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作者

周丽波

吉林省大安市海坨乡学校

摘要: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星空中,古诗词宛如熠熠生辉的明珠,承载着千百年间诗人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从思乡的愁绪到送别的不舍,从壮志的豪情到伤时的忧思,每一首诗词都是诗人心灵的回响。初中语文作为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阶段,古诗词教学的质量至关重要。然而,传统单篇教学模式往往难以让学生全面、深入地领略古诗词的魅力。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出现,为古诗词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以情感主题为线索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能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诗词情感,提升阅读鉴赏能力。本文将深入探讨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助力学生走进古诗词的情感世界。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文学感知、语言表达与文化传承意识的关键内容。但由于时代跨度、文化差异,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并非易事。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丰富多样,这些情感往往隐藏在优美的词句和独特的意象背后。群文阅读打破了传统单篇教学的局限,将多篇古诗词围绕同一情感主题组合。通过群文阅读,学生可以在对比、联系中深入探究不同诗人对同一情感的表达,拓宽阅读视野,增强对古诗词情感的理解。接下来,将围绕以情感主题为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展开详细探讨,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一、 创设情境引情感,融入意境悟诗情

就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而言,情境创设可以说是打开学生认知诗词情感之门的关键。初中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的关键时期,古诗词的凝炼,含蓄的情感表达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创设生动的情境正好可以消除这种认知鸿沟[1]。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演奏切合诗词气氛的乐曲,比如婉转的古筝曲表现春日怡然自得,激越的战鼓乐渲染边塞英姿飒爽,可以使学生在听觉中初步感受诗词的情感基调。呈现和诗词场景有关的高清画面,比如大漠孤烟,小桥流水等,让学生在视觉上受到震撼,犹如置身其间。甚至还可借助实物道具的帮助,比如在解释咏梅诗词的时候,摆上一簇梅花,使学生能够闻着它的芳香,触摸它的纹理。多感官协同工作,把本来藏于文字间的抽象情感进行具象化处理,让学生沉浸在诗词情境中,进而深入了解诗人创作中的心态,大大增强了诗词的情感感悟,筑牢了挖掘诗词内涵的基础。

在进行初中语文思乡主题古诗词的教学时,老师们都做了认真的准备。课程开始了,老师放了陈星老师的《流浪歌》。熟悉的旋律响了起来,微带伤感的调子在一瞬间俘获了同学们的心弦,使同学们似乎看到了游子只身外出时落寞的影子。同时,多媒体屏幕依次展现了一幅故乡景象:青山怀抱里错落的村落,青瓦白墙上老屋里炊烟缭绕,村头淙淙的溪水和溪上那座饱经沧桑的石桥。同学们的眼睛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沉醉于浓郁的思乡氛围中。教师在适当的时机指导学生翻开教科书,并齐声朗诵《次北固山下》中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和《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当学生们高声朗读时,他们的语调不知不觉地变得低沉和忧郁,仿佛他们自己就像是一个在外漂泊的旅人,深深地感受到了诗人离开家乡的孤独,还有那长长的如丝如缕的思乡之情,剪不断理还乱,教室里浸染着浓浓的思乡情感氛围。

二、 对比分析辨情感,同异互参明诗意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体系中,对比分析属于一种极其关键的教学手段。把抒发类似或对立感情的古诗词并列在一起,可以为学生对诗词感情的深刻理解架起一座阶梯。初中学生的心智正在逐渐成熟,在对不同诗作进行比较时,可以敏锐地捕捉情感表达上的细微差异[2]。比如同是思乡,有的诗人借明月寄托情思,有的则凭家书倾诉衷肠。不同的语境,心境中,诗人遣词造句,创造意境的方式都是别具一格。这一比较突破了单一诗词理解上的限制,让学生多维度地考察诗词内涵并学会解剖诗词中意象选取,语言风格使用和情感抒发之间的联系。长此下去,同学们就不会再浅尝辄止了,他们会深入到诗词内核中去,循序渐进地提高诗词鉴赏能力,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积极主动地寻找诗词魅力,从而为提高语文素养筑就坚实的基础。

在送别主题诗词的教学中,老师们精心挑选了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进行比较。上课的时候,老师首先指导学生复诵两首诗歌,初步体会它们的韵律节奏和情感基调。接着,文章集中讨论了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并询问学生从这首诗中能看到什么样的景象。同学们描写了李白站在河边,看着孟浩然驾船远去,直到隐没在水与天的接合处时的情景,感受了自己对朋友离开的依依不舍。进一步探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一观点后,教师鼓励学生去思考王勃是如何展现出如此的豁达态度的。同学们商量了一下,结论是王勃用宽阔的心胸看友谊,觉得空间距离阻挡不了真挚情谊的传递。在教师一步步引导下,学生清晰洞察到两首诗在送别情感表达上的迥异,深刻领悟到不同诗人面对相同主题时,因性格、经历不同,在情感抒发上有很大差异,送别诗也被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认识层次。

三、 结语

综上所述,以情感主题开展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创设情境引情感和对比分析辨情感这两种策略成效显著。创设情境能让学生如临其境,沉浸式感受诗词情感;对比分析则帮助学生从多个维度审视诗词,提升鉴赏能力。这两种策略相辅相成,共同助力学生走进古诗词的情感世界。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群文阅读的优势,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资源,整合更多主题鲜明的古诗词,引导学生深度参与阅读活动。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齐作春.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学周刊, 2025, (02):121-123.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 2025. 02. 041

[2]骆旭诚.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探究[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4,(09):58-60.

吉林省教育学会“十四五”科研规划课题《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立项编号LG240240