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中政治教育中思政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

作者

刘小康

重庆市万州南京中学 重庆 404000

摘要:本文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政治现象、理解思政原理,增强对知识的感性认知与理性思考;定期在课堂上分享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思政知识进行分析,提升知识的运用能力与政治敏锐度;举办思政主题演讲,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促使其深入研究思政问题,锻炼表达能力与思维逻辑。本文提出的教学途径相互配合,有助于全面提升高中生的思政素养,为其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中政治;思政;素养培养

引言:

在当今全球化浪潮不断推进、社会快速变革的时代背景下,高中阶段作为学生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接触到的政治信息日益多元复杂,这对他们的政治认知与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传统的高中政治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与实践脱节、方法单一等问题。基于此,探索更为有效的思政素养培养途径,以适应时代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当前高中政治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创设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分析政治现象

真实情境能将这些原理从书本的抽象表述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现实场景,当学生置身于社区文化建设、乡村振兴实践等真实情境中时,他们能看到文化设施的完善如何影响居民的精神风貌,感受到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巨大创造力[1]。

以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参与到情境分析中。进入角色扮演环节,教师要营造逼真的谈判氛围。在教室布置上,设置明显的谈判区域,摆放谈判桌,双方代表分坐两侧,桌上放置相关文件资料。工作人员按照流程引导各方就座,宣布谈判开始。在谈判过程中,学生们要全身心投入角色。当国民党代表提出限制共产党军队数量、缩小解放区范围等不合理条件时,共产党代表需义正言辞地予以反驳,阐述共产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巨大贡献以及解放区人民渴望和平建设家园的愿望,同时巧妙提出有利于和平建国、符合人民利益的反制方案。教师则在关键节点,如双方出现激烈争论、达成初步共识等时刻,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各方阐述观点,推动剧情发展。每一轮角色扮演结束后,教师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复盘总结。先让扮演各方角色的学生分享在过程中的感受和对角色的新认识。

二、分享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使学生运用所学思政知识分析

当教师将诸如国际峰会的召开、地区冲突的解决、国家重大政策的出台等政治事件引入课堂时,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这些理论在现实中的具体应用[2]。

以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 《伟大的改革开放》为例,教师要精心筛选与《伟大的改革开放》主题紧密相关且具有典型性的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在国内事件选取上,关注政策改革、区域发展战略调整等方面。比如,选取上海自贸区建设这一事件。上海自贸区自设立以来,在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金融创新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举措,这与改革开放中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扩大对外开放的理念高度契合。在课堂分享环节,教师要构建清晰有序的流程。以分享上海自贸区建设事件为例,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上海自贸区建设成果的视频,如展示自贸区繁忙的港口作业场景、新兴金融机构的集聚、外资企业入驻的繁荣景象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这一事件的兴趣。接着,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上海自贸区设立的背景,即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为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探索与国际接轨的经济管理体制而做出的战略决策,让学生对事件有初步的宏观认识。然后,详细解读上海自贸区实施的具体政策,如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教师要解释这一制度如何打破传统的行政审批模式,给予市场主体更大的自主经营权,激发市场活力。

三、举办思政主题演讲,促使学生深入研究思政问题

政治学科相对抽象和枯燥,而重大政治事件充满了新鲜感和吸引力。学生对这些发生在当下的真实事件充满好奇,渴望了解事件背后的真相和原因。

以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例,以“青年在中国梦征程中的责任担当”主题为例,学生搜集到的资料可能涵盖不同历史时期青年的奋斗事迹、当下社会对青年的期望、青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多方面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时间脉络,先梳理近现代以来青年在各个重大历史节点,如五四运动、改革开放初期等,为国家发展做出的贡献;再聚焦当下,分析青年在科技创新、社会公益、文化传播等领域的表现;最后展望未来,探讨青年应如何提升自身能力,更好地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责任。通过这样的梳理,学生能清晰构建起知识框架,为深入研究问题奠定基础。演讲稿撰写是关键一步。教师要传授写作技巧,强调演讲稿逻辑结构的重要性。开头可采用新颖方式吸引听众,如引用一句与中国梦相关的名人名言,或者讲述一个触动人心的青年奋斗小故事,迅速抓住听众注意力,引出演讲主题。主体部分,分点论述,层次分明。如在阐述“科技创新与中国梦的实现”时,可先说明科技创新对国家经济发展、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性,列举我国在 5G 通信、高铁技术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及对中国梦实现的推动作用;接着分析当前科技创新面临的瓶颈,如高端人才短缺、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等问题;最后提出解决策略,如加强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加大科研资金投入等。

结论: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高中政治教育中思政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学生能将抽象的政治原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深化理解;定期分享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提升政治敏锐度;举办思政主题演讲,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激发深入研究思政问题的热情。这些途径相辅相成,为高中思政素养培养开辟了有效路径。未来,我们应持续探索创新,不断优化这些方法,以更好地助力学生成长为具有高尚思政素养的新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郭瑞.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教育与标准化的融合实践[J].中国标准化,2024(12):211-213

[2]付青.高中政治教育与学生价值观塑造的关系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4(12):08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