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谈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开展与实施​

作者

霍鸿伟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标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正经历深刻变革与挑战。项目化学习作为创新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数学学习能力方面成效显著。本文全面深入地探讨了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项目化学习的开展策略与实施路径,并结合实际案例,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细致分析,以期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参考,有力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

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下,新课标明确提出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高度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探究及实践。项目化学习以真实且具挑战性的问题为驱动,促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灵活、综合地运用数学知识与技能,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其合作能力,这与新课标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项目化学习,对改变传统教学过度侧重知识传授的单一局面意义重大,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一、项目化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开展​

(一)项目主题的选择​

1.结合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

教师需深度挖掘教材,精准选取既与教材知识点紧密相连,又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项目主题。以“图形的面积”教学为例,教师可精心设计“校园花坛设计”项目。在此项目中,学生需亲自测量校园花坛的相关尺寸,运用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为花坛设计不同形状,并计算不同设计方案下所需花卉数量。通过这样的项目实践,学生不仅能扎实巩固图形面积计算知识,还能切实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有效增强对数学知识实用性的感知。​

2.关注学生兴趣与需求​

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巧妙将这些元素融入项目主题。例如,鉴于当前学生对环保话题关注度较高,教师可开展“家庭用水调查与节水方案设计”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运用数学统计知识,收集家庭用水详细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并据此提出切实可行的节水措施。这一过程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还能培养其环保意识,实现知识学习与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有机融合。​

(二)项目目标的确定​

依据选定的项目主题,明确制定具体、可量化且具有明确指向性的项目目标。以“校园运动会中的数学”项目为例,从知识目标看,旨在让学生熟练运用四则运算、统计等数学知识,高效解决运动会中比赛场次安排、运动员成绩统计等实际问题;在能力目标方面,着重培养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情感目标出发,则期望通过项目实践,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有研究指出,清晰明确的项目目标能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提升项目实施效果。

(三)项目小组的组建​

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科学分组原则组建项目小组。即把学习能力不同、性格特点各异的学生合理分配在同一小组,确保小组内成员优势互补,共同推动项目顺利开展。一般每组以4-6人为宜。例如,在“超市购物中的数学”项目中,小组内有的学生擅长精准计算,能快速准确完成价格核算等任务;有的学生善于沟通交流,能高效从超市工作人员处获取商品价格信息。通过小组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购物预算制定、商品合理选择及费用结算等项目任务,在实践中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与数学应用能力。​

二、项目化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一)项目启动阶段​

1.情境创设。教师可灵活运用故事讲述、视频播放、实地参观等多样化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项目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比如,在开展“小小建筑师”项目时,教师通过播放城市中风格独特、造型各异的建筑视频,展示建筑领域的魅力与多样性,自然引出学生为学校设计小型建筑模型的项目任务,极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与探索欲望。​

2.任务布置。教师要向学生详细、清晰地介绍项目任务的具体内容、项目目标设定、项目实施时间安排及全面客观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项目启动之初,就明确自己在项目中承担的责任及需完成的各项具体工作。以“制作数学手抄报”项目为例,教师需明确告知学生手抄报的主题方向、内容要求、排版布局要求及最终完成时间节点,同时详细说明将从内容准确性、排版美观度、创意新颖性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使学生对项目任务有全面清晰的认识。​

(二)项目实施阶段​

1.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生在各自小组内合理分工,有序开展资料收集、数据整理、方案设计等项目工作。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引导者角色,定期巡视各小组项目进展情况,及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例如,在“调查本地一周天气变化情况”项目中,小组成员分别从天气预报网站、电视台气象节目等不同渠道收集天气数据,然后共同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系统整理,运用所学知识绘制折线统计图,深入分析天气变化趋势。当学生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遇到数据异常值处理、统计图绘制技巧等问题时,教师及时给予针对性指导,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2.过程监控与调整。教师需定期检查评估各小组的项目进展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调整优化项目方案。例如,在“设计旅游计划”项目中,若小组在预算安排上出现超支情况,教师引导学生重新全面评估各项费用,包括交通费用、住宿费用、餐饮费用及景点门票费用等,通过调整旅游行程,如减少昂贵景点参观,或选择更经济实惠的交通、住宿方式等,使项目能在预算范围内顺利实施。​

(三)项目展示与评价阶段​

1.项目展示。各小组可通过多种形式展示项目成果,如制作精美的PPT进行汇报讲解、进行实物模型展示、开展角色扮演等。以“数学文化之旅”项目为例,小组通过制作PPT,详细介绍数学历史故事、著名数学家的伟大成就等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生动的现场讲解,让其他同学深入了解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搭建数学模型”项目中,小组向全班展示精心搭建的立体几何模型,并详细讲解模型蕴含的数学原理,展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思考与探索。​

2.多元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教师从知识掌握程度、能力提升情况、团队合作表现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学生通过自评,深入反思自己在项目中的表现、收获及存在的不足;小组互评从项目成果质量、小组合作效果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通过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在新课标背景下,项目化学习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方法。通过科学合理地开展项目化学习,能够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内涵,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关注项目化学习在不同数学知识领域的应用效果,以及如何更好地将项目化学习与信息化教学手段相结合,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3]刘徽。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

[4]吴刚平。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学习素养视角下的中国建构[J].全球教育展望,2018,47(10):3-16.​

[5]张菊荣,周颖。项目化学习:让学习真实发生[J].人民教育,2018(11):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