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情境任务: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中的路径选择

作者

张燕霞

吴忠市红寺堡中学

摘要:在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中,设计和实施情境任务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情境任务设计的三个原则:真实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真实性原则强调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语言环境;系统性原则要求情境任务与单元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形成连贯的学习过程;开放性原则鼓励学生在情境中自由探索和表达。文章提出了实施路径,包括创设真实情境导入单元主题、基于情境任务开展语言学习与实践、组织合作探究培养综合素养以及实施多元评价反馈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情境任务;真实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情境任务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将语言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本文旨在探讨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中情境任务的设计原则和实施路径,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1.情境任务在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中的设计原则

1.1 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在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中,强调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应接触和使用符合实际生活情境的材料与任务。这一原则要求课堂活动尽可能贴近真实的语言使用场景,使学生能够在模拟和再现真实语言交流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虚拟的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既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又增强其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1.2 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则强调教学活动和任务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它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有全局观,考虑到语言知识、技能、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有机结合与协调。在单元教学中,语言学习不是孤立的某一方面,而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因此,教学任务的设计需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词汇、语法到听说读写的各个技能层面逐步推进,确保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多维度上得到发展。

1.3 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提倡教学设计中应留有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度,允许学生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展现个性化的思考与表达。具体而言,教学任务不应限定学生的创造性,而是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理解,灵活选择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开放性原则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索的重要性,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帮助他们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中情境任务的实施路径

2.1 创设真实情境,导入单元主题

2.1.1 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

在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中,多媒体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多感官的刺激,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供一种生动、直观的语言学习环境。在导入单元主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短片、新闻报道、访谈或者纪录片等,迅速将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中。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实际应用场景。比如,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环境保护的纪录片,可以为学习相关话题的单元做好铺垫,使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自然地接触到相关词汇和句型。

例如,在人教版2019年高二英语必修1第一单元《Welcome Unit》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全球变暖”的短片,帮助学生进入该话题的学习情境。短片介绍了气候变化对全球各地的影响,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采取行动减缓这一现象。学生观看后,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回答诸如,为什么全球变暖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能做些什么来保护环境?等问题。这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相关词汇,如“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可持续发展”等,还激发了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并增强了他们用英语讨论现实问题的信心。

2.1.2 创设生活关联情境

将英语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是提升语言学习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创设与生活紧密关联的情境,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语言的实际运用价值。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购物、点餐、旅行等,来引导学生参与角色扮演,使用目标语言进行交流。这些情境不仅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也能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和动力。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中的语言使用,他们能够感知语言在不同场合下的运用方式,进而提高语言表达的自信心和准确性。

例如,在人教版2019年高二英语必修1第二单元《Teenage Life》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在商场购物,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情境:“您在购物中心。您的朋友正在寻找一双鞋。 你会说些什么来帮助你的朋友?” 学生可以在角色扮演中使用英语进行问答,如:“这双鞋多少钱?” 或 “你还有其他颜色吗?” 这样的情境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购物相关的英语词汇和句型,还能让他们感受到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激发他们更多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

2.2 基于情境任务,开展语言学习与实践

2.2.1 设计情境化阅读任务

情境化阅读任务的设计不仅要求教师选取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文本材料,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合理设计任务目标。通过情境化的阅读任务,学生不仅能提升语言技能,还能增强对内容的深度理解。例如,在一个关于环保的单元中,教师可以选取涉及全球气候变化、生态保护等主题的文章或报道,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结合背景信息进行分析和讨论。这类任务能够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运用已有知识对文本进行解读。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辩论性任务,让学生在阅读后进行小组讨论或写作,进一步深化他们的理解并强化语言运用。

在人教版2019年高二英语必修1第三单元《Travelling Around》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境化的阅读任务,选取一篇关于世界各地旅游景点和文化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一篇介绍不同国家旅游景点的文章,并结合文章中的信息,回答如下问题:“文章中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是什么? 人们为什么参观它?” 或者 “您想访问哪个目的地以及原因?”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文章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并与同伴分享他们的理解和观点。

2.2.2 开展情境化口语与写作任务

口语和写作任务的情境化设计,强调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进行语言输出,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口语任务的设计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真实生活场景进行对话练习,如模拟面试、参与辩论、进行小组讨论等。在这些任务中,学生不仅要准确使用语言,还要学会在特定语境下调整语气、语调和表达方式。写作任务同样可以通过情境化的设计,帮助学生提升创意和表达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某个情境写一封信、撰写一篇新闻报道或制作一份调查报告。

例如,在人教版2019年高二英语必修1第四单元《Sports and Fitness》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境化口语任务,让学生模拟一场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辩论。学生可以分为两组,一组支持运动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另一组则可以强调其他健康方式如均衡饮食的必要性。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提示性问题:“定期运动有什么好处?” 或 “均衡饮食如何帮助保持健康?” 在辩论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学会如何在对话中保持礼貌和清晰的表达,调整语气和语调对于写作任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单元内容,写一篇关于“为什么运动对青少年很重要”的文章。

2.3 组织合作探究,培养综合素养

2.3.1 小组项目式合作探究

在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中,小组项目式合作探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它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还增强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围绕一个主题或任务共同开展研究与探讨。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设置与单元主题相关的项目,如关于环境保护、文化差异或社会问题等的探究任务。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向,并在小组内共享信息、交换意见,最终共同完成一个综合性项目。

在人教版2019年高二英语必修1第五单元《Natural Disasters》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组项目式合作探究,围绕“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这一主题展开。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研究一种特定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飓风等)。每个小组的任务是:查阅相关资料,分析灾害的成因、影响和可能的预防措施,最后制作一份多媒体报告,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报告中需要使用到专业的词汇和句型,如“earthquake,” “evacuation,” “emergency response,” 等,学生需要在展示时向全班解释他们的研究发现,并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

2.3.2 小组讨论与问题解决式合作

小组讨论与问题解决式合作是情境任务实施中的另一种重要方式,旨在通过集体智慧来解决具体的语言学习问题。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或问题展开深入讨论,通过相互交流和集思广益,达到对问题的共同解答。例如,在学习某一文化或社会现象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如何看待跨文化交流中的误解”,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语言和行为的差异。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利用自己的语言能力表达观点,还需要听取他人意见,学习如何理性辩论和尊重不同看法。

例如,在人教版2019年高二英语必修1第六单元《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组讨论与问题解决式合作的任务,围绕“语言的多样性及其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展开。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跨不同语言和文化进行交流面临哪些挑战?” 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不同语言和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沟通挑战。学生可以探讨不同语言在表达某些概念、情感或习惯时的差异,讨论误解的发生原因,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跨文化交流技巧来避免这些问题。

2.4 实施多元评价,反馈教学效果

2.4.1 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中,评价的主体多元化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评价模式通常侧重于教师单一的评价视角,但这种方式往往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体验和参与感。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步情况,教师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包括教师、学生、同伴以及家长等。教师的评价可以从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课堂参与等多个维度进行考察;学生自评则能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识别优缺点并加以改进;同伴评价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互动和反馈机会,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更多启发。

在人教版2019年高二英语必修2第一单元《Cultural Heritage》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来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将探讨文化遗产的意义以及如何保护文化遗产这一主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小组活动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语言运用,评估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并给予即时反馈。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结束时进行自评,要求他们反思自己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以及在表达观点时遇到的困难。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回答问题来进行自评:“在今天的课程中,您学到了哪些新的文化信息?” 或者“您认为文化遗产讨论的哪个方面最具挑战性?”

2.4.2 评价方式多元化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是实现全面教学目标的关键,它不仅包括传统的考试、测验等形式,还应当结合项目评价、过程性评价、同伴互评等多种形式。项目评价可以通过学生在小组项目中的表现,评估其语言运用、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多方面的能力;过程性评价则侧重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努力,关注他们在听说读写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发展,而非仅仅依赖最终成绩来评定学生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互动、作业、报告、口头表达等不同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掌握情况,给予个性化的反馈。

在人教版2019年高二英语必修2第二单元《Wildlife Protection》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研究濒危动物保护的话题,探讨不同动物物种面临的威胁以及如何保护它们。教师可以通过小组项目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例如,学生是否能清晰地阐述保护措施,是否有效地与小组成员合作,是否在项目中贡献了创新的观点。小组成员在汇报时,教师不仅会评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会考虑他们在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中的表现。除了项目评价,过程性评价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在该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步进展。例如,在学生进行阅读和听力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互动提问,及时了解学生对材料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讨论中如何表达观点。学生可能需要回答类似于“我们如何保护濒危动物?” 或 “当今野生动物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什么?” 这样的具体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提供即时反馈,并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语言能力。

结束语

总之,情境任务在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还能促进他们的综合素养发展。通过遵循真实性、系统性和开放性原则,教师可以设计出富有创意和挑战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学习和实践英语。实施路径的探索,如创设情境、开展合作探究和多元评价,为教师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

参考文献

[1]何嘉丽, 杨笛, 王孝红, 唐德斌.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路径探究[J]. 内江科技, 2021, 42 (12): 131-132.

[2]孙旭. 浅谈如何培养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J]. 现代交际, 2020, (03): 201+200.

[3]孙红英. 高中生英语阅读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 英语广场, 2020, (04): 110-111.

[4]秦礼礼. 浅谈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 科技视界, 2019, (30): 141-142.

[5]莫睿诗. 高中生英语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探究[J]. 才智, 2018, (34):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