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作者

王欢

河南检察职业学院 河南新郑 451191

引言

当前,各大高校立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要求,广泛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来抓落实。思政课作为高校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主阵地、主渠道,理应多渠道研究探索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融入思政课教学,并作为日常教学的常态化工作来落实。

一、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点

(一)牢牢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主题

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其鲜明主题,一方面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要求的“九个深刻领会”,联系党的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告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相关内容,给学生讲清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从历史脉络上给青年大学生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用生动的历史故事和鲜活的历史人物感化学生,用真实的历史经验启迪学生,引导高校学生运用“大历史观”去思考问题,把个人成长成才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密切连接,始终听党话、跟党走。

(二)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共同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求在思政课教学中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给学生讲好“六个坚持”的由来及所蕴含的要义,帮助学生理解“六个坚持”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头脑,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三)牢牢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就要求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质、内涵及其伟大意义,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给学生讲明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要通过梳理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结合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的奋斗目标,引导学生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保证就是坚持党的领导,感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自力更生的不屈历史,继而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增强青年学生的底气、骨气与志气。

二、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路径

(一)锻造高水平思政课教师队伍

1. 强化理论学习。一是纵向系统读原著,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追根溯源,理清脉络,体系把握,力求把粗浅认识精深化、把零散认识系统化、把感性认识理性化。二是横向贯通学原文,注重逐章逐段地阅读,逐字逐句地研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研究,一个观点一个观点地解读,切实领会报告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观点、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三是正向透彻悟原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用理论之“矢”射实际问题之“的”,通过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反复淬炼、不断升华,真正把“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到手、领悟透,努力在深度进入思想、引领思想上取得新成效。

2. 灵活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要遵循思政课的教学规律,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和“痛点”展开教学,必须把学生的自主思考、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个人展示等融入课堂教学互动中,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评价、换位体验等,促进知识理解,加深认同,触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引发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在理论传授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从实际出发、客观分析、大胆质疑、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 创新教学方式。应以让学生真正“学深悟透”为出发点,积极采用自主讨论、课堂辩论、案例分析、翻转课堂、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全方位、多维度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真正实现“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学生,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学生。”另外,还应结合院校各新媒体平台,做好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引导学生持续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4. 优化教学内容。要坚持以“一门为主、多课统筹、全面进入、点滴渗透”的思路组织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一门为主,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体课程,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计划,对相关专题的教学内容全面更新。多课统筹,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等课程,根据教学专题的内容安排,从不同角度、有所侧重地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渗透到教学全过程。全面进入,就是以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为依据,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课程教学设计、教案、课件,把党的二十大精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神贯彻到各类别各班次的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点滴渗透,就是结合其他课程内容、特点、性质和功能,运用穿插渗透、理论阐释等方式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二)用好“大思政课”

1. 拓展视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应注重引导学生不仅关注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还要回溯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善于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研析机理、探究规律,根据社会需求点和前沿理论点不断强化内容储备,展现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现实解释力和实践引领力。不断推动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将思政课打磨成既有理论深度,又有价值高度,还有生活温度,更有奋斗态度的新时代“大思政课”,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耳、入脑、入心”。

2. 聚合资源。要积极营造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良好氛围。如开展主题歌唱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宣讲团进校园、微电影比赛、读书笔记评比、课本剧情景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将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蕴含在一系列校园实践活动中,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重要载体,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在校园关键位置增设“二十大代表”及各类文体、科研先进单位和先进典型人物宣传灯箱、宣传海报,营造“榜样就在身边”的育人氛围,鼓舞学生树立看齐意识。整合院校驻地现有资源,探索与红色场馆、民族名企建立共建共享长效机制,着力打造实践教学优质平台,强化思政课的育人效果。

(三)健全保障机制

1. 健全组织领导机制。院校党委要不断深化队伍保障机制、完善资源保障机制、健全管理保障机制,旗帜鲜明地把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折不扣地落实思政课建设标准。同时带头学习研究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教学一线,参与思政课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内容衔接等,问计专家教授和师生,熟悉掌握各门课程在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工作中的重点环节和基本要求,为学生讲好“开学第一课”。教研室领导和课程负责人要筹划组织好重大教学活动、重点建设任务、重要改革工作,做好课程建设和课程大赛相关的统筹工作,不断提升谋划指导教学的能力。

2. 健全计划统筹机制。院校党委和教研室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作用,精心筹划部署,坚持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具体举措与年度教学任务结合起来,围绕构建“教研建评”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扭住课程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实施、教改创新、教学研究、教材建设、团队建设、条件建设、比武竞赛、质量评估等主要环节,体系用力、统筹资源,精准管理、夯实责任。着力打造一批思政“金课”,培养一批有几把刷子的思政“名师”,不断健全完善思政课程群体系,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

结语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青年。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既是新时代的呼唤,也是思政课教师的使命要求。要坚持上下左右“一盘棋”,统筹各方力量积极作为,引导青年学生自觉肩负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成长为新时代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 [N].人民日报,2021-03-07

[2] 习近平 .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 [N]. 人民日报,2019-03-19(01).

[3] 赵义良 . 全面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思路[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23,(02).

作者简介:王欢(1987-),女,汉族,籍贯:湖北随州,(国家检察官学院河南分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