程作为美育主阵地,亟需创新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减负增效"的教育目标。音乐和舞蹈均作为艺术重要组成,两者存在互通性,有着较大联系。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表明,动态化、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更符合其认知规律。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通过加入舞蹈元素,可以提高音乐教学效果,对学生音乐素养及律动培养起到积极影响。基于此,下文基于双减背景下,针对小学音乐教学中舞蹈融入教学策略进行探索,具体如下。
一、引入舞蹈律动,辅助歌曲学唱
在小学生音乐教学中,如何正确指导学生唱歌为重要内容,但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一味让学生进行跟唱,即是在不断重复和记忆歌谱的旋律,以及节奏节拍等内容,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被动的过程,让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让歌曲和舞蹈动作相融合,适当渲染舞蹈的节奏感,激励学生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歌词含义,让学生在舞蹈中感受音乐的节拍以及旋律,可以提升歌曲演唱效果,学生可以在节奏感中提高歌唱表演的激情。
以人教版《理发师》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用音乐做热身操和理发店做发型手势来营造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从而进行唱歌教学。接着引导学生聆听歌曲,鼓励学生在歌曲感情与节奏中做出相应的肢体反应,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尤其是听到“咔咔嚓”、“沙沙沙”时,应该配合剪头发及打头发的动作,能够调动学生兴趣,加深对歌曲节奏的把握。最后,示范演唱此歌曲,让学生对于此曲的旋律和舞蹈都具有深刻认知,在舞蹈融入下可以有效从简到难,帮助学生逐渐学会歌曲旋律,并加深记忆。
二、运用舞蹈律动,加强节奏训练
音乐节奏作为基本表现手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关键作用。在节奏有关训练课程教学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及学习特性,引导学生学习舞蹈动作,创新音乐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并理解学练音乐的基本元素。以人教版《森林狂想曲》为例,在节奏练习部分,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完整聆听音乐,感受节奏特点,并且表达学生听到的东西,使学生能够直观了解音乐中自然之声。然后带领学生开展杯子舞,让学生动手用纸杯伴奏音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拿出纸杯并进行节奏的示范,主要训练的是学生通过敲打、摩擦、滑动纸杯从而发出不同的声响,以感受体验舞蹈律动。教师带领学生联系第一部分内容的朗读,并使用口诀进行指导。之后第二部分则引导学生自我跟着音乐进行拍打,以提高学生音乐节奏感知能力。借由杯子舞的形式,学生能够直观领略音乐高低起伏、节拍韵律、强弱变化以及速率的流转,互动性活动让学生以生动方式去感知音乐节奏的独特韵味和音乐本身所散发的吸引力。此外,节奏律动也可帮助学生刺激到创造性思维。
三、结合舞蹈律动,引导乐理学习
乐理知识属于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但是乐理知识相对来讲是比较抽象和复杂,学生在理解难度上相对较高。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教师可以根据乐理知识采用舞蹈动作帮助学生学习乐理内容。在舞蹈中,教师可以通过将音乐理论与舞蹈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舞蹈中感受到音乐的音高、音长、音量等知识,直接学习音乐理论。
以人教版《白鸽》教学为例,本课以“掌握歌曲并学习C大调音阶”为教学重点。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进一步领会C大调音乐理论知识,教师运用场景教学、舞蹈节拍辅助学生肢体反应,使学生感受并领悟C大调的概念。第一步便是复习柯尔文手势,让学生对音高变化了然于心,便于在下面的课件上用手势跳舞的方式来唱这首歌。其次,在教授歌曲过程中,向学生播放音乐,让学生独立思考这首歌是什么样的情感?用什么形式去演唱?引导学生描述歌词中所要表现的情感、人物以及主题。将关注点放在第一部分曲调学习上,用图示理解歌曲旋律特点,引导学生发现C大调音阶的存在,并进行相关阐述,同时加入手势舞蹈元素,使学生能随着手势运动唱歌,保持音准正确,然后将其余部分的唱法也学会,巩固C大调音阶的学习。最后,让学生组织进行轮唱,用手势为伴奏舞动,体现歌曲中力度的强弱,用真挚情感来演绎音乐的感召力。教师把单调音乐基础知识通过手语操的形式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通过肢体动作来理解和记忆,掌握和巩固音乐基础知识,为音乐素养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舞蹈对于音乐而言属于视觉与动态的重要表现,而音乐又是舞蹈听觉与情感的关键传递,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融入舞蹈元素,可以创新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课堂,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伴随舞蹈律动和节奏,去感受音乐形式,并深化学生音乐知识理解和记忆,进而实现有效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萍.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4(14):102-104
[2]方秀华.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戏剧之家,2018(17):179-179181
[3]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