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增值评价”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践探索

作者

宫成雪

辽宁省大连瓦房店市文化小学 116300

引言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包含语言运用、思维拓展、审美塑造与文化传承等关键维度,是学生成长的根基。古诗词作为语文教学的精华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文学价值,天然契合核心素养培育需求。但在实际教学中,传统评价方式常以考试分数为标尺,过度聚焦诗词背诵与字词解释,忽略学生思维启发、审美感知与文化感悟的培养过程,难以支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而增值评价以学生个性化成长为核心,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为古诗词教学评价带来新方向,对提升教学品质、培育复合型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评价现状与核心素养培养问题

(一)教学评价现状

走进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不难发现教学评价的陈旧与局限。不少教师仍将评价重点死死“钉”在古诗词的背诵默写、字词解释上,以试卷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尺。日常教学中,标准化笔试占据主导地位,题型多是填空、选择、翻译等固定模式,学生的课堂表现、自主探究过程以及实践应用能力,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中几乎没有“立足之地”。同时,评价主体也过于单一,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无法参与自我评价,家长更难以介入评价过程,导致学生的学习全貌无法得到真实、全面的反映。

(二)核心素养培养问题

传统评价方式就像无形的“枷锁”,严重制约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语言运用方面,学生只会机械地完成试卷题目,却不知如何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古诗词表达情感;思维层面,学生习惯了死记硬背,很少主动思考诗词背后的深层意蕴;审美鉴赏上,学生难以透过文字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文化传承意识更是淡薄,对诗词中承载的民族精神、传统习俗知之甚少。长此以往,古诗词教学难以实现培养学生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创造和文化传承能力的核心目标。

二、“增值评价”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践

策略

(一)设定分层增值评价目标,靶向核心素养发展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增值评价目标的设定需紧扣课程标准,落实分层与动态优化。教师可依据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活跃度及课堂表现,将学生分为基础层、提升层与拓展层。基础层学生从诵读经典入手,通过反复朗读、逐字逐句理解诗词含义,打好语言基础;提升层学生则深入探究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作者心境,在分析与讨论中锻炼思维能力;拓展层学生尝试赏析诗词艺术特色,并模仿创作,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此外,教师还应定期评估学生学习情况,当基础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后,便引导其向提升层进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稳步提升核心素养。

(二)构建多元增值评价内容,全面涵盖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构建多元增值评价内容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在语言建构与运用维度,突破传统背诵默写的局限,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语言能力。比如开展古诗词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锻炼表达;组织诗词故事分享会,鼓励学生将诗词内容转化为生动故事。同时,创设生活情境任务,如要求学生用古诗词描绘四季更迭,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语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设计开放性问题和探究任务,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词意象,挖掘作者情感,探讨创作背景。通过学生独特的见解和思考深度,评价其思维品质。审美鉴赏与创造评价注重艺术实践,组织古诗词绘画、配乐朗诵、诗词改编等活动,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而文化传承与理解评价,则通过文化知识竞赛、撰写学习心得、开展传统节日诗词主题活动,帮助学生探寻诗词背后的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推动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三)创新增值评价方式,激发核心素养发展动力

若想充分激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动力,创新增值评价方式势在必行。可构建多方协同的评价模式,教师凭借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专业评估;学生通过自评反思学习过程,互评借鉴他人长处,在交流中实现共同进步;家长则从家庭学习氛围营造、日常学习态度等方面补充评价,三方合力勾勒出学生成长的完整画面。

在评价工具的选择上,成长档案袋收集诗词作业、朗诵音频等作品,动态呈现学生的学习轨迹;学习日志记录学生的学习感悟与困惑,帮助其深入自我认知;而诗词情景剧表演、创作展示等表现性评价活动,则全面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此外,依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创设“诗词大闯关”“模拟诗词大会”等趣味场景,将知识考查融入游戏,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展现诗词素养,激发学习热情。

(四)强化评价结果反馈与应用,持续推动核心素养提升

在增值评价体系里,结果反馈与应用的强化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教师可灵活采用课堂即时点评、课后一对一交流、个性化书面评语等反馈方式,及时将评价信息传递给学生。在反馈过程中,注重结合学生个体表现,既要用具体的肯定激励学生,例如对诗词赏析有进步的学生,赞扬其“对诗词意象的把握十分精准”,并推荐《给孩子的诗词鉴赏课》等书籍;也要指出学习中的不足,为理解存在偏差的学生提供学习策略,如借助思维导图理清诗词脉络,推荐优质线上课程辅助学习。同时,教师要深入分析评价结果,若发现学生在诗词创作上缺乏灵感,可开展“诗句接龙”等趣味活动,加强修辞手法教学;若学生对边塞诗理解困难,便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组织角色扮演,补充时代背景知识,真正达成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标。

三、总结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增值评价”已成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通过分层设定目标,学生得以在适配的学习任务中稳步提升;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从知识、过程、情感多维度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创新评价方式激发学习热情,强化结果反馈则实现教学相长。实践证明,增值评价显著激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推动语言、思维、审美等核心素养协同发展,也让教学评价体系更趋完善。不过,在实际运用中,评价指标量化难题与教师工作负荷过重等问题也随之显现。未来,需深化理论研究,优化评价体系,加强师资培训,让增值评价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朱爱娟 .”运用增值性评价赋能学生素养自育 .”小学教学 ( 语文版 )(2024).

[2] 许琳.”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提升策略 .”天津教育14(2024):180-182.

[3] 刘兵.”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践与思考.”(2025).

本文系大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增值评价”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研究》,课题立项号ND2024081 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