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视角下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赵丹
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小学
摘要: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学生群体的差异化日益显著。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兴趣及接受能力 存在较大差异。而分层教学法作为一种基于学生差异化发展的教学方法,通过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次教 学,能够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其学习效率。本文旨在探讨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其实施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学英语;教学策略
引言
分层教学法能够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精细化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最佳的学习体验和成长机会。特别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英语的困难,还能在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通过灵活的教学设计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分层教学法能够实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断突破自我,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一、分层教学法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1.尊重学生独特性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制定他们的教学资源和学习任务。这种方法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还帮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上进行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自主性。尤其在英语学习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各异,分层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符合其现有水平的教学内容,有效促进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全面发展。
2.实现均衡式教学
分层教学法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层次上得到适当的挑战与帮助。通过合理的分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能力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避免了“一刀切”教学中优秀学生被忽视或基础较弱的学生被忽略的情况。这种均衡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也能提升整个班级的整体学习氛围,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在不同层次上获得进步。
3.实现教育的公平性
当前教育改革的关键目标之一在于实现教育的公平性。通过分层教学法,可以有效降低学生能力差异带来的学习负担,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合适的层次上接受教育。尤其在英语这门外语科目中,不同学生的起点差异较大,分层教学能够确保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当的学习资源与支持,进而促进他们的学习成果,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1.学生学习方法单一
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普遍依赖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讲授模式,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主动探索与实践的机会。基础较弱的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常常无法跟上教师的讲解进度,导致他们感到困惑甚至产生恐惧心理,进一步降低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信心。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课堂内容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这使得他们的学习动力不足,甚至可能出现厌学情绪。
2.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英语学习中的兴趣至关重要,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然而,目前许多小学英语教学过于注重应试内容,教学方式单一,过分依赖课本和重复练习,忽视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们容易陷入到机械记忆和题海战术中,特别是对于那些基础较弱的学生而言,由于难以快速适应高强度的学习节奏,他们往往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3.教学计划缺乏针对性
目前,许多学校的英语教学计划往往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大多依据统一的教材进度,而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容易掉队,缺乏有效的辅导和支持;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能觉得课堂内容过于简单,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机会。因此,教学计划应更加灵活,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进行差异化教学,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三、小学英语分层教学法落实具体方向
1.合理进行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的核心在于对学生群体的细致划分。教师需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英语掌握程度以及个人学习习惯等因素来进行分类。一般来说,学生可以分为三类:基础较差的学生、中等水平的学生和基础较强的学生。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根据其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例如,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更多的听力训练和词汇积累来夯实基础,而基础较强的学生则可以通过拓展阅读和口语实践来提升语言应用能力。
2.切实完成备课分层
分层备课是实现差异教学策略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准备课程材料时,教师应当依据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来规划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学内容应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与反复练习;对于基础较强的学生,教师应提供更多的挑战性任务,激发他们的思维与创新能力。此外,备课时还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方式,尽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
3.主动落实作业分层
作业分层是分层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和进度,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任务。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单词和句型练习帮助他们巩固基础;对于基础较强的学生,可以通过翻译、作文等高阶任务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分层作业,学生能够在适合自己的难度范围内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四、分层教学法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有效策略
1.以学生学情为依据进行学生分层
学生的学情分析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通过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学情评估,教师能够掌握每个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习惯和兴趣倾向,从而为分层教学提供依据。学情分析不仅仅局限于测试成绩,还应包括课堂观察、课后作业、学习态度等多维度的考察。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将其分为不同的层次,从而实施个性化的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水平的区域内得到最佳的学习发展。
例如,基于学生在期中及期末测试中的表现,教师能够评估学生在听力、口语、阅读与写作等语言技能上的掌握程度,从而了解学生的强项和不足之处。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日常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情况、参与度以及学习态度,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可能会发现他们在听力理解或口语表达方面存在困难,因此可以针对性地设计补充练习,提供更多的语言输入和互动机会;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发现他们更擅长书面表达,但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薄弱,从而通过更多的口语训练帮助其全面发展。
2.根据个体差异制定分层教学目标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层次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应依据学生的当前水平、学习需求和长远发展进行量化和分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目标的设定应具备可行性和挑战性,使其既能感到成就感,也能激发他们更高的学习兴趣。制定分层目标时,教师还应注重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合理设计短期与长期目标的配合,帮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突破。
例如,在“Let's make a fruit salad”单元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目标可以是掌握基本的水果名称、理解简单的食谱句型(如“cut the apple”或“put the banana in the bowl”),以及能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对于基础较强的学生,目标可以更具挑战性,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描述制作水果沙拉的过程,使用更复杂的句型(如“First, cut the apple into small pieces, then mix all the fruits together”),并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制作心得。通过这样的目标设定,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够激励学生逐步突破自我。通过合理的短期和长期目标设置,教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让他们在不断努力的过程中获得进步与成就感。
3.通过分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潜能
分层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和个性化需求进行调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充分的挑战。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多种教学方法,例如通过游戏、互动讨论、情景模拟等手段,增加学习的趣味性。通过灵活的内容安排,可以帮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提升语言能力,激发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比如,在“How many?”这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提问与回答来练习数量词(如“How many apples?”,“There are two apples”)。通过互动式游戏,如“Guess the number”游戏,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练习提问和回答,逐步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而对于基础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更具挑战性的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购物”角色扮演。学生需要根据情境,使用“How many...”来询问商品数量,并进行简单的交易对话,这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还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4.通过科学分层作业强化知识巩固
作业是知识巩固的重要环节,尤其在分层教学中,作业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科学分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情况和教学目标,设计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的作业内容。作业不仅仅是对课堂内容的重复和巩固,更应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能力的工具。通过适当的作业分层,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挑战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
例如,在教学“I can play basketball”单元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作业,例如让学生用图画或简短的句子描述他们能做的运动(如“I can play basketball”或“I can jump”),通过这种基础性的作业帮助他们巩固运动类词汇和句型,并且激发他们的表达兴趣。对于基础较强的学生,作业可以设计得更具挑战性,如要求学生用更复杂的句子进行描述,例如“After school, I can play basketball with my friends in the park, and we play for one hour every day”。通过这样的分层作业,学生不仅能够在不同的层次中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提升,还能通过个性化的任务促进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5.促进学生间合作与互助学习
分层教学不仅关注个体的差异化需求,也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互动。通过设计小组合作或配对学习等形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互相支持,弥补知识上的不足。合作学习能通过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解决个人难以克服的问题。尤其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合作学习能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得到启发,而基础较强的学生通过帮助他人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My day”单元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基础较弱和基础较强的学生组成。首先,学生们可以一起讨论日常活动的英语表达,如“I get up at 7:00”、“I go to school by bus”、“I have lunch at 12:00”等等。通过这样的互动,基础较差的学生在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加强对日常活动词汇和句型的理解,还能在实际对话中提高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通过配对练习,让每对学生互相提问和回答,例如,“What time do you get up?”、“What do you do after school?”基础较强的学生可以帮助其他同学构建完整的句子,纠正发音或语法错误,从而增强他们的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
6.巧用激励机制科学分层考核评价
评价与考核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分层教学中,评价机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需求进行科学调整。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和奖励机制,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避免简单的统一评价标准,而是根据学生的层次和实际进展制定个性化的评价体系。同时,通过合理的激励措施,如小奖品、表扬、证书等,能够让学生在努力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加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在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表现来进行个性化评价。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考核内容可以集中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如词汇量、句型使用和口语表达的准确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给予适当的表扬或小奖励,例如“最佳进步奖”或者“语言表达之星”,从而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的评价标准则可以更加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如听力理解、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等。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小组讨论、英语演讲或写作比赛,教师可以激励学生通过实际应用来检验自己的语言能力。此外,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颁发奖状、证书或公开表扬,让他们感受到努力的成果和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结束语
分层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合理的学生分层、科学的备课和作业安排,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帮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层次上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提升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应当通过持续探索和优化分层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实现英语学习的个性化与公平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欧阳韵.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读写算,2021,(32):81-82.
[2]张静.因材施教针对指导——小学英语分层教学策略浅谈[J].小学生(下旬刊),2021,(0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